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橡胶树辐射型低温霜害是冷害还是冻害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橡胶树辐射型低温霜害属于冷害还是冻害及其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方法问题,有着不同的意见。某些文献中还存在对冷害、冻害、寒害概念上的混淆现象。近年来,某些橡胶、热作科技刊物及《农业气象》上发表的文献[2]、[4]、[6]和文献[3],反映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各种纯热带作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对热带作物寒害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文献[3]提出了与过去多年来对橡胶树寒害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的不同意见,认为;“在辐射霜的天气下,橡胶树的主要受害形式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冷害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农业气象》1 999年第 1期上 ,刊登了崔读昌同志“关于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一文 ,其中写道 :“潘铁夫作的冷害定义较准确 ,但在温度界定上不准确 ,将冷害界定到0℃”[1] 。现在我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1 本人对冷害定义的论述在潘铁夫等编著的《农作物低温冷害及其防御》[2 ] 一书第 7页中写道 :“冷害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异常低温而直接或间接受害 ,其低温在零度以上。因为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的生育适温和下限温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物各生育阶段冷害的温度指标也是不一致的”。“低温冷害是由于作物遭受了低于其生育适温的连续…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辐射型寒冻害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方法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农业气象》1981年第1期发表了一些对橡胶树寒害类型及其指标鉴定的论述,其中反映了某些不同的观点,特别在辐射型方面的指标,存在着下列的几点分岐。文献[1]认为,辐射型受害有两个亚型:急发式霜害和累积式寒害。二者成因不同,指标计量方法应有区别,文献[2]在处理上把两个亚型作为一个型,其指标均以同一方法(辐射积寒法)鉴定。文献[1]认为,急发型霜冻是零下低温使植株受冻形成的。决定因子是极端低温的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区农作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农作物低温冷害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近二十多年来就有1969、1972,1976年三个严重发生年,这三次冷害均使粮食总产比上一年减产100亿斤左右。抗御低温冷害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问题。为了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我们对东北地区主要作物冷害发生情况和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江有没有可能变成“黄河”的危险,对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引起全国人民深切的注意,党中央也特为此邀请了有关的学者、专家听取意见。近年来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各抒己见的文章,其中以1980年9月25日的《光明日报》和1980年第6期《人民长江》所登双方各持依据阐述论点的文章,读后颇受教益。现在我也对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在本刊1983年第1期“‘生态户’是科学技术面向农业振兴的途径”一文中介绍了“生态户”试验第一年的结果;接着在1984年第4期“介绍‘生态户’试验第二年新进展”一文中又报导了“生态户”1983年的试验结果;本文则是汇总“生态户”3年来(包括1984年)的试验结果,试图分析“生态户”的生产效益,并谈谈1985年建立“生态村”的规划。“生态户”生产效益分析经过3年来的试验和实践,5户“生态户”无论农业收益、牧业收益和副业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现分别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于WOFOST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WOFOST模型进行本地化及适应性检验;利用研究区内12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区作物参数,模拟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日数、灌浆指数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贮存器官干物重波动百分率为减产情况评价指标,对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化的WOFOST模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该地区玉米生长的模拟;WOFOS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程度对低温冷害的响应,以抽雄期延迟日数和灌浆指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1961-2010年研究区12个站点共发生不同程度低温冷害260站次,其中重度冷害占37.3%,轻中度占62.7%,在发生严重冷害的年份中,84.7%的年份表现为减产的趋势。本文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玉米低温冷害评价的生物学意义更加明确,本地化的WOFOST模型可以在河套灌区玉米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等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对橡胶树专用肥氮钾淋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减少橡胶树专用肥淋溶损失的途径,提高橡胶树专用肥利用率。[方法]采用在橡胶树专用肥中添加保水剂的方法,模拟橡胶树每年第3次施肥期(9月份)的降雨量,开展间歇性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CMC(羧甲基纤维素钠),PAM(聚丙烯酰胺)和PAA(聚丙烯酸钠)这3种保水剂对橡胶树专用肥氮素、钾素释放特征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筛选保水剂及合理施用比例。[结果]3种保水剂对橡胶树专用肥中氮素、钾素的淋失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保水剂PAM用量为6%时对橡胶树专用肥中的氮素、钾素淋失抑制效果最佳。该处理对氮素、钾素首次淋失抑制率分别为44.73%,57.16%,淋溶结束时氮素、钾素累积淋出量分别较未添加保水剂的对照处理减少了20.20%,14.87%。[结论]在橡胶树专用肥中添加保水剂可有效降低橡胶树专用肥中氮素、钾素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9.
李阜棣 《土壤学报》2002,39(3):446-447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是生命科学中当前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固氮共生体系。人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尤其在固氮共生结构的组织学及其形成机理方面[1]。载于《土壤学报》2001年第38卷第3期379~382的“茄子及西红柿诱发根瘤内生菌的观察研究”一文存在模糊的概念,对研究材料没有具体确切的描述,数据可疑,结论牵强附会。现提出下面几点质疑与学术界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23个农气观测站1981-2007年冬小麦冻害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冬麦区冬季平均气温、小麦越冬期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最低气温出现时过程降温幅度无明显减小趋势;冬小麦越冬期负积温明显减少。冬小麦冻害发生率自1986年起逐渐下降,1995-2000年没有冻害出现,2000年后中南部地区冻害发生率又呈现上升趋势,且多以入冬剧烈降温型冻害和融冻型冻害为主。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冷暖交替突变、弱冬性品种小麦的引入、抗寒锻炼时间缩短和强度减弱及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冬小麦冻害发生率回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虽然气候变暖,但冬小麦冻害防御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北京地区近十几年的冷害与近36年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北京地区夏播玉米生育期间的热量条件及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减轻冷害提供农业气候背景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地区优化种植制度和夏播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及其它有效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在《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第1期“‘生态户’是科学技术面向农业振兴的途径”一文中报导了“生态户”试验第一年的结果。本文简要介绍“生态户”试验第二年(1983年)的新进展。1983年的“生态户”试验,是在1982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户”的基本情况,对“生态户”的要求和“生态户”所签订的合同内容,均与1982年基本相同。1983年的“生态户”试验,比1982年有以下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0—2014年吉林东部地区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种植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气候倾向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对影响冷害的气象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近35年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冷害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冷害受低温阴雨、早霜等天气影响表现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冷害发生频率降低,中期降水异常增加,冷害强度增大,21世纪气温大幅提高,冷害少有发生,但不排除区域极端低温的可能;(2)吉林东部地区气候整体变暖且初霜日推迟,降水量南多北少,日照时数东升西降。而冷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规律为随着生育期推进冷害高频区逐渐由中部山区向高纬度延伸,即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成为冷害的高发区;(3)玉米在出苗—抽雄期受低温影响较大,冷害年气温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大小为降水量>日照时数>初霜日,尤其高海拔山区多阴雨寡照天气,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延迟型冷害大范围准确的同步跟踪监测,可为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提供帮助。在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区域和水稻低温冷害年的基础上,基于MODIS MOD13A2数据产品划分了东北地区水稻各发育普遍期植被指数判识指标的参考范围,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水稻发育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水稻静态发育期空间分布图,并以2009年5月24日和8月7日为例开展了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发生较大范围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年份有2002年、2003年、2008年和2009年,其中黑龙江省是水稻延迟型冷害的重灾区;EVI在水稻发育期判识中较NDVI更具优势;利用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与日序的相关关系构建水稻发育期模型,推算无观测地区的发育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同一时间东北三省各地的水稻发育期分布推算结果的基础上,实现了2009年5月24日和8月7日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所得监测结果与2009年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监测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5.
橡胶是我国的重要的战略物资,深入研究橡胶树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热研7-33-97幼叶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玻璃针显微分离法成功分离出橡胶树单染色体。单染色体经蛋白酶消化、Sau3A核酸内切酶酶切和两轮LA-PCR(接头连接PCR)扩增。得到250~2000bp之间的DNA片段,通过Southernblot对单染色体产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巴西橡胶树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说明单染色体DNA已被成功的扩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分离出的是第9号染色体,构建了橡胶树第9号染色体微克隆文库。克隆片段长度在300~1200bp,平均为650bp左右,文库包含48000个克隆,空载率为1%。本研究从巴西橡胶树单染色体入手,运用单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构建了巴西橡胶树单染色微克隆文库,为橡胶树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更好地开展橡胶树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作物冷害气候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出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窕作物冷害指标和霜冻指标。延迟型冷害指标是随各地温度水平不同而改变的动态值,障碍型冷害是以水稻抽前第9天至第11天,日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18℃为指标。霜冻指标是以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的80%保证率日期为标准,用日最低气温≤0℃的初日去衡量,后者小于前者时测定义为早霜冻日期。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冷害,将黑龙江省划分为8个不同程序的冷害  相似文献   

17.
冻害对浙江柑桔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1961-2000年冬季气候资料统计表明,40年来浙江省柑桔主产地不同等级冻害出现的频率,从时间分布特征来看,1月最大,12月次之,2月最小;从年代分布特征来看,60年代出现频率最大,70年代次之,80年代第三,90年代最小。柑桔明显减产时,多出现冻害,而且,较强冻害出现时,可以连续两年减产,冻害是影响浙江柑桔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提出防冻措施,对确保柑桔优势高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玉米低温冷害动态监测指标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主要玉米种植区36个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和玉米产量资料,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发育期资料及玉米品比试验资料,分析了5种熟性玉米品种正常年份的热量需求,确定各品种主要发育期平均出现日期和标准活动积温下限.采用相对活动积温距平(TXJ)计算方法,统计了近30a各站主要发育期的TXJ,以TXJ负值和减产率的关联性为基础,确定各品种一般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的TXJ阈值监测指标. 36个站近30a的回代检验和24个典型年分析表明:冷害发生与减产的吻合率随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在吐丝-乳熟期最高,达到69%,乳熟-成熟期次之,为67.1%;晚熟品种吻合率高于偏早熟品种,严重冷害(76.6%)高于一般冷害(57.2%);典型年判断准确率平均为95.8%,吐丝期以后达到100%;吐丝-乳熟期是冷害发生最敏感的时期.该指标综合反映了生长季各阶段低温累积效应和高温补偿效益,农学和生物学意义明确,可在内蒙古低温冷害监测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对茄子冷害发生程度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长茄子与圆茄子为试材,分别置于2、5和8℃条件下贮藏,测定茄子的冷害指数、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质构指标。结果表明,2℃下2种茄子在贮藏第3天时出现冷害症状,5℃下在第6天时出现冷害症状。2℃下茄子的冷害指数和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5℃,细胞膜透性和粘附性均显著高于5℃,弹性极显著低于5℃;8℃贮藏的茄子在18d不发生冷害,并且较好地保持了茄子的粘附性、内聚性、弹性与咀嚼性。在相同贮藏温度下,长茄子冷害程度较圆茄子严重。本研究为了解茄子采后冷害发生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由遥感解译的南丰蜜桔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细化得到南丰蜜桔冻害风险分布;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冻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南丰蜜桔受轻度冻害的气候风险在海拔较低的主产区一般为4~5年一遇;中度和重度冻害区域主要为20年一遇区和40年一遇区,而蜜桔的收益期一般为15a,可见,南丰县具有比较优越的蜜桔种植气候条件,种植蜜桔的气候风险较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蜜桔可开发种植土地利用类型,且地理背景数据分辨率高达25m×25m,因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