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Y形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对其栖息地4种水溶性氨基酸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细鳞鲑对浓度10-6摩尔每升(M)单体氨基酸有明显的趋向反应。细鳞鲑对谷氨酸有较显著的行为敏感性,对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表现相似的敏感性。根据相对偏好度有效值,细鳞鲑对氨基酸的选择偏好性顺序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细鳞鲑嗅觉行为的偏好可能反应了其嗅觉上皮敏感性与其栖息地氨基酸种类匹配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3.31±0.67) cm;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过渡区为5~10 lx,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和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0.05)。秦岭细鳞鲑个体和群体对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的差异性表现可能与其信息传递特征或环境反应机制不同有关,而个体和群体均偏好黑色底质,其偏好光照强度为1~10 lx,对绿光具有趋避性,这可能与该物种生活环境特征相关。本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为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环境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成熟卵受精后20min,在26℃下处理20min,获三倍体细鳞鲑幼鱼。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饲养在210cm×50cm×45cm(水深60cm)的玻璃钢水槽内,每槽30尾,每种倍性鱼类设3个平行,水温8~10℃下常规养殖90d后,测定试验鱼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日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P<0.05),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肥满度、饲料系数和存活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指数增长相关,均为异速生长。两者的特定生长率随体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生长特性优于二倍体,可示范养殖、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受精、溴硝丙二醇消毒、平列槽及玻璃钢环形池养殖,对5+龄的细鳞鲑进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在水温8~11℃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6天,发眼积温154.2~163.9℃·d,出苗积温192.8~231.2℃·d,仔鱼上浮积温332℃·d,完全平游积温373.4℃·d;受精率73%,发眼率65%,稚鱼养殖成活率91%,幼鱼养殖成活率93%;共催产330组亲鱼,获得体重0.43 g的幼鱼33万尾。  相似文献   

5.
在稚鱼和幼鱼阶段,哲罗鲑Hucho taimen和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外形相似,很难区分,易导致种质混杂,有必要开发简单、易行的方法鉴定二者的种质。本研究从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基因序列中筛选出能够用于区分哲罗鲑和细鳞鲑的DNA分子标记,建立了双重PCR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its1引物在哲罗鲑中能扩增出334 bp的条带,而在细鳞鲑中无扩增条带。为消除样本DNA降解、实验过程的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结果偏差,本研究添加12S r RNA参照引物,扩增片段为251 bp,并进行了引物比例优化。当1-its1引物和12S r RNA引物体积分别为1μL(10 pmol)和0.25μL(2.5 pmol)时,PCR扩增效果较好。哲罗鲑有2条扩增条带分别为334 bp和251 bp,细鳞鲑有1条扩增条带为251 bp。用筛选的1-its1引物和12S r RNA引物比例进行群体分析表明:1-its1引物在哲罗鲑和细鳞鲑的种质鉴定中准确率达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哲罗鲑和细鳞鲑幼鱼鉴定、加工品鉴定、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实验饲料。在水温为(16±0.2)℃的循环流水水族箱系统内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该鱼肌肉营养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水平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率先升高后降低,其肌肉粗蛋白含量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灰分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脂肪水平增加,其肌肉粗脂肪含量也随之显著提高(P0.05),而对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氨基酸总量(WTAA)和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WEAA/WTAA)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能与氨基酸模式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细鳞鲑幼鱼最适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50%和8%,适宜蛋能比为29.36 g/MJ。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6±0.5)℃下,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体质量(35.8±9.6)g的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鳃和肝脏的急性毒性,铜离子浓度为24h半致死浓度(LC_(50))的1/4倍、1/2倍,及1倍。结果表明:铜胁迫初期细鳞鲑幼鱼的鳃充血而颜色而变暗,后期鳃血管和细胞病变,颜色变浅。鳃丝先弯曲,然后溃烂,最后脱落;肝脏出血、肿大,切片显示肝脏细胞空泡化,后期可以看到坏死的细胞核。铜离子对细鳞鲑幼鱼的鳃和肝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是铜急性中毒致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贝类(太平洋牡蛎、紫贻贝、菲律宾蛤仔)不同浓度组织匀浆液及5种单一L型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化学刺激物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摄食行为及呼吸代谢的影响。将多棘海盘车对刺激物的行为反应分为正趋向、负趋向和无反应3类,趋向反应由简单到复杂分为4种反应类型,通过测定耗氧率来表示呼吸代谢水平。结果显示,3种贝类组织匀浆液和5种氨基酸(浓度范围10 10~10 4mol/L,酪氨酸除外)均引起多棘海盘车的正趋向反应,且多棘海盘车产生反应的数量比例随刺激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类型也由简单逐渐趋于复杂。同种氨基酸在低浓度下引起多棘海盘车正趋向反应,但超过一定浓度(10 3~10 2mol/L)后会引起负趋向反应(实验浓度范围内谷氨酸组未出现)。不同种类刺激物对多棘海盘车摄食行为反应的影响不同,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菲律宾蛤仔组织匀浆液对多棘海盘车诱引效果最好。多棘海盘车的耗氧率随刺激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贝类组织匀浆液中多棘海盘车的耗氧率均高于对照组;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各处理组中,只有在较高浓度下耗氧率才显著高于对照组,酪氨酸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旨在为贝类底播增养殖和人工鱼礁区敌害生物的防除提供参考,同时为多棘海盘车觅食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方法,选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胃泌素(gastrin,GAS)和P物质(substance P,SP)6种特异性哺乳类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不同年龄段(1龄、2龄和3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仅在食管、胃贲门、胃体和胃幽门检出有5-HT、SS和PP阳性细胞的分布(除1龄鱼食道),且这3种内分泌细胞均大量定位于胃部;在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中均未检测到这3种内分泌细胞的阳性反应.在3个年龄段的细鳞鲑胃肠各部位均未检测到GAS、GLU和SP阳性细胞.细鳞鲑的5-HT、SS和PP与其他有胃鱼类的内分泌细胞一样,可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这类细胞主要通过腔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释放激素.5-HT、SS和PP这3种细胞在1龄幼鱼消化道内就已经发育成熟,其对胃肠道活动的调节作用已经与成鱼没有差别,细胞的分布密度随着细鳞鲑的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中这6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发育特征,并阐明了这些胃肠激素细胞在细鳞鲑幼鱼消化道的分布、形态以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鳞鲑在新疆额尔齐斯河中也有发现,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部分地区已经尝试细鳞鲑的人工孵化、驯化。细鳞鲑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6℃~10℃,小于4℃时发育需要时间较长,在大于10℃时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畸形数量增加。需要水体中溶氧达到6.5~8.5mg/L,在孵化阶段溶氧不能过高;保持7.5 mg/L最好,由于孵化是高密度孵化溶氧过低导致发眼卵缺氧死亡,溶氧过高使孵化出的细鳞鲑出现畸形,另外溶氧过高还会导致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误吞气泡发生气泡病导致死亡。由于地域或水域的差异使得孵化出的细鳞鲑鱼苗成活率极低,只达到10%~20%。在人工孵化、驯化细鳞鲑阶段我们发现细鳞鲑鱼苗在特定的阶段出现大量的死亡。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养殖过程中在保证细鳞鲑鱼苗溶氧充足、投喂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还应保持光照的强度,避免阳光的直射,夏季光照过强的中午应适量的遮光处理。细鳞鲑鱼苗极贪食,光照过强会引起同类间的相互残食,小鱼攻击大鱼眼部造成大鱼眼部残食大量死亡。研究发现细鳞鲑在无阳光的阴天或光照强度0.1万~1万Lx时~([1]),残食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适宜大型海藻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栽培的生态条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总无机氮浓度(48μmol·L^-1、96μmol·L^-1、144μmol·L^-1、192μmol·L^-1、240μmol·L^-1、288μmol·L^-1和336μmol·L^-1)和不同氮磷比(N/P)(1/1、5/1、10/1、50/1和100/1)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总无机氮浓度为192μmol·L^-1,最适N/P为10/1。芋根江蓠适宜在氨氯(NH4^+-N)比例较高的海水中生长,3种无机氮最适合质量比值是m[硝氮(NO3^--N)]∶m(NH4^+-N)∶m[亚硝氮(NO-2-N)]=1∶10∶5和m(NO3^--N)∶m(NH4^+-N)∶m(NO-2-N)=5∶10∶1。在最适宜的营养盐因子环境条件下,芋根江蓠在生化组分(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海水总无机氮浓度过低、N/P过高以及NH4^+-N在总无机氮中所占比例较低等条件下,都不利于藻体正常生长,会导致藻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2.
鳜和鲢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蛋白质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建洲  张东裔  成嘉 《水产学报》2007,31(3):361-368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和二维电泳方法,对鳜和鲢肌肉组织蛋白质组成成分以及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布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鳜肌肉组织蛋白质干重为34.7%,而鲢肌肉干重为33.6%;鳜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均高于鲢。同时,将两种鱼肌肉蛋白进行2D gel双向电泳分离,发现鳜和鲢肌肉蛋白质组成和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肌肉蛋白质组成成分和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蛋白质组分归类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两种鱼肌肉肉质研究打下基础,为水产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鱼类的养殖和肉质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个指标。图3表3参24  相似文献   

13.
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28尾和钝吻细鳞鲑(B.tumensis)26尾,均采自乌苏里江中游。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10个位点)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探讨2个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水平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种群的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323 0和0.339 1,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2 9和0.435 3;在检测到的10个基因位点中有9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及其在2种细鳞鲑间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种细鳞鲑各自拥有大量的特有等位基因,而共有等位基因很少;2种细鳞鲑在4个微卫星位点上的遗传相似度(I)为0,在其他6个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位点上的遗传距离(D)为0.011 5~2.575 9,平均为0.939 3。研究表明,2种细鳞鲑在种群遗传多样性上差异显著,亲缘关系很远,物种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遗传分化程度远达到种以上的分类水平。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对2种细鳞鲑的形态学分类结论,并对2种细鳞鲑的起源及其演化进行了探讨。[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39-45]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至12月对微山湖水体中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77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45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48种),春、冬季最少(43种)。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最高(1.26×10^3ind.·L^-1),夏季最低(0.47×10^3ind.·L^-1),秋季和冬季分别为0.75×10^3ind.·L^-1和0.71×10^3ind.·L^-1。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6.69mg·L^-1),冬季最低(1.52mg·L^-1),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41mg·L^-1和4.03mg·L^-1。浮游动物香农指数变化在1.74~2.15;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48~0.74。综合评价,微山湖为中营养型水体,应加强对湖区水质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5.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06,30(1):124-129
分析了乌鳢(Channaargus)即杀后背肉、腹肉、尾部肉、肝脏、生殖腺中ATP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多胺、糖元及糖酵解中间代谢物、有机酸等的含量。ATP关联化合物在肌肉中的总量为7.5~8.0μmol·g-1。ATP在背肉含量为3.9μmol·g-1,腹肉为4.1μmol·g-1,尾部肉为4.7μmol·g-1。运动激烈的尾部肉ATP占63%,含量相当高。肝脏中有少量的腺苷与肌苷酸一起被检出,据此可认为ATP的分解存在两个途径。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背肉中为436.0mg·(100g)-1,腹肉中为405.0mg·(100g)-1,尾部肉中为356.3mg·(100g)-1。牛磺酸和甘氨酸为主要氨基酸,占68%~73%。丙氨酸和谷氨酸也相当高的含量检出。肌肉中的多胺检出为精胺和亚精胺,肝脏和生殖腺中有较高浓度的腐胺及亚精胺和精胺检出。即杀后糖元的量约占肌肉的0.5%,还有相当多的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的糖酵解中间代谢物以及其最终产物乳酸的大量检出。  相似文献   

16.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Cu2+)、镁离子(Mg2+)、锌离子(Zn2+)、铁离子(Fe3+)和锰离子(Mn2+)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 onas palustris)2-8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10-7mol.L-1Cu2+刺激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1×10-4mol.L-1Cu2+抑制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1×10-6mol.L-1和1×10-5mol.L-1的Cu2+抑制生长,但刺激亚硝酸盐消除;1×10-4mol.L-1Mg2+刺激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不同浓度Zn2+对菌体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浓度为1×10-6mol.L-1和1×10-7mol.L-1时刺激亚硝酸盐消除,浓度大于1×10-6mol.L-1时抑制亚硝酸盐消除;Fe3+促进生长,浓度越高生长越好,对菌株亚硝酸盐消除的影响则刚好相反;不同浓度Mn2+均抑制菌株生长,1×10-6~1×10-3mol.L-1Mn2+抑制亚硝酸盐消除。受测定的5个金属离子中除1×10-4mol.L-1Cu2+对菌株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抑制较强外,其他离子的抑制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初始Fe3+摩尔浓度为0、1、10、15、20、25、50、100μmol·L-1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2株藻均存在铁限制,其中缺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较为显著,当初始Fe3+浓度为0,1μmol·L-1时,其生长曲线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铜绿微囊藻的μmax出现在25μmol·L-1,小球藻的μmax则出现在20μmol·L-1;当浓度为100μmol·L-1时,2株藻的生长均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此时的生长速度仍高于低Fe3+组。  相似文献   

18.
藤壶Amphibalanus(=Balanus)amphitrite是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金星幼虫受外源信号的指引,寻找到合适的附着地点才能进行附着和变态。针对前期发现的有一定诱导活性的4种单糖Man、Xyl、Glc和Fuc,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糖组合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具有显著性影响,Man(5.00×10^-8 mol/L)、Glc(1.25×10^-8 mol/L)、Xyl(1.25×10^-8 mol/L)和Fuc(1.90×10^-7 mol/L)为最优组合。组合中4种单糖的影响力由高到低依次是Man>Fuc>Glc>Xyl,且Man、Fuc和Glc的影响具有显著性,Xyl对幼虫附着影响不大。添加单糖除了影响金星幼虫的附着率以外,更重要的是能显著缩短幼虫附着的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19.
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所用性成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亲鱼为野生捕获。对其进行人工繁殖,并观察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9.31~12.80℃,受精卵历经408 h出膜,所需积温为193.35℃.d,初孵仔鱼体长为(9.64±1.03)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26个时期。刚出膜的仔鱼体色透明,肌节明显,无游泳能力,出膜第5天体表出现大量黑色素,12 d后卵黄囊开始消失,46 d的仔鱼各鳍条与幼鱼相似,出现幼鲑斑。通过探讨水温、溶氧和水质等对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影响,建议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的水温不宜超过14℃,最适宜水温应控制在6~10℃;孵化水体DO应在6.00~8.55 mg/L,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将会导致发育迟缓、坏死或是出膜幼苗畸形。本研究旨在为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