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方差比率(VR)确定群落总体关联度,基于2×2列联表,以χ~2统计量为基础,以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确定物种间联结性的方法,对文峪河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出不显著正关联,灌木层、草本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乔木层中,侧柏-油松、油松-辽东栎种对关联度达到显著水平;灌木层中,胡枝子-照山白种间关系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杭子梢-蒙古荚迷种间关系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性,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种间关系存在极显著的负联结性;草本层中只有堇菜-糙苏1个种对种间关系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其它种对关联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具有相同生态习性的物种间正联结性较强,微生境差异是淡化种间关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方差比率(VR)和2×2联列表,通过x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的方法,对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乔木层9个树种、灌木层12个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层极显著和显著关联的种对数较少,乔木层正负联结比为1.571,灌木层为1.286,各层物种间的联结较为松散;乔灌层从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看,大部分物种的联结关系很弱;很多物种间竞争有限的环境资源而有着竞争与排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卡方(χ2)检验、联结系数(AC)等指标对野生早樱群落中乔木层1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乔木种群总体呈负的净关联;x2检验表明仅有4个种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3个种对表现为有一定联结性;VR、χ2检验、AC3个参数计算的结果都较为一致,验证了该群落种对间独立性相对较强、相关性较弱的特点。现阶段,该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为松散或呈负联结状态,一方面与群落所处次生演替初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种群生物学特性有关。研究结果对野生早樱制定合适的保护与利用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喜德县中坝村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的优势物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分异明显,帽斗栎、风箱树、乌鸦果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下小叶樟-刺梅蔷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统计量检验,以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为参考,对小叶樟-刺梅蔷薇群落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关联性的方差比率为1.18,表现为净的正关联性,但并不显著,反映了整个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在13个主要物种形成78个种对中,28个为正相关,其中有3个种对显著正相关,其余47个种对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东兴市竹山村滨海天然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重要值(IV)、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比率法,通过基于2×2列联表对χ~2进行检验以及引入种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率PC的方法,对乔木层的15个优势种群和灌木层的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和D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乔木层Jsw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上表现为负关联,灌木层则表现为正关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主要树种间负相关的种对多,灌木层则相反,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的物种对较多,联结强度也不高,本区木本植物种对间独立性较强,在种间关系上表现松散。  相似文献   

7.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方差比率VR、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χ2检验统计量测算了檫树群落中主要树种种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檫树群落主要树种间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负联结,大部分种对间的联结性为负联结,190个种对中,有3个种对的正联结具有显著性,97个种对的负联结达到显著性,90个种对的联结性未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方差比率法(VR),通过构建2×2列联表计算χ~2统计量,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吕梁山南部高天山地区辽东栎群落乔木层15个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乔木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种间联结关系较松散,趋于独立分布,群落结构不稳定,尚处于演替发展阶段。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宜采用近自然经营方法,通过适当抚育间伐促进群落的正向发育与群落自行演替相结合,避免过多人为干扰对群落的影响,使群落更快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方差分析(VR)、X2检验,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南宁市城区近自然林林下灌木层25种灌木种联结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优势种多物种种间联结呈正关联;成对物种种间正关联居多,负关联较少,不显著居多,显著居少,说明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种间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但联结性不显著,这是由于南宁市城区森林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各种对间随机结合,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年轻性,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稳定;②得出10个比较明显的生态组合,有三叉苦-九节、阴香-小叶女贞、水蒲桃-土密树等,这些生态结合种组的可以作为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秦岭山地火地塘林区典型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利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表征乔木层15个优势种群、灌木层19个优势种群、草本层15个优势种群间的种对关联程度及显著性.[结果]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显著负关联和显著正关联;x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正关联种对数占绝对优势,分别达81.9%,77.2%和85.7%,负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为15.2%,13.5%和4.8%,无关联种对数较少,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1,2和5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3,2和1对;Jaccard指数结果与x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群落3个层次Jaccard指数较高的种对基本都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青榨槭和千金榆、青榨槭和刺叶栎、刺叶栎和少脉椴、山蚂蝗和刚毛忍冬、野草莓和牛尾蒿种对JI值>0.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其余种对JI值较小.[结论]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该群落总体结构为针阔混交林,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趋于形成一个整体较为稳定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基本趋于稳定,灌木层优势种群则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草本层优势种群结构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种间联结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森林群落稳定性与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应将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作为生态树种加以保护,以缩短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灌木群落特征动态,阐明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生态过程,为在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对植被进行合理干预、尽快恢复生态效益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方法,分析恢复5年和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α物种多样性和β物种多样性。【结果】在5年、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与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之间,植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11科17属24种,1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8科10属17种,未过火林地共调查到12科19属35种。5年、15年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5年火烧迹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的相关性均不强(P<0.1或P>0.1),其他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强(P<0.001或P<0.01)。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年火烧迹地>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15年火烧迹地>未...  相似文献   

12.
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大山冲石栎-青冈群落的10个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0个优势种总体种间呈较显著的正关联,该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结合V值(种对间联结指数)显示26个种对正关联,19个种对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37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其中29个种对正相关,16个种对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1.813。45个种对中有63%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对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群落种间联结相对松散,这可能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亚顶级阶段有关。根据基于秩相关系数绘制的星座图和χ2检验将10个种群被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选取昆明地区典型森林群落114个样方中的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Oichiai指数和联结系数AC对其进行了种间联结性分析。VR分析表明,该地区森林群落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负联结,群落处于暂时稳定的演替早期阶段;种对间的正、负联结多表现为不显著,且各树种之间的正联结程度较弱;具有显著联结关系的种对,联结程度均较紧密,其中滇青冈与麻栎、华山松的正联结呈现极显著和显著,云南松与滇油杉、华山松的负联结性均表现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丛燕  魏云敏 《林业科技》2011,36(3):54-56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系列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火烧迹地中阔叶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生物量变化进行动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中、重度火烧迹地中,灌木生物量曲线波动幅度剧烈,草本生物量曲线波动幅度较小,最后都逐渐趋于稳定;在轻度火烧迹地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开始阶段迅速增加,之后呈现较小幅度波动,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乔木生物量在轻、中、重度火烧迹地中都呈增长趋势;在阔叶林和白桦落叶松林两种林型的不同程度火烧迹地中,总生物量与火后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濒危植物单性木兰主要分布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60块乔木样地,30个灌木样方,150个草本样方,对其乔、灌、草进行调查,并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21种主要种群、灌木层15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13种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的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单性木兰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关联度呈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呈负相关。(2)乔木层中翻白叶树和檵木、野山楂,檵木和栓叶安息香、野山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性。翻白叶树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以及檵木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和野山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粗糠柴和润楠种间存在极显著的负联结性,翻白叶树和小叶山柿,栓叶安息香和润楠,野山楂和小叶山柿,粗糠柴和虎皮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联结性。(3)灌木层种群中显著关联的只有翻白叶树和檵木。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49个,负关联为47个。(4)草本层友水龙骨和狭叶沿阶草、砂仁和蔓生莠竹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25个,负关联为43个。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地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火烧木择伐方式下火烧迹地与未火烧对照样地林下群落相似性最大。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火烧迹地林下群落多个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草本层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小于对照样地,而在灌木层都大于对照样地。3种不同类型火烧木管理方式火烧迹地恢复13年后,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对照样地,而灌木层生物量较对照样地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山西文冠果群落优势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山西省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联性,在典型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山西省文冠果群落的22个优势种、231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2个优势种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负关联,物种之间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表明,有78个种对呈正相关,15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1。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64个种对呈正相关,有167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38。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79个种对呈正相关,有15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2。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联结性较弱。根据物种的生态特性,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方法,把22个优势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结果表明,山西省文冠果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优势物种处于演替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 ]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轻、中、重火烈度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火烧迹地1987—2019年的植被恢复特征,探究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进程。[结果 ]基于dNBR得到研究区过火面积为1 291.68 hm2,轻、中、重度火烧迹地面积占比分别为45.70%、32.16%和22.14%,重度过火区分布于火烧迹地中心,从中心向外,过火强度逐渐降低;林火对迹地EVI影响明显,轻、中和重度火烧迹地EVI值分别下降约30.0%、48.3%和68.8%;林火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迹地EVI值逐渐增加,与对照区的差异逐渐缩小。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EVI恢复速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灌草地火烧迹地的EVI值在林火发生后2 a即与对照持平;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林地EVI突变点较灌草地少,林地轻度火烧迹地EVI突变点较重、中度迹地少,对照区的突变时间点均滞后于火烧迹地。[结论 ]dNBR可用于研究区火烧迹地和火烈度提取研究。林火使迹地EVI值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随火烈度升高而增大。植被恢复过程中,迹地EVI值逐渐增加,林地轻度和中度火烧迹地在火后6~8 a,重度火烧迹地在火后14 a左右恢复为正常植被状态;而灌草地火烧迹地在林火发生后2 a即可恢复正常。火烈度和自然环境是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平潭岛原生滨海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滨海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共存机制,对海岛滨海植被的管理恢复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及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对平潭岛滨海4种典型生境类型(基岩灌丛、低山丘陵灌丛、砂生草甸、基岩草丛)的植物群落优势种(重要值≥1)进行了种间联结、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 ]4种生境类型的滨海植物群落总体间均呈显著正关联(VR 1,Wχ20.05(N)),群落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多数物种对间的联结性和相关性均不显著(P 0.05),种对间独立性较强;总体上正负联结和相关比大于1,呈现正联结和正相关趋势。[结论 ]对比不同的测度方法,相较于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间相关显著率更高,有较高的灵敏度。利用R语言进行CCA排序,并结合种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将原生滨海植物群落中的51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4个生态种组对应4种生境,在平潭岛原生滨海植被的管理恢复与保护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种间关系和环境适应性,选择合适的生态种组物种进行搭配种植:在土壤含盐率高的基岩生境选择种植生态种组Ⅰ: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假还阳参(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Houtt.) Nakai)、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innaeus f.)等;在土壤容重大、海拔较高、在岩石裸露率高的环境低山丘陵生境内选择种植生态种组Ⅱ:滨柃(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薜荔(Ficus pumila L.)等;在土壤含盐率较低、疏松的砂生土壤的海岸线,选择种植生态种组Ⅲ:海边月见草(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 (L.) R. Br.)、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等;在土壤含水率较大生境内,选择种植生态种组Ⅳ:勾儿茶(Berchemia sinica Schneid.)、华南狗娃花(Heteropappus ciliosus Makino)、石蒜(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等。  相似文献   

20.
在滇中安宁“3·29”重大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选择无人为干扰的灌木林设置样地,并与未过火的灌木林进行比较,通过外业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可燃物的种类、高度、绝对含水量、载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火烧迹地死可燃物的高度为5.7m,与未过火的活灌木高度5.4m差不多,活灌木平均高度达1.5m;火烧迹地活灌木、死可燃物、CWD的热值及点着温度与未过火样地的差异均不明显;火烧迹地CWD的灰分含量仅为未过火的25.87%;火烧迹地总的可燃物载量为9.07kg/m^2,明显超过了未过火样地7.82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