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白木香结香机理,采用可可毛色二孢与腐皮镰孢菌开展了白木香野外接菌结香试验,并对白木香树枝接菌前后木质部的显微构造进行观测,研究真菌接菌结香对白木香木质部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香真菌侵染白木香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反应,进而促使胼胝质积累以应答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逆境胁迫,胼胝质参与了植物的生理防御反应以及沉香树脂的形成过程,糖在白木香沉香形成中或许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接菌处理白木香树枝5个月后,其导管、木射线薄壁细胞和内含韧皮部组织中均会形成沉香树脂。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PEG处理研究水杨酸对杜松幼苗生长过程中水分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杜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水杨酸处理使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东京野茉莉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镉对其生长发育、抗氧化酶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京野茉莉幼苗在铜、镉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苗高、地径月生长量逐渐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在镉胁迫下,随镉处理浓度增加,POD、MDA先降后升,CAT、SOD先升后降.重金属铜、镉对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菊芋幼苗的生理响应规律,该文以菊芋幼苗为试材,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土壤干旱对菊芋的胁迫,测定菊芋幼苗生长初期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PEG-6000质量分数增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除10%PEG-6000处理的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外,其余PEG-6000处理的生理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为菊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调控欧李果实品质提供参考,选用'农大6号'和'农大7号'2个欧李品种果实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质量浓度为50、100和150mg/L的赤霉素,测定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抑制了'农大6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100mg/L的赤霉素处理促进了'农大7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50和150mg/L的赤霉素处理抑制了'农大7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赤霉素对'农大6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农大7号'。3个抗氧化指标(ABTS、FRAP和DPPH)中,'农大6号'欧李果实的ABTS受赤霉素作用的影响最小,'农大7号'是DPPH受赤霉素作用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镉胁迫对刺槐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镉处理下刺槐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呼吸速率和气孔特性等。[结果]在镉胁迫下,刺槐幼苗地径、株高受到明显抑制;高浓度处理植株的鲜质量、干质量下降,低浓度处理植株则略微上升,但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镉浓度增加,刺槐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变化无规则,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始荧光(F0)与最大荧光产量(Fm)先升后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逐步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步上升,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均低于对照值,但差异不显著;胁迫植株气孔宽度、气孔面积降低,气孔逐步闭合,呼吸效率受到显著抑制;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多数指标之间显著性相关;经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初始荧光(F0)、根系镉含量、气孔宽度和叶绿素a的重要性分别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植株富集镉含量、气孔特性、光合色素中最强,成为影响刺槐光合功能的最关键因子。[结论]刺槐幼苗生长与光...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及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干旱处理中油茶叶片内源激素、果实生长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覆盖、土壤翻耕2种措施对缓解干旱胁迫的效果。[方法]以6年生长林4#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4个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并分析果实的生长状况。[结果]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开始两周后,即当土壤含水率低于24.0%~26.8%,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开始启动对干旱的响应机制。(2)干旱胁迫使油茶叶片IAA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G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ZR含量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ZR/IAA值下降;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叶片IAA、GA、ZR含量的影响,而对叶片ABA含量、ZR/IAA的影响不显著;油茶通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来应对干旱胁迫的影响。(3)干旱胁迫使油茶果实横径减小,果实纵径出现负增长,而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相对于干旱胁迫使得果实横径生长量分别增加了73.20%、75.58%,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茶果实纵径生长的影响。[结论]生产上通过地表覆盖及土壤翻耕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油茶果实生长的影响,地表覆盖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给采后猕猴桃果实的保鲜、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红肉系列的当家品种‘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浓度为104个/mL的灰葡萄孢菌悬浮液对其果实分别进行了0、24、48、72、96、120h的侵染处理,就不同处理对诱发猕猴桃果实采后病变腐烂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内4种防御酶(POD、SOD、CAT和PAL)活性、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A含量则呈逐渐增长趋势,ABA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在受到灰葡萄孢菌侵染胁迫下能有效激活其与抗病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形成较强的防御酶活性或提高其木质素、多酚及内源激素的含量来缓解病菌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猕猴桃果实与灰葡萄孢菌的互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某一项生理生化指标(防御酶或激素)单独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酸碱度对蚬壳花椒组培苗的影响,在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了pH值分别为2、3、4、6、8、10、11.5等不同酸碱度的胁迫处理,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在不同处理下的吲哚乙酸、脱落酸、赤霉素、玉米素核苷这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组培苗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基本能正常生长,而pH值为2、10、11.5的处理明显受到伤害;4种内源激素含量对于不同的胁迫处理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pH值为6时,吲哚乙酸含量高于其它处理,其变化与脱落酸含量变化呈相反的趋势;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在2~3 d时达到高峰,处理后期pH值为6的处理含量最高;赤霉素含量总体上呈波浪状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舞毒蛾幼虫对Mn^2+和Co^2+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0.40 mmol·g^-1 Mn^2+和0.83 mmol·g^-1 Co^2+的两种混合饲料分别喂食舞毒蛾4龄幼虫,测定了Mn^2+和Co^2+(LC30)对舞毒蛾4龄幼虫体质量、营养取食情况、营养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取食量、虫粪量、体质量增长量均显著降低;Mn^2+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33.76%,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57.56%,海藻糖含量降低64.05%,脂质含量降低27.77%;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47.46%,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59.45%,海藻糖含量降低59.16%,脂质含量降低33.71%;Mn^2+处理组总抗氧化力增加28.25%,处理组总抗氧化力增加82.54%.表明Mn^2+和Co^2+对舞毒蛾幼虫取食量、虫粪量、体质量增长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海藻糖含量、脂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总抗氧化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舞毒蛾幼虫是主要通过提高自身抗氧化力来应对重金属的胁迫,从而提高自身对重金属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AM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下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幼苗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测定幼苗叶片中的3种内源激素GA3(赤霉素)、IAA(生长素)、ABA(脱落酸)的含量及ABA/GA3值的变化,探讨低温胁迫下内源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15℃处理的GA3、IAA含量均高于对照(25℃处理),AB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6、1℃低温处理的GA3、I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ABA含量、ABA/GA3值显著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15℃处理的3种激素无明显变化;6、1℃处理的GA3、IAA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BA含量、ABA/GA3值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个树种对低温的敏感度是一致的,低温下,日本樱花有着较高的ABA含量和ABA/GA3值,并且GA3含量低于福建山樱花,这可能是日本樱花比福建山樱花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银腺杨‘84K’(Populus alba×P. glandulosa ‘84K’)组氨酸激酶基因PaHK3b启动子及编码区,并对其表达进行检测及功能鉴定,为深入研究PaHK3b基因在杨树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线索,为杨树分子育种及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毛果杨(P. trichocarpa Torr.Gray)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克隆‘84K’杨组氨酸激酶基因PaHK3b启动子及CDS序列,并对其保守结构域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同时,对‘84K’杨进行植物激素处理(10μmol·L~(-1)ABA、10μmol·L~(-1)6-BA、10μmol·L~(-1) IBA、10μmol·L~(-1)GA3及10μmol·L~(-1)水杨酸(SA))及非生物胁迫处理(42℃高温、0℃低温、200 mmol·L~(-1) NaCl和5%PEG6000),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aHK3b基因表达情况与表达响应差异,并采用原核表达方法初步确定PaHK3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PaHK3b基因编码框区长度为3 060 bp,编码1 019个氨基酸,PaHK3b蛋白具有CHASE、HisKA和REC等典型的细胞分裂素受体结构域。PaHK3b基因启动子序列中不仅含有大量TATA框和CAAT框常见核心元件,还包含低温响应元件LTR、防御与胁迫响应元件TC-rich repeats、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motif、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等顺式作用元件,这些元件与杨树的激素响应和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qRT-PCR分析表明:PaHK3b基因在叶片中表达最高,根部中等,茎中最少;另外,与正常条件下相比,在高温、低温、NaCl及PEG处理时,PaHK3b基因表达量与对照明显增高,分别为对照的2.67、2.61、2.28、1.87倍;用IBA诱导处理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在6-BA、ABA、GA3及SA处理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呈下调表达;在添加5%PEG6000的LB液体培养基中,转入PaHK3b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菌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在添加50~150 mmol·L~(-1)NaCl的LB固体培养基上,转入PaHK3b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菌株单克隆生长均好于对照。[结论]‘84K’杨PaHK3b基因启动子含有逆境和激素响应元件,表明PaHK3b基因与杨树植物激素信号及非生物胁迫信号响应密切相关。经非生物胁迫处理、激素处理及原核表达证实,杨树PaHK3b基因参与杨树植物激素信号响应,并在其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两种海棠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情况,为筛选耐盐性海棠品种及耐盐苹果砧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北海棠与山荆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其生长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长指标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盐胁迫下,两种海棠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与相对含水量均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盐浓度越高其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其根冠比显著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海棠叶片内的ABA含量都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其IAA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其G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山荆子叶片中的ZR含量缓慢下降,而湖北海棠叶片中的ZR含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种海棠叶片的(IAA+GA+ZR)/AB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两种海棠的生长指标与内源激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AA+GA+ZR)/ABA比值与苗高、地径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了盐胁迫使两种海棠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且山荆子受抑制的程度大于湖北海棠。【结论】盐胁迫下,两种海棠叶片中的ABA含量持续增加,而其IAA、GA、ZR含量和(IAA+GA+ZR)/ABA比值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两种海棠的生长指标和内源激素对盐胁迫信号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且湖北海棠对盐胁迫的耐受力高于山荆子;在接收到外源盐胁迫信号后,两种海棠植株各内源激素间通过相互协作或拮抗作用来调控其生长,从而增强其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水平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 ~ 80%、55% ~ 60%、40% ~45%和30%~35%)对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GC、GA、GB及总萜内酯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含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适度干旱条件下可以促进银杏萜内酯类物质的合成,尤其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萜内酯含量比适宜水分条件下明显增多.考虑到叶产量、叶萜内酯美物质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植物生长初期,给予银杏苗正常的水分供应以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在6-10月份叶片发育完全后适当进行轻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 ~60%)收获叶片,可获得最大的萜内酯单株有效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7.
马莹 《辽宁林业科技》2020,(3):47-49,68
为探明NaCl胁迫下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和生理变化,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樟子松苗木的干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樟子松苗木干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樟子松苗木仍可以生长,但生长受到抑制。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樟子松苗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均有一定的增幅,其中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增幅与对照相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振动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不同振动时间对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采后物流运输提供参考。【方法】以‘园蓝’蓝莓为试材,将预冷处理后的果实挑拣、分装,按冰果比1.6∶1的比例装入泡沫包装箱中,密封。采用模拟运输的方法,将泡沫包装箱固定于运输振动试验台上,在2.5 Hz振动频率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长(12、24、36 h)的振动处理,以0 h处理为对照组。模拟运输振动试验结束后,立即测定不同振动时间条件下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将其余样品继续贮藏于(0±0.5)℃保鲜冰箱中,进行贮藏期试验,每2天取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振动胁迫明显加速了蓝莓果实商品性的丧失,加速果实贮藏期内好果率、硬度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促使花色苷、总酚含量达到峰值时间缩短,加快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速度,加剧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促进SOD活性增大及CAT、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峰值提前出现。贮藏过程中,对照组的好果率、硬度及电导率与振动处理24 h、36 h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振动处理12 h蓝莓果实的维生素C、TSS含量与振动处理36 h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振动处理12 h在果实硬度、TSS含量、Vc含量及SOD酶活性方面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花色苷、总酚含量,CAT、APX酶活性差异较小。【结论】运输振动对蓝莓品质的影响是逐渐累积的,物流运输过程振动时间越久对品质损伤越大,果实衰老进程越快。模拟物流运输时间在12 h以内,振动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损伤较小,有利于保持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无机盐与激素混合对土沉香结香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无机盐与激素混合配比对土沉香结香的影响,揭示其结香机制,为促进土沉香结香奠定基础。【方法】以10年生土沉香为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NaCl、FeSO_4、CaCl_2、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为诱导因子,每个因子3个水平,共5种处理,分别在诱导处理后0.5、1、3、6、10个月取样,测定淀粉、可溶性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木芯变色范围;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组织化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内含物变化。【结果】1)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降至最低值时间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处理均在第6个月达到峰值;2)各处理射线薄壁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导管内油脂类物质含量随诱导时间增加不断积累;3)木薄壁细胞内侵填物质通过导管-薄壁细胞间半具缘纹孔进入相邻导管内积累至完全堵塞;4)各处理在木芯变色横向宽度上诱导效果不佳,而在纵向上诱导效果较好、变色较长,其中处理2(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10个月的纵向变色长度达77.0 cm;5)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断增加,且差异显著。【结论】1) 5种诱导处理中,以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效果最好,处理10个月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达19.07%;2)促进土沉香结香的主要诱导因子为NaCl和乙烯利,其中乙烯利起主导作用,理论上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最佳因子组合为0.16%NaCl+0.21%乙烯利;3)结香油脂首先在薄壁细胞内形成,随后在导管和薄壁细胞内积累,导管内油脂物质积累与薄壁细胞内淀粉含量变化有关,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能力越强,油脂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结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盆栽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铅、镉处理在金镶玉竹不同器官中的吸收、累积和迁移分配规律,以及铅、镉对金镶玉竹细胞膜透性、脂过氧化与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镉胁迫下,根部是吸收积累重金属的最主要部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之间的迁移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初期抗氧化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