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喹酮氯仿油制剂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口服吡喹酮氯仿油制剂(25mg/kg)治疗人工感染山羊日本血吸虫病,39天后解剖冲法,计数残存虫体,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为95.7%,减雌率为96.7%。早期文献报道(1981),当口服吡喹酮剂量20mg/kg时,可获得99.8%的减虫率和100%的减雌率。鉴于国外已有吡喹酮不能完全治愈病人的报道和血吸虫可能已有抗吡喹酮的抗药性,吡喹酮治疗动物血吸虫的适宜治疗剂量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治疗孕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应用吡喹酮粉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副反应及防治措施四川省动物血防站(610041)毛光琼德阳市旌阳区畜牧局江朝元从1992年以来,世界银行贷款确定了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并提供了吡喹酮药物。该药安全,疗效高,投药方便,但价格贵,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个别发生...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的研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分别进行了小鼠和牛的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按每千克体质量20mg和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和12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每千克体质量8mg的剂量的减雌率为96.41%。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后30d,粪便转阴率达90.50%。这一结果说明,研制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吡喹酮缓释剂(包封率为56.05%),通过皮下埋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40d后的ICR小鼠,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吡喹酮剂量138.4mg/kg的治疗组减虫率为64.08%(P<0.01),减雌率75.86%(P<0.001);吡喹酮剂量69.2mg/kg治疗组的减虫率为25.29%(P>0.05),减雌率39.14%(P>0.05)。毒性试验组小鼠皮下埋植空白壳聚糖微囊后,未见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治疗家畜血吸虫病副反应的处理李成亮(江西省家畜血防站)我省1983年采用吡喹酮治疗家畜血吸虫病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克眼或减轻施治过程中的副反应问题。根据各地逐年报来的工作总结和查治表格统计表明,该药虽有...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现有的防治办法首选是化学治疗,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式是吡喹酮片剂或粉剂的口服,考虑到给动物投药不便,以及吡喹酮对反刍家畜的应用副作用较多和生物利用率低,研制了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人工感染血吸虫的小鼠,实验吡喹酮注射液的杀虫效果,发现吡喹酮新制剂的治疗达到口服相同剂量吡喹酮同样的减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疗效观察刘杏海湖北省荆州地区太湖港农场畜禽服务公司,江陵434115)1988~1993年,我们采用毗喹酮肌肉注射、口服以及重瓣胃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一)病样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Praziquantel)属异喹啉吡嗪衍生物,其左旋体具有抗寄生虫活性,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绦虫病和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吡喹酮自上市以来,因其高效、低毒和抗寄生虫谱广等特点,很快成为治疗绦虫和多种寄生病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 吡喹酮治疗家畜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大,副反应少等优点。历年来,我们在疫区乡、镇、场广泛地应用吡喹酮进行口服或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在治疗过程中,除有少数牛只出现有瘤胃胀气或腹泻等程度不一的副反应外,一般均无不良反应,并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去年我们应用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的白色微晶吡喹酮药粉,在全县疫区五个家畜血防专业组中,全面推行口服治疗血吸虫病牛,共治疗耕牛4904头,其中水牛4289头,黄牛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化疗耕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李成亮,明心中,杨琳芬(江西省家畜血防站)我省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大面积化疗家畜血吸虫病方面,经历了酒石酸锑钾、Sb—58、血防一846、敌百虫、硝硫氰胺、吡喹酮等阶段。’70年代中期还试用过枫杨叶治疗耕牛血吸...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化疗耕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及其处理的初探李成亮,明心中,杨琳芬(江西省家畜血防站)化疗家畜(特别耕牛)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吡喹酮化疗家畜血吸虫病,在我省使用时间较长,达10余年之久,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还将继续使用。此药虽具有高效、安全、使...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别名环吡异喹酮,化学名称2-环己基-1,2,3,6,7,11b-六氢-4H-吡嗪并【2,1-α】异喹啉-4-酮,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味苦。溶于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在乙醚或水中不溶,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寄生虫药,使用广泛的是吡喹酮的片剂或粉剂。口服吡喹酮存在生物利用率低、首过剂量大、引起的副作用较大等不利因素,吡喹酮的剂型在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吡喹酮新制剂早期治疗血吸虫病效果,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20d的小鼠皮下给药进行减虫率、肝脏减卵率统计,并在不同时间点对口服组和皮下注射吡喹酮新制剂组的未感染小鼠在给药后采集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时曲线。结果显示新制剂600mg/kg剂量治疗的3次试验的减虫率分别为72.88%、82.69%和56.7%,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1.7%、94.8%和70.7%,对感染20d期别的血吸虫有较好效果。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显示,新制剂经皮下给药方式可使有效杀虫浓度(约0.3μg/mL)持续10d以上,具有缓释作用。吡喹酮新注射制剂能杀灭20d童虫,减少血吸虫病的危害,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吡喹酮化疗为主,但会出现重复感染,防治实践表明在我国单靠药物治疗不能消灭血吸虫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及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为当前血吸虫病化疗的首选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毒性,致使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引起部分牛发生副反应,据有关资料统计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我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九○安”对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相似文献   

19.
吡喹酮由于具有高效、反应小、使用方便是我国当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最重要的方法,特别是“世行”贷款血吸虫病项目启动后,吡喹酮治疗和扩大化疗耕牛数呈直线上升,无限制地扩大了扩大化疗的对象和范围,造成病牛数与治疗数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有必要加强对治疗的宏观调控,使以化疗为主导的防治对策在血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吡喹酮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1978年7月卫生部门开始吡喹酮临床试验,认为对日本血吸虫病具有高效、低毒、疗程短、代谢快、无明显蓄积作用,无诱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优点。1978年8月,上海家畜寄生…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在肝、肠所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其形成机理已被证明是免疫反应。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童虫、尾蚴和毛蚴均有强大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对虫卵作用尚有争论,在生产中还发现一些植物具有灭螺作用。笔者等筛选了抑制钉螺繁殖的高蛋白牧草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对比观察吡喹酮与灭螺牧草对小鼠肝脏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及对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