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养殖对虾售价较低,养殖户利润减少。鲥料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降低对虾养殖中的饲料用量是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利润的关键。如何降低饲料用量,又要保证对虾快速生长,就必须要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使用同种饲料喂养的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进行了感官评价、一般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海水养殖对虾感官评价总体得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在鲜味、甜味上优于淡水养殖对虾,而淡水养殖对虾带有明显的土腥味(P<0.01)。海水养殖对虾的灰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粗蛋白、水分及有机酸含量两类对虾差异不大。通过分析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和有机酸等呈味物质,发现主要是谷氨酸、AMP、IMP、甜菜碱这几种物质对两类对虾的口味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成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被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投饵系数,即指在养殖过程中投饵总量与虾产量的比值。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5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饵料系数成为减少养虾成本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3月20日,辽阳特种饲料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场在沪召开了“辽阳特种饲料应用交流会”,来自奉贤、金山、南汇等地十多家对虾养殖场的负责人和技术员在一起交流了应用东方牌对虾饲料的经验。与会者普遍反映东方牌对虾饲料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质量稳定,在目前国内生产的对虾饲料中称得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1.传统的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导致养虾业的不可持续发展以亚洲为代表的原始的鱼式鱼虾混养技术——即所谓的粗放式养殖,经历了200~300年漫长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对虾人工培苗、配合饲料的产业化,从而快速地大规模发展了单一品种的对虾半精养、精养技术。虽然仍是土池塘,但它更多地利用了工程及机械设备,例如建设进排水闸门、水泵站。人为控制放苗量及投饵量,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池塘的容纳量,调控水质主要依赖大水量交换,有些也适当使用增氧机。控制疾病主要依赖使…  相似文献   

6.
对虾的生理生态、营养要求和养殖环境等与鱼类不完全相同,因此,完全根据鱼饲料开发对虾配合饲料是困难的。科学地确定对虾配合饲料组成,必需了解对虾对各种营养物的需求量,而这又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而变化,有些人认为各种对虾对营养物要求是相同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同一种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中,使用同一配方饲料是不完全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市于六十年代养殖对虾成功。1973年4月建立起第一个对虾养殖试验场,养殖面积400亩,职工11人,年产对虾5吨。以后在赣榆县、淮北盐务局、灌云县推广开来。1979年养殖面积发展到9200亩,对虾总产293吨,养殖饲料主要采用低值杂鱼和兰蛤,由于养殖面不大,天然饲料丰富,饲料价格低廉,对虾养殖的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2,(12):18-18
马来西亚的一个养虾场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近33吨。该养殖场位于距马来西亚港市古晋50公里处,其池溏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封闭系统”,成活率达到90%。由于这个系统使用的是一种开口网箱,不需要进行换水。据农场经理M先生说,目前他们虾养殖周期比他们首次养殖的周期缩短了10天(一般是115天),每条对虾平均重30克。收获周期的缩短同时也减少了费用,特别是减少了饲料的投入。封闭系统有助于斑节对虾增产$中国水产学会  相似文献   

9.
对虾封闭循环式综合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建立“863”对虾重点项目综合养殖基地的技术要求,以对虾清洁养殖和对虾分级多茬养殖两种模式为养殖工程工艺设计标准,进行对虾高健康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该基地占地19.2hm^2,包括两套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共有养殖试验水面13.33hm^2,并配备了较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可进行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养虾,也可进行多品种综合生态养殖。2000年对虾养殖生产试验表明,该养虾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该“863”项目各项试验的进行,取得良好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1和T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1和T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 %/d和6.76 %/d;养殖期间,T1组具有最大的SGR (9.36 %/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 (1.053)高于T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2组对虾的SGR高于T1组;C组NH4+-N、NO2-N和Chl-a浓度低于T1组和T2组,而颗粒物含量(TPM)和总磷(TP)高于T1组和T2组;T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对虾健康养殖管理的要求我国目前在对虾病毒性暴发流行病防治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 ,虾病防治的实践 ,也使人们认识到健康养殖管理 ,不但可以避免暴发性流行病发生 ,而且它也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常我们认为健康养殖管理 ,可概括为如下主要内容。1.培育和使用健康虾苗 :其主要技术关键是在苗种培育中 ,避免使用携带可引起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亲体。当前主要是检疫HHNBV(亦称白斑综合症病毒)及MB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等病毒。对亲体的遗传特性应作严格选择。例如育苗单位使用人工培育亲体时 ,应避免使用同一…  相似文献   

12.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3,15(2):91-93,88
<正> 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为加速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滩涂、宜渔荒碱地优势,进一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对虾养殖生产中病害难防治的问题,我们分别在东营区与垦利县开展了日本对虾压茬养殖试验。它的原理是利用日本对虾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一年可多茬放养的特点,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使用高标准的池塘,投喂优质对虾配合饲料,切断虾病传播途径,提高对虾质量,捕大留小,分批上市,提高单位面积对虾产量。试验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渔业》2014,(5):60-63
<正>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发生了病害危机,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其中泰国下降约50%,我国下降约17%。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在HPNS发生之初,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病害防控岗位专家、健康养殖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等体系人员从种苗、病原、水质、饲料、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HPNS研究,找出了HPNS的病因,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防控技术。HPN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以来,对虾养殖发病率高,排塘率岛,饲料价高,养殖风险高!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控制养殖成本,已成为对虾养殖户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盖春蕾 《河北渔业》2011,(10):39-39
<正>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在零换水量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一项新技术。1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目前对虾育苗上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应用很多,Maeda和Nogami报道了从斑节对虾育苗养  相似文献   

19.
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 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台湾省斑节对虾养殖实践活动,至少有300年历史,主要与遮目鱼进行混养。1968年斑节对虾苗种培育成功,1977年使用配合饲料,开创了台湾省斑节对虾精养技术,促进了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本文就苗种培育、孵化场类型、养成管理、收获、加工和销售以及经济分析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