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与牛瘟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海豹瘟病毒(PDV)、海豚瘟病毒(DDV)、牛麻疹病毒(MV-K1)和人麻疹病毒(MV)等同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ade)的麻疹病毒属  相似文献   

2.
缪勤  张汇东 《警犬》2003,(6):30-30,34
犬瘟热病毒(CDV)首次分离于1905年.和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瘟疫病毒、海豹瘟热病毒、海豚麻疹病毒及鼠海豚瘟热病毒密切相关。同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在世界范围流行。有较广泛的宿主嗜性。  相似文献   

3.
麻疹病毒属病毒非结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病毒属在分类上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其成员包括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海豹瘟病毒(Phocine distemper virus,PD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des-petits-ruminants virus,PPRV).  相似文献   

4.
一、犬瘟热病毒 犬瘟热病毒(CDV)首次分离于1905年,和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瘟疫病毒、海豹瘟热病毒、海豚麻疹病毒及鼠海豚瘟热病毒密切相关,同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在世界范围流行,有较广泛的宿主嗜性.  相似文献   

5.
瘟热病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ivirus)内对食肉目、鳍足目等动物致病的一类相关病原,包括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海豹瘟热病毒(Phocinedistem-p...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0):7-9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病毒(CDV)与新近发现的海豹瘟病毒1型(PDV-1)和海豹瘟病毒2型(PDV一2)这三种病毒均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病原特性极为相似。人们发现犬瘟热病毒至少已有两个世纪(Jenner,1809),而PDV-1,PDV-2则是近些年才报道的。1988年丹麦和西北欧的海豹群暴发了传染病,引起港湾海豹(PhocaVitulina)及发海豹的大批死亡”’,据研究确是其病原为PDV-1。次年,海豹瘟又在前苏联的贝加尔湖流行起来,病原为PDV一2。这两种类型的海豹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极象犬瘟热,海豹感染后体内也出现CDV中和抗体。这三种…  相似文献   

8.
犬瘟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犬瘟热病毒 (CanineDistemperVirusCDV )在分类学上与麻疹病毒 (MV)、牛瘟 (RPV)、小反刍兽瘟疫 (PPRV)、海豹瘟热病毒 (PDV)、海豚瘟热病毒 (DDV)、鼠海豚瘟热病毒 (PMV)同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1 ] 。研究发现 ,CDV可感染犬科 (如犬、狐、狼等 )、鼬科、浣熊科、猫科 (如狮、虎、豹 )等多种动物。近年来其感染范围不断扩大 ,已经延伸至西湍、日本猕猴和人[2 - 4 ] 。Mee等还从患Pagrts疾病的病人组织中检测出CDV核酸[5] 。因此 ,犬瘟热有可能成为犬传播给人的第二种疫病 ,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毒力的鸭瘟病毒(DPV)感染对雏鸭INF-γ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DPV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接种了鸭瘟强毒株和疫苗株的雏鸭肝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及鸭瘟病毒(DPV)的荷载量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表明:①感染鸭瘟强毒后,IFN-γ mRNA 在肝脏中的表达没有明显规律,PBL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很高,在此期间(1~12 h),病毒DNA量很少。IFN-γ mRNA表达量在6 h后大幅下降,直到144 h都非常低,而病毒的载量逐渐增大,至144 h时达到峰值。②接种弱毒疫苗后,肝脏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且稳定,至12 h达到顶峰,约比对照高出8倍。PBL中IFN-γ mRNA表达量较低且不稳定。弱毒DNA荷载量稳定上升,但载量约比强毒低两个数量级。病毒DNA在PBL检测不到。IFN-γ在抵抗鸭瘟强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FN-γ在肝脏中高水平的表达可能是鸭瘟疫苗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扩增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并在其中间引入Bgl II酶切位点,再之克隆到pUC19载体,获得载体pTK。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已有质粒pcDNA-LacZ上切下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到pTK的TK基因中,获得质粒pTCL。用质粒T-VP1做模板,扩增出I型鸭甲肝病毒(以前称为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克隆到质粒pTCL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KpnI与XbaI之间,构建含LacZ及VP1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T-CL-VP1。将此转移载体与鸭瘟病毒C-KCE毒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I型鸭甲肝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FP)也叫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猫细小病毒感染,简称猫瘟.此病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特别是幼龄猫易感的一种发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的7只8~21岁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大熊猫自2003年起每年接受2次CDV弱毒疫苗接种,该弱毒疫苗是由未知家犬犬瘟热病毒株制作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却在2×到256×的较大范围内(平价值=16)波动.通常单次的麻疹病毒弱毒疫苗注射足以导致宿主产生相应的稳定的免疫反应,在大熊猫上抗犬瘟热中和抗体变化幅度较大提示在宿主与疫苗的关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感染马科动物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播的虫媒病毒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撒哈拉非洲等地区。库蠓(Culicoides midges)是非洲马瘟的主要媒介昆虫,其在疫区的生长繁殖直接影响着该病的流行状况。非洲马瘟弱毒苗和灭活苗已经商品化并得到广泛地应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活病毒载体疫苗等,正在研发当中并有望将来进入疫苗市场,作者着重对ASH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1.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鸭瘟病毒(DPV)、伪狂犬病毒(PR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相似文献   

15.
正犬瘟热,又称犬瘟、狗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犬类疾病,对于犬科、鬣狗科、鼬科、臭鼬科、浣熊科、猫熊科、鳍足亚目,以及一些灵猫科和猫科的易感动物均有较大影响。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为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单链RNA病毒。水貂作为犬科动物,同样对犬瘟热表现易感性。水貂犬瘟热病可分为四个类型:最急性型(神经型)、急性型(卡他型)、慢性型(皮疹型)、隐性感染(非典型)。这种病毒此前认为没有型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科、鼬科、浣熊科等多种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3个月至1岁的幼犬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笔者采取中西结合诊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约2.5kb),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获得载体puDTK。根据已知载体pcDNA-LacZ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出pcDNA-LacZ上含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puDTK的TK上,获得质粒puDTCL。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T-HA质粒上扩增出HA基因,克隆到puDTCL的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NheI与ApaI之间,成功构建含LacZ及HA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uDTCL-HA。将这载体质粒与DPV34F2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H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8.
1流行病学犬瘟热病毒为副粘病毒属,电镜测知大多数病毒粒子直径为127~175纳米,病毒呈丝状,是对乙醚敏感的RNA病毒,病貂腔内的病毒于零下70℃可存活1年以上,冻干可用以长期保存病毒,而在55℃时,只存活30分钟。多种化学药物(如0.75%福尔马林等)对此病毒都有杀灭作用。似麻疹病毒一样,犬瘟热病毒在悬液中处于复制期间对光敏感。各种血清学试验和动物保护试验已确定麻疹、犬瘟热和牛  相似文献   

19.
1概述犬瘟热,俗称狗瘟,英文名称为Canine distemper(CD),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严重犬类疾病。最早发现于18世纪后叶。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直径为150~250nm,核衣壳呈螺旋  相似文献   

20.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严重犬类疾病。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 1 病源与传播途径及对象 犬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与该属的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着密切的抗原关系。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主要传播途径是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同室犬一但有犬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