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培育大径材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6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密度管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大径材出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调整密度能有效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缩短大径木的培育年限。但间伐强度过大林分株数减少,降低了林分活立木总蓄积量及大径材出材量,中度间伐红松人工林的大径材出材量最大(243.79 m3·hm-2),其次是强度间伐和弱度间伐,但均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68年生适宜保留密度为310株·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重庆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林场选择马尾松人工纯林(18年生)开展抚育间伐试验,分别设置弱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保留密度1410株·hm~(-2))、中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30%,保留密度1155株·hm~(-2))、较强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45%,保留密度900株·hm~(-2))、不间伐(保留密度1650株·hm~(-2))等4种间伐强度。间伐3 a后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提高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胸径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大小依次为:间伐强度30%>间伐强度15%>对照组>间伐强度45%。说明间伐强度30%已达到了最佳的林分质量和收获量,是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的抚育间伐强度,而1155株·hm~(-2)是较合理的伐后密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间伐8年后的湿地松林分生长和主伐造材调查结果,建立了胸径和断面积等与林分保留密度及本底断面积的回归关系,分析比较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径阶分布和造材材种结构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分保留密度对林木胸径和断面积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尾径20cm及以上规格的材种出材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而14cm及以下规格的材种出材率则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伐对照总的出材量虽比间伐的大,但增加的部分主要为较小规格的材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福建柏人工林(32a)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强度间伐保留73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高于其他间伐强度,其差异显著,单株材积增幅达7.8%~34.8%。由此可见,强度间伐即保留735株·hm-2是福建柏培育中大径材合理的保留密度,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 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 ]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 0.05);不同密度间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 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 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 ]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尾松4种造林密度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胸径、单株村积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对树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林分径级分布差异明显,密度为2500株/hm2和1250株/hm2的林分,其胸径≤6cm径阶的株数占57.2%和45.9%,≥8cm径阶的株数占42.8%和54.1%;而密度为10000株/hm2和5000株/hm2的林分,其胸径≤6cm径阶的株数占89.6%和76%,≥8cm径阶的株数占10.4%和24%;不同径级林分的合理密度通过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关系,用回归直线方程y=a+bx分别求得各胸径最低保留株数,作为间伐强度、间伐开始期和间伐重复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I-63杨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4m,5×5m,6×6m和7×7m4种不同株行距对I-63杨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变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离地不同高度和不同树龄之间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方位间无差异。胸高处木材密度与全树木材密度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胸径与树冠投影面积、胸径与树冠表面积的回归关系,编制出林分郁闭度为1.0,0.5~0.7时各径阶的林分密度表,供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人工幼林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蒙古栎人工幼林的密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人工林9 a生时,在1 475-2 220 株·hm-2范围内,密度对树高没有产生影响,对地径已产生影响。综合各种因素,确定蒙古栎造林的初植密度不能低于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沙地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状况及总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杨树高密度造林生长早期开始受到抑制,生长缓慢,形成了低产低效林和枯死现象,降低了蓄积量。但一定密度和林龄范围内,高密度造林也同样取得更高的生物量产量。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资料,运用最大密度法则和江希钿提出的密度效应模型,绘制出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构成的林分密度控制图,结果表明图式模型具有使用简便、直观等优点,可在林分密度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1):66-75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试验共分2个部分.(1)造林密度试验,小区面积为600 m2,5个处理,即1 667株.hm-2(A)、3 333株.hm-2(B)、4~983株.hm-2(C)、6 633株.hm-2(D)、9967株.hm-2(E);(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0.5为标准进行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造林密度试验,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优势高9a、平均高6 a、平均胸径5 a,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5~7 a,密度间差异显著,8~18a,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12~a后,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9~10a后,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2)造林密度调控试验,同一指数级,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总蓄积(立木蓄积+间伐蓄积)前者大于后者;同一指数级,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初植密度大的大于初植密度小的;指数级不同,而初植密度相同的林分,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总蓄积百分比,高指数级的比值大于低指数级的比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