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nivalis)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适宜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和添加1%蛋白胨的察氏(Czapek’s)培养液。固体培养物玉米粒上的粗毒素产量远高于液体培养基。适宜茵株生长的条件是20℃,pH6~7,黑暗和静止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10℃,pH7~8,光暗交替和静止培养;培养滤液和从固体培养物中浸提的粗毒素对小麦种子均有毒性,浸提的粗毒素的毒性远高于培养滤液。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生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677(P<0.01)。  相似文献   

2.
禾谷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禾谷镰刀菌在PS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小麦具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经测试的11个菌株中以29号菌株产毒能力最强。禾谷镰刀菌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0℃,初始pH值为5~6,光照可抑制毒素的产生,一般培养21~28天达到产毒高峰。试验还表明,培养滤液pH值的变化与毒性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粉红聚端孢体外产毒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兰瓜种子发芽抑制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培养滤液的毒性,结果表明:PSC和PSC+5%白兰瓜种子汁这两种培养基有利于该菌产生毒素,Richard产毒较少;该菌最佳产毒温度为20~25;以pH7.0最有利于产毒;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利于产毒;该菌在连续黑暗与连续光照条件下均可产毒,连续黑暗更适宜于产毒;在设置的培养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滤液对种子的抑制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于1997年夏季在花生收获前,采集了福建省花生主产区的漳浦,同时,晋江,惠安,福清等县的田间花生果荚样品。从这些样品中分离了173个黄曲霉菌株,并测定其产毒性,产毒菌株率为62.4%,其中高毒菌株率为4.6%。各生产市,县的花生籽粒在收获前均受到黄曲霉不同程度的感染,田间平均感染率为6.1%,惠安,晋江两县较重,田间感染率分别为8.6%和8.5%。花生田土壤中的黄曲霉菌量为100-2200个/g。  相似文献   

5.
黄瓜枯萎病菌滤液对黄瓜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黄瓜枯萎病菌培养滤液对黄瓜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枯萎病菌系F11培养滤液浓度的增加,对津研4号、Msu8519和长春密刺胚根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增强,经高温灭菌的培养滤液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也测定了致病力程度不同的枯萎病菌系F1,F11,F12培养滤液对津研4号黄瓜幼苗的毒性,结果表明菌系对幼苗毒性强弱与致病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花生A.flavus菌株产毒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Vogel氏法对福建省花生主产区分离到的254个A.flavus菌株产毒性进行研究。产毒菌株率为62.6%,其中低毒菌株占46.1%、中毒菌株占14.2%、高毒菌株占2.4%。惠安、莆田、福清、平潭4个县(市)产毒菌株率在70%以上。A.flavus菌株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产毒菌株比非产毒菌株致病性强,差异显著;低毒与高毒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显著。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性有强弱分化,不同花生  相似文献   

7.
从稗叶枯病株分离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 monoceras D rechsler)11个菌株,其培养滤液均可抑制稗的胚根生长,与对照比胚根平均相对生长率为28.47%~53.60%,适于菌株的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培养液为10%稗汁葡萄糖和改良Fires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25~30℃,pH 6~7.通气有利于菌株的生长,但对产毒无显著影响,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有利于菌株产毒,菌株在pH 6~7的PDA培养基上,于30℃连续黑暗的培养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一株无致病力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南京某无病鱼塘水体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定名为W-1株。其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水杨素和阿拉伯糖,不发酵肌醇。从该菌株培养物的上清中提取的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与溶血性;用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的单抗进行检测,乳胶凝集试验及Dot-ELISA均呈阳性结果。电镜观察未发现该菌株有晶格样排列的S层和菌毛,与J-1株S蛋白抗血清及R菌毛抗血清作免疫转印  相似文献   

9.
浙江太湖稻区稻瘟病菌流行小种及群体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 ̄1993年从浙江太湖稻区采集、分离406个水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出7群15个小种,其中中A49、中D1、中D3、中E1、中E3及中G1为主要流行小种。供试稻瘟病菌对Pi-k^s、Pi-a、Pi-k^m、Pi-ta、Pi-ta^2及Pi-t等8个抗病基因具有较强的毒性,毒性菌株广泛分布于各县(市)。Pi-i、Pi-k^p、Pi-k^h、Pi-z^t及Pi-b等5个抗病基因对多数菌株仍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 × beijingensis的 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11.
抗白粉病基因Pm8在四川小麦中遗传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Giemsa-C带技术鉴定了48个含1RS/1BL染色体的小麦材料,并对其抗白粉病基因Pm8的遗传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对Pm8非毒性的小麦白粉菌系接种这些品系,结果表明:21个小麦品系1RS/1BL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Pm8未表达,24个具有Pm8抗性,3个品系可能含有除Pm8外的其它基因或组合。我们认为,在四川小麦中的含1RS/1BL染色体的品种(系)中Pm8基因的不表达也是白粉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在利用1RS/1BL染色体于四川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其抗病性,并发掘新的抗白粉病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BtMP—34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从自然死亡尺蠖幼虫体内分离出BtMP-342菌株,经对落叶松毛虫室内外生测证明,该菌株是高毒力的优良菌株。1995年7月-8月期间,采用PCR技术分析了BtMP-342菌株特异性,该菌株含有CryIAa、CryIAc、CryⅡA、CryⅡB以及CryV等五种毒蛋白基因。质粒电泳图谱分析表明,BtMP-342菌株由9个质粒构成,其中CryⅠAa和ⅠAc基因位于151.3Md和146.8M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产毒条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上分离出9个菌株,其培养滤液对高梁,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而高梁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接种毛竹也可产生典型的症状,证明该病原菌可产生一种毒素,PSB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而改良Fries培养液适于毒素的产生,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通气有利于毒素的产生,但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明显,用改良Fries培养液培养的菌株在第10天出现生长高峰,在第12天产毒最多,光照处理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但在连续黑条件下,有利于产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 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 × beijingensis的 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17.
茄病镰刀菌毒素的研究Ⅰ.毒素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从豌豆根腐病病株分离获得的茄病镰刀菌(Fu)D-016菌株接种在PSD培养液中,且25℃恒温箱内黑暗静止培养14天后,可获得具有毒性的培养滤液。培养滤液及提取的粗毒素经生物测定都具有植物毒性效应。粗毒素经分离纯化后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该菌可产生茄病镰刀菌烯醇和T_2、二醋酸草镰刀菌烯醇、H-T_2等毒素。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豌豆根腐病病菌培养滤波对豌豆胚根生长的换制作用,随着根腐病菌系F1培养滤波浓度的增加,对前进1号,草原7号和草原12号胚根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强,经高温灭菌的培养滤波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测定了致病力程度不同的根腐病菌素F1,F11,F12培养滤液对前进1号豆苗的毒性,结果表明,菌系对豆苗毒性强弱与致病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将从豌豆根腐病病株分离获得的茄病镰刀菌(Fu)D-016菌株接种在PSD培养液中,且25℃恒温箱内黑暗静止培养14天后,可获得具有毒性的培养滤液。培养滤液及提取的粗毒素经生物测定都具有植物毒性效应。粗毒素经分离纯化后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该菌可产生茄病镰刀菌烯醇和T_2、二醋酸草镰刀菌烯醇、H-T_2等毒素。  相似文献   

20.
内生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从棉株体内分离获得的内生菌Ala、73a接入棉花黄萎病菌菌株JC1B、BP2、的Czapek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提取粗毒素,用考马氏亮兰G-250法测定浓度,结果表明:对BP2产毒素抑制最强的为Ala菌体,抑制率达51.97%;对JC1B产毒素能力抑制最强的是73a菌体,抑制率为7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