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摸清丹东地区的银杏品种及规模,对丹东地区的银杏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丹东的银杏资源及适生区域,从而为丹东今后大力发展银杏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丹东地区栽植大果杂交榛子树整形修剪技术进行实践与探讨,以期为丹东地区榛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丹东地区近几年来软枣猕猴桃发展迅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品种混杂,盲目建园,管理粗放,价格下降等问题。通过对效益和市场前景进行的分析,认为丹东地区发展软枣猕猴桃的前景比较乐观,并提出了软枣猕猴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丹东地区位于中朝边境,其林地所占面积属辽宁省之首,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林木资源,也是东北范围内非常重要的苗木市场交易基地。然而丹东林业面积仍然很有限,人均占有率并不高。近年来,随着林业保护观念的加强,使保护林业的工作正在健康有序的进行中。该文通过对辽宁丹东地区苗木种植业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对该地区保证苗木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蕊 《辽宁林业科技》2020,(3):44-46,49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对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生活型和观赏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有76科180属290种,其中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共213种,占野生乡土观赏植物总种数的73.4%;多年生草本野生乡土观赏植物144种,占49.7%;观花类野生乡土观赏植物种数最多,为232种,占46%;优势科是百合科、蔷薇科,无绝对优势属,相对优势属是百合属、槭属。  相似文献   

6.
蓝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1984年我国引入进行栽培。经过30年的发展,丹东已成为我国蓝莓主要产区之一。为了提高蓝莓产量和质量,增加效益,该文详细介绍了丹东地区蓝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修剪技术、越冬防寒、花期防霜、花期放蜂、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为丹东地区蓝莓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银杏引种丹东地区以后,经长期栽培驯化,已经能完全适应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且生长稳定。在丹东地区栽培的银杏品种有10个。调查表明,生长表现的排序依次为大梅核、小梅核、佛指、大园铃、大金坠、大马铃、大白果、龙眼、卵果佛手、洞庭皇。  相似文献   

8.
丹东板栗是丹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林产业项目,也是辽宁省的特色产业,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是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该文就丹东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阐述,以期为丹东板栗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丹东地区的山野菜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丹东地区山野菜资源情况,开发利用方式方法,附本地区主要山野菜名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直接观察法、访问调查法及野外采集法等方法对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共有74科198属333种,其中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共288种,占本区野生食用植物总种数的86.5%;多年生草本野生食用植物181种,占54.4%。野生食用植物多以食用幼苗居多,共174种,占46.3%。优势科是蔷薇科、百合科、唇形科和菊科,无绝对优势属,相对优势属是堇菜属。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洁 《绿色科技》2021,(6):87-90,93
选取丹东市作为东北典型沿海城市,基于后向轨迹模型,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污染物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污染物浓度权重分析,定性和定量模拟了丹东市O3高浓度时段的气团来源及不同区域对丹东市臭氧传输贡献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山东东北部及东部海域、江苏东部海域、辽宁中北部及南部地区的区域输送对丹东市O3浓度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红松播种出苗率、幼苗保存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末+河沙、松针+河沙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高于其他覆盖物,出苗率分别为85.6%、84%。保存率分别为90.2%、89.0%。锯末+河沙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冠幅最高,分别为5.9cm、0.24cm、13.5cm、8.3cm,松针+河沙略低于锯末+河沙,二者无显著差异。因此,最佳播种覆盖物为锯末+河沙,松针+河沙次之。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抚育间伐对红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荣升 《防护林科技》2019,(5):47-48,51
为探讨辽东山区抚育间伐对红松林分生长的影响,对红松林分实施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并进行林分的平均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域相比,间伐区域红松直径生长量可提高6%~15%,生长量的增加幅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抚育间伐对立木材积影响明显,通过间伐能生产出高规格、高质量的大径级材,大强度抚育间伐可使红松主伐时间提前20a以上,但抚育间伐对树高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林龄红松施加速效肥,研究肥料对生长及结实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肥料对于红松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培养大径材过程中可以适当施肥;施肥对于提高结实量作用较明显,尤其对大龄树木单株提升较多,但从整体林分结实量的提升上,几种林龄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辽宁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林间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 Gebler种群发生规律,验证F2型引诱剂对云杉花墨天牛诱捕效果,2018年5—8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和丹东市开展了诱捕天牛试验.结果显示:F2型引诱剂对云杉花墨天牛具有较好引诱效果,在抚顺、丹东试验松林内,F2型引诱剂共诱捕到天牛14...  相似文献   

16.
于1996年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了优良黑木耳菌种选育研究。并于1998年在辽东山区的清原、新宾、桓仁、凤城、本溪等县(市)开展了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林5号菌种菌丝健壮,产量性状、抗逆性状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菌种及其他菌株;丹林5号菌种定植快、出耳旱、产量高,比原设计指标提高1.72倍,比对照种提高单产41.6%;该菌种经开发应用3.7万m^3耳木,创产值4532.5万元,获利税2841.5万元,目前已成为辽宁省黑木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银杏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1993年起,连续4年从银杏分布区内多个地区分别母树采集自由授粉种子,开展了历时8年的田间试验,同时以试验地本地成年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银杏核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无性系选择,叶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材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家系选择。(2)当前银杏核用良种选择工作中,应该把种核壳厚度,种仁总糖浓度列入目的性状之中,而对种核出仁率,种仁淀粉浓度不加测定也无妨,(3)初步认为,湖南凤凰,江苏泰兴与邳县,河南嵩县,河北安陆,辽宁丹东,重庆等7个产地所产银杏种核,风干重较大,壳较薄,出仁率较高,江苏吴县,浙江临安,河南新县,广西全州等4个产地所产种仁,蛋白质,脂肪,淀粉浓度都较高,广东南雄所产种仁总糖浓度较高。(4)初步认为,在试验地,河南嵩县种源的银杏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总内酯浓度都较高,辽宁丹东,山东郯城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浓度较高。湖北安陆,湖南新宁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内酯浓度较高。(5)在试验地,湖南新宁与安化,辽宁丹东,湖北安陆,浙江富阳,广西兴安,安徽金寨等7个种源和18、19、22号,丹东1号,新宁2、7、11、17号,安化,1,10号,兴安22号,金寨4号,安陆4号等13个家系的银杏苗木,表现出了早期速生特性。(6)银杏种核长宽比与壳厚度呈负相关,种仁Ca,Mn浓度与总糖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单叶干重与叶片内酯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基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比苗高与生物量的相关更为密切,这些规律在生产工作中具有直接应用价值。(7)在银杏全分布区内,种核风干重,种仁Mn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可能属经向渐变模式,种仁K浓度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种核长度与长宽比,种仁脂肪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属(或可能属)经-纬渐变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内,1年生苗高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我国银杏分布的最北界。银杏不但是丹东的市树,也是该地区经济林发展的主要树种。丹东的银杏采种母树90%局限于市区内行道树,每年采种量仅为2000kg左右,满足不了当地育苗需要。由于种源匮乏,不得不从山东、江苏等地引进苗木。但由于引进苗木长势明显不如当地苗木,且冻害严重,造成引种失败。从1997年由纬度相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似的朝鲜新义州引进银杏种子,进行育苗试验获得成功。文章对银杏的引种育苗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报道。经试验看出,朝鲜种源培育出的苗民当地苗木长势无明显差异,为引种朝鲜银杏种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