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究植物秸秆完全腐解对种植作物连作及土壤的影响作用,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重点研究玉米秸秆、万寿菊秸秆以及芹菜秸秆腐解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秸秆腐解提高辣椒的株高、茎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较辣椒株高和茎粗分别提升5%、2.9%、3.3%以及8.7%、7.6%、7.7%,达到显著水平;②相比对照组,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的秸秆腐物均能显著促进辣椒根系的生长发育,其中万寿菊秸秆腐物对根系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辣椒植株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根尖数相比对照组均增加24.49%、46.62%、76.92%和31.63%;③玉米、万寿菊及芹菜作物秸秆腐物对辣椒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比对照组,增加29.19%、56.07%和30.16%,差异显著;④作物的秸秆均能改善土壤的pH、电导率以及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增强土壤的酶活性,不同作物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改善辣椒等经济作物连作的土壤活性及生产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1地点选择选择靠近水源、堆积秸秆方便的田间地头、沟边路旁等不妨碍大田耕作的地方;劳动力充裕的地方也可挖深约1 m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夯实底部,铺一层厚30cm左右、未切碎的作物秸秆,加水调节含水量。2秸秆处理作物收获后,有条件的将秸秆切成10~15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风沙半干旱区土壤养分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可以改善风沙半干旱区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春季将秸秆粉碎后埋入土中,秋季农作物收获后对土壤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同时对农作物进行测产。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后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水分、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种植的作物产量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施用秸秆腐熟剂的示范对比试验,验证和评价其在大田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有所上升,其中速效钾增幅最大;容重的降低和土壤孔隙度的提升增强了土壤通气性,利于作物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避免养分流失,从而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带状柠条林灌草根系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挖掘法对不同带间距灌草根系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根系与直径>0.5mm根系分布格局相似,直径≤0.5mm根系对全部根系分布格局的影响一般在近柠条带1.5m和0cm-30cm土层范围内.但在16m间距的影响1.5m之后;5m、10m带间距根系水平分布随远离柠条带而逐渐减少,遵从y=ax3+bx2+cx+d函数变化规律,16m带间距的呈波状变化;根系质量密度为16m间距>5m间距>10m间距;不同问距全部根系质量垂直分布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0cm-10cm土层根系质量与带问草本植物盖度呈正相关;5m带间距时遵从y=ae-bx函数的变化规律,10m、16m带间距时遵从y=aLn(x)+b函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对玉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作物秸秆培肥地力的作用,进而提高旱地地力水平,对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对玉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后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玉米秸秆和烤烟秸秆还土的增产效果最显著,比CK增产24.82%~25.69%,其次是油菜秸秆和马铃薯秸秆的还土处理,比CK增产18.40%~19.44%,小麦秸秆比CK增产8.33%.不同秸秆还土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保持速效磷、速效钾的平衡,其中,烤烟秸秆增加速效钾量能力强;玉米秸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作用较强;油菜秸秆由于腐熟快,增加氮素能力最强;马铃薯秸秆和小麦秸秆相对其他秸秆培肥地力能力稍差.秸秆还土可以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从而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为沿海滩涂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覆盖秸秆为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及不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林下浅层土壤(0~10 cm)养分的影响。【结果】3种覆盖材料均有提高林下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相对较好,稻草秸秆对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玉米秸秆对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影响较大。不同覆盖量的玉米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不同,覆盖量越大,覆盖效果越好。相对于秸秆覆盖对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作用,对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可用于沿海滩涂银杏用材林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网袋法,研究6、12、20 a和28 a 4组林龄橡胶凋落叶在不同调控措施下1 a内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橡胶凋落叶在0.07 mm和1.00 mm孔径网袋内分解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分解呈现先快后慢2个阶段,经1 a分解后,0.07 mm和1.00 mm孔径网袋内残留率分别为36.84%和32.09%。橡胶凋落叶分解速率不仅受埋层位置影响,还与土壤肥力有关。经240 d分解后,地上组(0 cm)和在保留根系下非肥坑地下组(0~30 cm)、肥坑地下组(0~30 cm)残留率分别为32.09%、7.40%和34.58%。土壤肥力对橡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解中后期,至240 d时,4块林地肥坑和非肥坑平均残留率(保留根系组+去除根系组平均值)分别为35.62%和8.46%。6、12、20 a和28 a林龄4组橡胶凋落叶原位埋置分解中,前期分解速率差异小,后期分解速率呈显著差异,至240 d时,残留率分别为2.94%、7.05%、14.62%和2.18%。橡胶根系前期促进凋落物分解,后期转为抑制,但橡胶根系没有显著性改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9.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虎  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99-1399,1401
连续2年进行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堆腐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1.1g/kg,容重降低0.02~0.1g/cm3,速效P含量增加1.5~5mg/kg,速效K含量增加3.5~14mg/kg;全年作物产量增加了1.4%~22.1%。  相似文献   

10.
秸秆生物降解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及孔隙度,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生物数量,减少病原菌数量,从而使根系的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作物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田中施用腐秆剂能否有效地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一直存在争议。在全国尺度上,整合分析腐秆剂田间施用的秸秆促腐和作物增产效果,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状况、秸秆特征以及还田条件下腐秆剂施用对还田秸秆降解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使用腐秆剂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meta-analysis),系统分析了2001—2019年公开发表的腐秆剂田间应用相关研究论文(共89篇,含腐秆剂促腐秸秆数据63条、腐秆剂提高作物产量数据207条),探讨了气候类型、还田条件、秸秆种类、还田初始碳氮比(C/N)、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等6方面因素对腐秆剂促腐和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与不施腐秆剂相比,施用腐秆剂总体上可有效促进还田秸秆的降解,但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秸秆还田初始C/N≤15以及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促腐效应却不显著,效应值的范围分别为-0.010-0.716、-0.302-0.568和-1.01-0.475;还田条件、秸秆种类和SOM含量会显著影响腐秆剂的促腐作用强度。类似地,腐秆剂的田间施用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总体也表现为显著提升,但在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增产作用并不稳定,其效应值范围为-0.284—0.751;除了还田环境、SOM含量外,其余4方面因素均会显著改变腐秆剂的增产幅度。此外,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秸秆促腐率与作物增产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2=0.307,P<0.0001)。【结论】 施用腐秆剂可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增加作物产量,且在温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将玉米秸秆于旱地条件下还田,在还田初始C/N大于30以及土壤呈酸或碱性时配施腐秆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和15-25 cm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个土层土壤的NH4+-N、NO3--N含量的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4+-N、NO3--N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4+-N、NO3--N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3--N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大豆、花生和玉米秸秆的土壤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结束时,添加3种作物秸秆的土壤pH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 g/kg对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最大,为0.97;对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降低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7 cmol/kg和0.34 cmol/kg;土壤交换性钙和盐基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钾的含量;土壤的pH与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及紫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紫甘蓝的产量,改善紫甘蓝的品质。MM,PM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较对照提高36%以上;HM,MM处理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显著,产量增幅在22%以上;SM处理硝酸盐累积量最小。紫甘蓝可食用部分养分平衡指数以氮钾为低,其养分利用率高于磷素。各处理中以MM处理养分平衡指数最低,养分利用率最高。在有机种植过程中,注重粪肥和菇渣、草炭、秸秆等物料的配施将有助于平衡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能进一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杜高赞  高美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74-1975,1994
在介绍国内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探讨了四川盆地紫色土地秸秆还田的应用模式,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秸秆深耕还田技术,探讨了秸秆深耕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其中,对土壤的影响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3个方面,对作物的影响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作物产量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由于滞后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而造成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仍无法取得高效的利用,陕西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仅不到30%,剩下的70%多仍为废弃、焚烧等方式粗犷利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大量流失。通过对陕西省2011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计算出可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并将可利用秸秆资源量转化成标准煤量,为陕西省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参考,得出假设:将所有的可收集利用秸秆资源完全用作能源使用,计算得2011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资源量1 196.82万t,折合标准煤663.56万t,约占当年陕西省总能源消耗的6.55%。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田土壤铜、锌、铅、镉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秸秆还田是我国培肥地力和增加农田土壤碳固定的重要措施,但进入农田的秸秆存在着活化土壤重金属的风险。为了解不同来源的秸秆对污染水平不同农田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激活,开展了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田土壤铜、锌、镉、铅活性的影响。盆栽和田间试验在轻度和重度污染 2 种土壤上同时进行。盆栽试验中施用秸秆包括重污染水稻秸秆、轻污染水稻秸秆和轻污染油菜秸秆 3 种,石灰用量设对照(0 kg·hm-2)和石灰处理(750 kg·hm-2)2 个处理;田间小区试验设对照(不施秸秆和石灰)、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石灰 3 个处理。动态观察了试验过程中土壤有效态重金属、重金属形态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前 20 d)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水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与对照处理比较,水溶性重金属含量以重度污染土壤增幅较为明显。试验后期(60 d 后)秸秆还田对土壤重金属的活性的影响逐渐变得不明显。油菜秸秆还田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低于水稻秸秆还田,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高于低污染水稻秸秆还田。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结果都表明,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可轻微增加水稻籽粒中镉的积累,但轻度污染水稻秸秆还田与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籽粒镉积累的影响较小;3 种秸秆还田对水稻籽粒铅、铜、锌积累的影响不明显。配施石灰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降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积累。研究认为,在污染农田管理上应控制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适量配施石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安徽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用强化辐射交联技术制备的超高吸水性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抗旱保水剂)在改良土壤和作物抗旱节水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新材料能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毛管持水量、总空隙度 , 显著提高盐碱土的透水速率.新材料有很好的抗旱保水效果,在土壤干旱时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出苗率,轻度水分胁迫下,1 g/kg(土)处理即有显著抗旱作用,对甘蓝包菜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农用抗旱保水节水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