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为主要的发酵原料,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较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甜高粱秸秆汁220 mL/L、工业葡萄糖37.5 g/L、工业蛋白胨37.5 g/L、MgSO4.7H2O 3.75 g/L、KH2PO43.75 g/L。该优化条件下单细胞蛋白产量达15.38 g/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甜高粱秸秆汁120 mL/L、工业葡萄糖20 g/L、工业蛋白胨20 g/L、MgSO4.7H2O 2.0 g/L、KH2PO42.0 g/L)单细胞蛋白产量(10.77 g/L)提高了42.80%。  相似文献   

3.
对冬虫夏草菌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筛选出中国被毛孢菌YS-08-4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氮源A 60%,KH2PO4 0.23%,氮源B 2%,葡萄糖2.71%的组合为本项试验中最佳组合.冬虫夏草菌丝产量的优化数学回归方程为:Y=10.81121+1.72692X1+0.96675X3+0.68242X4-0.32857X42+0.53412X2X4-0.46237X3X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选取影响菌株B10发酵牛血能力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利用MATLAB7.0软件对发酵后牛血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53h、温度为40℃、接种量为3%的条件下,发酵后牛血氨基酸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为45.75mg/100g,实测值为45.15mg/100g,两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在成功筛选到一株猪源粪肠球菌DT-02后,首先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对该菌进行培养基优化。先进行单因素优化,后进行正交设计试验,最终得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3.0%、蛋白胨3.0%、MnSO4·H2O 0.07 g/L、酵母粉1%、无水乙酸钠1.4%、柠檬酸氢二铵0.5%、MgSO4·7H2O 0.2%、K2HPO40.2%和吐温-80 0.4%。优化后的MRS培养基使摇瓶发酵活菌数提升了58.79%。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乳酸菌生物量,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与正交试验设计,对乳酸杆菌BRF0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乳酸杆菌BRF01的发酵培养基为2%葡萄糖、6%玉米浆、0.5%无水乙酸钠、0.3%磷酸二氢钠、0.6%柠檬酸氢二铵、0.1%吐温80、0.02%七水合硫酸镁和0.005%一水合硫酸锰。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分别对影响植酸酶产生菌L2-2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经响应面分析,得到培养基中的3个因素葡萄糖、硫酸铵、植酸钠的最佳组合为:葡萄糖2.57%,植酸钠0.24%,硫酸铵0.30%;培养条件中的3个因素pH、温度、发酵周期的最佳组合为:pH 5.6,温度31.1℃,发酵周期112.8 h。经优化后,黑曲霉L2-2的植酸酶酶活可达15.73 U/mL。  相似文献   

8.
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菌种,研究了β-胡萝卜素合成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碳、氮源的组合筛选,确定最佳的碳、氮源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表明:淀粉作为碳源,黄豆粉作为氮源,发酵144 h,β-胡萝卜素合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分析了发酵培养基中各成分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发现β-紫罗酮、维生素B1、淀粉、植物油是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上述因素以L(9 34)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淀粉41g/L、黄豆粉20g/L、植物油35mL/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维生素B10.030 g/L、发酵40~44 h后,添加0.05%的异烟肼12 mL/L及10%的β-紫罗酮15 mL/L。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量较比优化前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6.78%。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肉羊全混合日粮(TMR)加工中各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参数。首先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精料补充料(3、5、7、9、11 min)、羊草(10、15、20、25、30 min)和全株玉米青贮(3、6、9、12、15 min)混合时间对肉羊TMR的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容重及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混合时间为自变量,TMR混合均匀度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确定三种原料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时间对TMR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和混合均匀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TMR容重无显著影响(P>0.05);经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精料补充料、羊草、全株玉米青贮的最佳混合时间范围为:4.89~5.91、23.09~26.08、4.84~6.54 min。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对热研4号王草进行预处理,结合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对稀硫酸浓度(v/v)、固液比(g/mL)、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不同粒径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水解温度为117℃,水解时...  相似文献   

11.
以葛根和复原乳为实验原料,加工制备葛根酸乳。针对影响产品加工的四因素(葛根浆液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进行研究。以产品的感官评分和葛根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优的四因素加工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葛根酸乳最佳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原葛根浆液添加量14%、接种量2.5%、发酵时间4.5h、发酵温度41℃,此时葛根黄酮含量为1.71mg/mL。  相似文献   

12.
山药保健酸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奶粉和山药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出山药保健酸奶的优化条件:山药汁12%,白砂糖8%,接种量4%,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对发酵时间、温度及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pH为5.5、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d时,黑曲霉发酵产植酸酶活力最大,为14.35U/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感官评分,选用不同的发酵剂添加量(A)、发酵温度(B)和时间(C)、液体麦精量(D),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产品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因素水平最佳组合。结果显示:因素影响排序为:A>D>C≈B;格瓦斯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2B1C3D3,即发酵剂添加量0.004%,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4 h,液体麦精添加量3%。经生产验证,上述较佳因素水平组合能够获得细腻柔软的凝乳,并带有独特开菲尔风味及温和烤面包风味的饮用型格瓦斯酸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供试发酵剂、原料组成及灭菌方式对苹果渣发酵单细胞蛋白饲料中游离氨基酸、活性肽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果渣发酵饲料品质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以未发酵纯果渣原料作为对照组,设发酵剂、灭菌方式及原料组成3个因素,采用固态发酵及比色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接菌、灭菌及添加油渣处理后发酵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0.19~17.96 g/kg,较对照组增加87.7%~230.8%;生物活性肽含量为0.71~0.96 g/kg,较对照组增加255.0%~380.0%;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7.89~14.87 g/kg,较对照组增加279.3%~614.9%。采用混菌发酵,在原料中添加油渣和氮素及灭菌处理对提高苹果渣发酵饲料游离氨基酸、生物活性肽以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利用改良酵母肉汤培养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10L的小型发酵罐中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各种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随后将优化结果在GMP生产车间,利用200L大型发酵罐规模化试生产3批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活菌数比优化前提高30%,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菇为原料,经过碱性蛋白酶可控水解,制备香菇肽,并将其应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中.以香菇肽乳饮料的感官评分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香菇肽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肽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中各成分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为:香菇肽2.0%、乳粉1%、绵白糖10%、柠檬酸0.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香菇肽乳饮料口感细腻、风味纯正、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营养水平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能量、蛋白质和赖氨酸为3因素,选择体重(69.74±0.87)kg的育肥后期三江白猪207头,按体重、性别一致原则平均分成23组,其中14个试验组,9个零水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猪100 kg时屠宰.结果显示:能量为育肥后期三江白猪滴水损失、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蛋白质次之;对pH1调节的重要因素为赖氨酸水平;对pH24调节的重要因素为蛋白质水平.滴水损失、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最优营养组合均为DE13.98MJ/kg、CP 14.00%、Lys 0.65%.低蛋白质、高赖氨酸水平和高蛋白质、低赖氨酸水平使肌内脂肪含量较低,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的分别提高和降低,或分别降低和提高均会使肌内脂肪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20.
在庆大霉素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探索发酵液中庆大霉素效价的快速测定方法。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生产庆大霉素,分别运用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庆大霉素发酵液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种瓶接种量2 cm2,种龄24 h,发酵瓶接种量12%,发酵周期5 d。优化后的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相较于优化前提高70%左右。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和旋光法测定的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产生的误差均小于3%。三种检测方法均能运用在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的快速检测中。旋光法操作简单但对标准品需求量大,紫外分光光度法耗时短但只能测定庆大霉素总体效价,HPLC法需要出峰时间。因此,在庆大霉素发酵液效价测定中需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佳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