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活菌数检测是益生菌培养过程分析的重要环节。传统以平板稀释法检测益生菌活菌数费时费力,且无法实现实时监测。本文探索了电容型活细胞在线检测器在双歧杆菌BBMN68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检测活细胞量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菌体发酵生长的对数期,活细胞在线检测器的电容值与长双歧杆菌BBMN68活细胞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比吸光值法更准确地反映发酵体系中活细胞量的情况,在稳定期与衰亡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相关性。比平板计数法更快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电导型活细胞检测器为益生菌培养过程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益生菌对健康小鼠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三周龄Bal B/C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副干酪乳杆菌L9组、动物双歧杆菌A6组、长双歧杆菌BBMN68组、唾液乳杆菌FDB86组、阳性对照干酪乳杆菌代田菌株LcS组,以108cfu/mL水平每天0.2mL的剂量连续灌胃21d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对空肠的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以及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Ki67核抗原)、分化(MUC2黏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相比,副干酪乳杆菌L9对健康小鼠肠道形态发育的影响最显著,与阳性对照干酪乳杆菌代田菌株LCS组相比较,副干酪乳杆菌L9与阳性对照组试验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益生菌对健康小鼠的肠道形态发育有着重要作用,试验所用的四种益生菌中,副干酪乳杆菌L9对小鼠肠道的形态发育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黄连解毒汤与复合抗生素对大鼠胃肠道菌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每天灌胃2 mL对应药物。对照组大鼠灌胃纯化水;抗生素组大鼠第1周灌胃氨苄西林56 mg/mL,第2周灌胃氨苄西林+链霉素(56+28)mg/mL,第3周灌胃氨苄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56+28+50)mg/mL;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黄连解毒汤192,96,48 mg/mL。于给药后第7,14,21天处死大鼠,收集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内容物,提取细菌DNA,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对胃肠道各段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结肠最多,其次是回肠、十二指肠、胃、空肠;抗生素组大鼠胃肠道菌群结构表现出优势菌群的明显降低,并且随着灌胃周期的延长呈现抑制增强的现象。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大鼠胃肠道菌群以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沙门氏杆菌等为主要优势菌群,中剂量组大鼠胃肠道菌群以放线菌、绿孢链霉菌、梭状芽孢杆菌、链霉菌、减肥细菌为优势菌群,低剂量组胃肠道优势菌群为痤疮丙酸杆菌。说明黄连解毒汤具有一定的类似抗生素的作用,可抑制胃肠道各段拟杆菌门细菌生长,并有可能促进胃肠道内减肥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是提高宿主防御机制的常用措施。多项体外研究表明嗜热双歧杆菌RBL67具有抗沙门氏菌的作用,从而被用作益生菌。本研究旨在阐明RBL67或RBL67与低聚果糖(FOS)联合应用对哥廷根小型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组如下:对照组(control),基础日粮添加8克/天的脱脂奶粉;益生菌日粮组(PRO),基础日粮基础添加8克/天益生菌菌粉(1×109CFU/克脱脂奶粉);合生素组(SYN),基础日粮添加8克/天益生菌菌粉和8克/天FOS。运用焦磷酸16S r RNA测序和定量PCR方法分析粪便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的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肠和盲肠的代谢活性。16S r RNA基因扩增子测序表明小型猪的粪便菌群与猪的微生物菌群相似。试验期间到试验结束,PRO和SYN组的粪便、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均能持续检出RBL67,检出量达105~10616S r RNA拷贝/克。试验结束时,SYN组小型猪的盲肠和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PRO组。结果表明哥廷根小型猪适合作为研究猪肠道菌群的动物模型。同时,本研究首次在体内研究证实与FOS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益生菌在消化道内的数量及存活率,为益生菌在饲料和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动物双歧杆菌NMC(NMC)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本研究首先评价菌株在pH3.0,胆盐浓度0.3%环境下的存活性,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50只8周龄SPF级Balb/C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菌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菌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的NMC14d,试验前7d,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开始,各组在灌胃的同时自由饮用2.5%DSS溶液。造模结束后,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组织病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菌株在pH3.0,胆盐浓度0.3%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造模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NMC各剂量组显著降低DAI评分,抑制小鼠结肠长度缩短,缓解结肠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TNF-α、IFN-γ和IL-6的表达。证明了动物双歧杆菌NMC对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本研究为动物双歧杆菌NMC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双歧杆菌U9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功能的乳杆菌。为了保证U9菌株活性,为工业化益生菌制剂生产提供稳定菌种,利用液氮深冷方式对U9菌株进行冷冻保藏。以冷冻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保护剂种类进行筛选,并对保护剂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甘油、海藻糖、脱脂乳粉及维生素C 4种保护剂能对乳双歧杆菌U9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的保护剂配方为甘油2%、海藻糖7.5%、脱脂乳粉7.5%、维生素C 0.1%,菌体冷冻后存活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腹泻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腹泻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头孢曲松构建大鼠腹泻模型。大鼠幼鼠分组,除对照组外灌胃头孢曲松4d建立大鼠腹泻模型,后以益生菌制剂治疗7d,检测大鼠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益生菌治疗1周后,大鼠幼鼠体重有所回升,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恢复到对照水平,并且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益生菌可以改善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腹泻,对菌群失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双歧杆菌A6是一株具有较强耐受性能的双歧杆菌菌株。本研究利用动物实验评价该菌株的缓解便秘作用。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6不同剂量组。模型组、A6组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之后三组模型鼠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106、1×108、1×1010CFU/m L)的A6活菌液0.1m L/(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0.1m L/(kg·d)(以体质量计)质量分数10%的脱脂乳。利用墨汁推进方法评价排便情况。动物双歧杆菌A6给药7d后,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粒数和质量明显增加,粪便水分含量提高;连续15d灌胃动物双歧杆菌A6,便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也得到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A6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以灌胃前1d作为时间起点,于第0、1、7、14、28天分别收集小鼠粪便,同期选取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嫩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在第7、14、2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天无变化;乳杆菌第7、14、28天低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肠球菌与梭菌在第7、14、28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内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从而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范硕  王士稳  罗云波 《饲料工业》2007,28(14):58-59
<正>猪的胃肠道内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菌群,从胃中的7~9logCFU/ml到小肠末端的9logCFU/ml,结肠可达10~11logCFU/ml。进行微生物种属鉴定,主要的属包括乳杆菌、链球菌、片球菌、梭菌及双歧菌等,其中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8条1岁左右的Beagle犬,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0.5 g/kg),试验期7 d,观察饲喂前后肠道菌群及粪便性状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与试验前相比,服用动物双歧杆菌CP-9后,犬肠道中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增多,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粪中水分含量增加。说明动物双歧杆菌CP-9可以改善犬肠道菌群,减少有害代谢物产生,促进犬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芽孢益生菌剂Z-27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试验将96头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和益生菌组。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仔猪粪便情况,最后计算腹泻指数。分别于正试期开始和结束时对仔猪空腹称重,并结算剩余料,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饲喂30 d后屠宰,测定回肠、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的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细菌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益生菌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极显著下降(P0.01);而益生菌组对应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极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抗生素+益生菌组日增重提高不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不显著(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说明益生菌剂Z-27能替代本试验所用抗生素,使用后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减少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是影响人类健康最普遍的疾病,大量文献表明活的益生菌可以有效缓解便秘,但是对于热灭活的益生菌是否也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活的与热灭活的副干酪乳杆菌Lc19的润肠通便作用。本试验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BALB/c小鼠便秘模型,灌胃7d后,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粒数和质量明显增加,粪便水分含量提高;连续15d灌胃受试样品,便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也得到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活的与热灭活的副干酪乳杆菌Lc19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活菌效果大于死菌,活菌与死菌都具有剂量效应,高剂量缓解效果优于低剂量缓解效果。本试验为开发灭活乳酸菌固体饮料、乳饮料等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日粮影响, 尤其是碳水化合物( 表 1)。 编码淀粉、β - 葡聚糖、 木糖和阿拉伯糖消化酶的基因在断奶仔猪粪便样品中特别丰富。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 直链淀粉从 0% 增加到 63%, 小肠食糜中双歧杆菌数量增加, 盲肠和结肠食糜中梭状芽孢杆菌 IV 和 XIVa 群减少。也有研究表明, 高直链玉米淀粉( 85%) 增加了断奶仔猪后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有助于抑制结肠中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是影响人类健康最普遍的疾病,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缓解便秘是治疗便秘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杏仁粉和益生菌+杏仁粉的润肠通便作用,试验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Balb/c小鼠便秘模型,灌胃7d后,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排便粒数和质量明显增加,粪便水分含量提高;连续15d灌胃受试样品,便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也得到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杏仁粉和益生菌+杏仁粉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杏仁粉具有剂量效应,低剂量缓解效果显著,高剂量无显著效果,益生菌+杏仁粉缓解便秘的效果优于杏仁粉。本试验为开发益生菌-杏仁粉固体饮料、乳饮料等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抗性淀粉(RS)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排便状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合理利用RS提供依据。选用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饲喂基础饲粮,高脂组(HF组)90只饲喂高脂饲粮,7周后根据体重从HF组筛选出DIO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为HF组(饲喂高脂饲粮)、高脂饲粮抗性淀粉组(HFRS组,饲喂含10%RS的高脂饲粮)、高脂饲粮抗性淀粉+硫酸葡聚糖(DS)组(HFRS+DS组,饲喂含10%RS的高脂饲粮),试验期间HFRS+DS组每天用5%DS 1 m L灌胃,其他组分别用蒸馏水1 m L灌胃,试验期5周。于第7、12周收集新鲜成形大便1 g,稀释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检测并计数菌落总数。结果表明:1)试验第7周时,与对照组相比,HF组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2)试验第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HF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HF组相比,HFRS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干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便颗粒数、粪样中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HFRS组相比,HFRS+DS组DIO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率以及粪样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粪样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RS可改善DIO大鼠排便状况和高脂饲粮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复方蒲蠊提取物(PL1、PL2)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联合醋酸建立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肠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肠给予康复新液,PL1低、中、高剂量组和P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肠给予不同浓度的PL1和PL2。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组织学评分(HS)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来评估康复新液、PL1和PL2对UC的治疗作用;收集结肠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粪便样本中主要菌种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康复新液、PL1和PL2能够降低大鼠的DAI(P<0.01)、CMDI(P>0.05)、结肠指数(P<0.05或P<0.01)和HS总评分(P<0.05或P<0.01),显著增加结肠长度(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极显著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极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工程菌菌液、酿酒酵母菌菌液,持续21 d后连续3 d灌服大肠杆菌H10407菌液,分别收集灌胃7,14,21天及攻毒后的各组大鼠粪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肠道菌群微生物可操作单元(OTU)和肠道5种重要细菌(类杆菌、梭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的变化,并测定了肠道菌群pH值。结果表明:在灌胃期间,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的OTU值和双歧杆菌、梭菌数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他细菌数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各组p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第21天时,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pH值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攻毒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后,工程菌OTU值和类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H值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灌服前相比,工程菌组的OTU值、细菌数量及pH值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丰富肠道菌群多态性,降低pH值,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当动物机体受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时,ST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能够有效降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肠道菌群的破坏,发挥预防保护作用,维持肠道内菌群稳定。  相似文献   

19.
大鼠模型研究乳酸菌调节血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Qq08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5d,观察两株乳酸菌制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5d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G和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5d后,1)6#动物双歧杆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2)Qq08菌低剂量组TG和TC显著降低(P<0.05),Qq08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TG和TC极显著地降低(P<0.01);3)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株乳酸菌制剂都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加味理中汤方(干姜、党参、白术、甘草加茯苓、山药、木香、桂枝、砂仁)对脾虚泄泻小鼠疗效、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泄泻模型组、恩诺沙星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按体重灌胃30 g/kg番泻叶水提物(每天1次,连续9 d)建立脾虚泄泻模型,试验第10天,空白对照组和泄泻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恩诺沙星组分别按体重灌胃6.5,13,26 g/kg中药提取物及24.15 mg/kg恩诺沙星水溶液,连用3 d。试验期间每日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及饮水量,计算日均采食量和日均饮水量并观察腹泻情况和一般状态,统计稀便率、稀便级及腹泻指数;试验结束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质量浓度,统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结肠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治疗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出现脾虚症状,且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日均采食量及体重均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脾虚泄泻模型建立成功。治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