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建立了检测水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微量PEG沉淀比浊法和固相C_(1q)—SPA—ELISA.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水貂血清、126例阿留申病(AD)病貂血清.微量PEG沉淀比浊法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081±0.042,AD病貂0.198±0.066;固相C_(1q)—SPA—ELISA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245±0.057,AD病貂0.503±0.167,敏感性为0.25μg/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水貂与AD病貂血清OD值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水貂阿留申病的病理过程与CTC有关.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和敏感性高等特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水貂阿留申病(AD)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严重危害水貂养殖业的病毒性传染病。对流免疫电泳(CIEP)是世界公认的诊断AD病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CIEP在A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以期为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水貂阿留申病(AD)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水貂特有的一种病理进展极为缓慢的病毒性疾病.它是目前养貂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一般认为水貂AD是持续性病毒感染,既使水貂体内出现高价抗体,病毒也不被中和,并不能从宿主体内将其清除.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免疫复合物,使病貂终生带毒,形成危险的传染源,血清学上则表现为终生恒定或略有波动的阳性抗体反应,不会发生彻底的生物学康复.大量研究指出:该病的自动免疫和波动免疫均不能产生良好的抗体感染力,反而使病理过程加剧.因此,迄今尚无特异的防治方法.AD病貂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母貂空怀率上升,毛皮质量下降,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净化水貂场,建立无AD的貂场则主要依靠加强检疫,及时淘汰阳性貂.因此,目前AD的研究最多的还是检疫技术,以血清学诊断尤为重要.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伪狂犬病(AD)曾是美国为之付出最昂贵代价的猪病之一。据估计,生产者每年用于预防接种、检测、流产、疾病、生产力和一些国外市场的损失就超过3000万美元。这些估计还不包括AD引起的亚临床繁殖与呼吸症状等继发病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从1906年Alzheimer首先报道Alzheimer病病例后,直到近10年才将早老年痴呆和老年期痴呆归为一类痴呆,称为Alzheimer’s病(AD)或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SDAT)。AD病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慢性脑变性疾病,神经病理的改变为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皮质神经细胞减少,而大脑皮质中的新、旧老年斑、  相似文献   

6.
<正> 阿留申病(AD)是水貂的一种慢病毒感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管球性肾炎、动脉炎、浆细胞增多症和高丙球蛋白血症。Cho和Ingram曾经报道了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水貂阿留申病,他们从接种AD病毒的水貂组织中分离抗原进行对流免疫电泳,但在制备抗原时需要反复超速离心。一些研究工作者也用同样的程序提取了AD抗原,但这种制备抗原的方法不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留申病细小病毒的分离及VP2基因遗传衍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 of mink,AD)是水貂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为阿留申病细小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parvovirus,AMD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AD自1940年发现以来至今60年里,已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人工养殖的水貂种群中。对水貂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与芒类群(AD623、AD512、AD620、AD619和AD627)聚为一类.Adh1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五节芒和芒的材料分别聚成2个明显分开的分支,所有的疑似杂交种中均检测到2种Adh1基因单倍型的存在,其中1个单倍型在系统树中与芒聚为一类,另1个单倍型与五节芒聚为一类.本研究的结果确证了AD431、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这6个疑似杂交种的真实性,证实了芒与五节芒种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现象,为进一步阐明芒和五节芒的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阿留申病(AD)是水貂的一种慢性病毒性传染病.症状是体重减轻,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浆细胞增生,丙种球蛋白增高,坏死性动脉炎及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貂终生带毒.该病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且致使毛皮质量下降,繁殖成活率降低,是水貂养殖业中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貂阿留申病(AD)是由阿留申病毒(ADV)引起的水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本病以病毒持续性感染、典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特征。本病于1956年首次报道,但直到1973年才分离到病毒,1977年才在细胞上培养病毒成功。此后,对本病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获得了对本病更为全面、详细、深入的认识。现将近年来对AD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幼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能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下降.由于IBDV野毒株毒力的增强或原发性变异,常规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试验利用二次细胞技术,生产优质高效的细胞病毒液CC88AD99、228E,并与本厂生产的另一病毒株B87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的三价疫苗.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到一种适合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免疫佐剂,本研究通过稳定性试验、病毒效价测定、安全性试验、效力试验对5种不同类型免疫佐剂(AD01、AD02、AD03、AD04和AD05)进行了比较筛选.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AD01、AD03、AD04和AD05 4种佐剂稀释疫苗后6h不分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AD02佐剂稀释疫苗1h后出现分层;病毒效价测定结果表明,AD01、AD03、AD04 3种佐剂稀释后疫苗病毒滴度为106.25-6.50TCID50/100 μL,与对照组病毒滴度无差异,而AD05佐剂稀释疫苗后,测得的病毒滴度低于对照组,仅为103.5~5.17TCID50/100 μL,对病毒效价有干扰;安全性试验表明,用AD01佐剂稀释疫苗免疫猪群后,猪只体温升高,平均体温为(40.3±0.2)℃,20%(2/10)的猪只出现呕吐,40% (4/10)的猪只出现食欲下降和精神不振的临床症状,AD03、AD04佐剂稀释疫苗免疫猪群后,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一致;效力试验结果表明,剩余的AD03、AD04两种佐剂稀释疫苗后在第7天均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60天抗体中和效价平均值达到高峰,分别为69.8±3.3和69.5±2.8,高于对照组的57.8±7.0.筛选结果说明,AD03、AD04两种佐剂均适用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此研究为提高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thar-K61株)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市城郊某养鸭户饲养产蛋鸭300只,2008年5月中旬,突然发现数只鸭跛行进而发展到无法行走,羽毛松乱,产软壳蛋或停止产蛋,病鸭数量逐步增加,畜主怀疑鸭群缺乏钙,磷和维生素所致.遂给病鸭投服维丁钙片,肌肉注射维生素AD针,2次/d,未见效,病鸭量增加到16只,死亡2只,畜主带着病死鸭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4.
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主要在神经细胞中表达,作用是促进微管的聚集及微管的稳定.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的疾病中,如人类的阿尔氏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PD)、牛的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 lopathy,BSE)等,Tau的代谢机制均发生了变化.这些Tau蛋白的改变包括突变、转录后修饰(如磷酸化)、异常Tau聚集以及自身不同异构体的表达,这些都能够引起病理学效应,从而导致神经紊乱症状的出现,这类疾病亦被称为Tau蛋白病(Tau病).本文介绍Tau蛋白及其功能,并综述近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水貂阿留申病(AD)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筛选多个阿留申病毒(ADV)VP2结构蛋白保守的B细胞表位,设计人工诊断抗原肽SD,经原核表达、纯化后作为ELISA的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与对流免疫电泳(CIEP)方法的符合率达93.2%。利用该方法对我国主要养貂区域的2190份血清样品进行AD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山东、大连、河南、吉林、黑龙江AD阳性率分别为80.41%、82.14%、69.81%、71.24%、78.41%,表明AD在我国已呈高发态势。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显著提高了AD阳性检出率,对貂场AD的净化及养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07,(17):14-14
<正>猪伪狂犬病又名奇痒症、奥叶基氏病(AD),病原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型的伪狂犬病病毒(PRV)。1813年美国某头牛因极度搔痒而死,被称为"疯痒病",但未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阿留申病对养貂业的严重危害及其症状和病原性。概述了当前此病的 3种防制措施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 (CIEP)特异诊断阿留申病 (AD) ,淘汰阳性貂 ,净化种群 ;筛选抗阿留申病个体 ,进行抗病育种 ;研制疫苗 ,开展免疫预防综合性防制。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称奥叶兹基氏病(简称AD),假性狂犬病、奇痒病等,首次由Aujeszky博士于1902年在匈牙利发现。伪狂犬病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早在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zky首先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其防制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捷氏病(Aujeszky’Disease,简称为AD)也称为伪狂犬病、假性狂犬病、奇痒病等,首次由Aujeszky博士于1902年在匈牙利发现。AD是全球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给世界上养猪的国家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它的危害已超过猪瘟病。近年来许多国家报道此病有突然增多的趋势。我国于1974年在家猫中发现此病,以后逐渐在猪、牛中流行。最近几年,该病在我国不少地区的流行逐渐扩大,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尤其是工厂化养猪)不可忽视的主要传染病。笔者长期在基层,想对该病谈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望同仁加以指正。1猪伪狂犬病发生的三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88年12月份,采用维生素 AD 注射液,在奶牛配种后,立即进行肌肉注射,对提高受胎率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在饲养管理相同情况下,采取随机配种的方式,将牛群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注射维生素 AD 注射液,27头;对照组不注射维生素 AD,5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