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杏鲍菇周年化生产栽培技术研究是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实践研究,从冷库的设计及相关设备、菌种制备、菌袋制作、养菌、出菇管理技术以及冷库栽培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利用冷库的特殊环境栽培杏鲍菇的技术,为利用冷库周年化生产杏鲍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概念出发,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趋势、特点及条件进行阐述,并从菌种的获得、栽培方式与出菇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推广食用茵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优势的基础上,介绍了食用菌液体茵种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北方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的对策,包括探索多渠道培养模式、建立推广示范基地等,并展望了食用茵液体菌种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称刺芹侧耳。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阿魏拉瑟草等的根上和周围泥土中,其自然分布在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在我国新疆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近年来,我国已在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和栽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杏鲍菇菌种,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杏鲍菇种质资源,使杏鲍菇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现已在我国广泛栽培,其产品已销售海外,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食用菌之一。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是一种变温结实性的食用菌,出菇的适温在20℃~25℃.在炎热的夏季,安全出菇,且高产稳产,必须选择优良菌种,采用科学的原料配方,做好低温处理(温差刺激),催蕾护蕾,适时补水等菌袋培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是一种变温结实性的食用菌,出菇的适温在20℃-25℃。在炎热的夏季,安全出菇,且高产稳产,必须选择优良菌种,采用科学的原料配方,做好低温处理(温差刺激),催蕾护蕾。适时补水等菌袋培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采用国际技术指标生产的花生根瘤菌液体菌剂。其活菌数达到了出厂1×10~9/ml、农民使用时1×10~8/ml和存活率大于6个月有效保存期10%的国际技术指标。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此菌剂接种比不接种显著增产;与草炭菌剂相比,二者增产效果相似。液体菌剂比草炭菌剂有更多的优点,适用于我国春、夏播花生接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和大球盖菇的栽培特性,探索日光温室和工厂化等设施条件下层架式大球盖菇生产的栽培模式。为应对重茬等带来的病虫害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该文从场地选择和出菇设施建造、菌种生产、培养料配方和原料处理、播种和发菌管理、上架和出菇管理等方面对大球盖菇设施化层架式栽培模式进行介绍,首次提出了大球盖菇栽培中通过二次发菌的生产方式提高培养料的通气性和营养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菇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3个以上处理和重复进行以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为主要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闽牧42为主要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杏鲍菇、鲍鱼菇、榆黄蘑、草菇五种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分别可达114.23%、75.70%、85.57%、101.40%、40.56%;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7.72、1:9.47、1:2.45、1:2.74、1:3.89。子实体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闽牧4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杏鲍菇、鲍鱼菇、榆黄蘑均与稻草培养料栽培的同类食用菌均达极显著差异。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以闽牧4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鲍鱼菇、榆黄蘑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1.69%、18.22%、35.48%;E/T值分别为36.16%、42.63%、42.17%;E/N值分别为0.57、0.74、0.78,接近或超过FAO/WHO提出的40%的参考蛋白模式和E/N值应在0.6以上的标准。可见,饲用杂交甘蔗闽牧42是栽培多种食用菌的优质培养料。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条件下pH对香菇、滑菇、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为香菇、滑菇、金针菇的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固化培养基以及液体培养基以NaOH作为碱化剂,固体培养基以壳灰作为碱化剂,考察不同pH对3种食用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碱化培养可提高3种不同食用菌的漆酶活力,并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有关。香菇在固化、液体、固体培养基中,pH分别为6.5、6.5以及6.0时漆酶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5.3%~14.0%;金针菇适宜的pH分别为7.0、6.0和6.5,与对照相比提高35.9%~343.0%;滑菇适宜的pH均为6.0,与对照相比提高3.1%~94.9%。  相似文献   

11.
Yellowing or bacteriosis is the most severe disease of Pleurotus eryngii, the mushroom commonly called “cardoncello” or “Ferula mushroom” in Italy. Two cropping cycles were performed with five commercial strains, to find out how acetic acid or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can be used to prevent or stop the disease. Pseudomonasreactans” and other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were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symptomatic basidiomata. The Colony-Forming-Units of total bacteria,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and fungi, found in casing soil at the end of both experi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ubstrate bags treated with either of the two acidic solutions.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reatments with acetic acid – and to a lesser extent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 can reduce the spread and severity of P. eryngii yellowing.  相似文献   

12.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污染菌包中分离得到的3个秀珍菇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及气生菌丝3种方法进行复壮处理,共获得处理菌株8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比较处理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物量,并通过出菇实验以及dsRNA检测,对不同复壮方法的复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尖端菌丝和基内菌丝挑取法能显著提高出发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可以缩短出菇周期并提高出菇产量;而气生菌丝挑取法则不能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壮,其菌丝生物量和出菇产量反而比出发菌株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渣为主料,啤酒糟为主要辅料,通过研究姬菇6号、新选700、特抗650和夏抗50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优化出比较适合蔗渣栽培的平菇品种和栽培配方。正交实验极差结果显示,影响4个平菇生物转化率的主次因素为啤酒糟>麸皮。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麸皮是蔗渣栽培平菇增产的关键;姬菇6号、新选700、特抗650和夏抗50均在配方4(A2B3)上生物转化率最高,即啤酒糟15%、麸皮10%的配方上生物转化率最大,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60.06%、140.89%、178.75%和125.87%。结合4个菌株出菇时的农艺性状得出,姬菇6号比较适合以甘蔗渣为主料,啤酒糟为辅料的培养基栽培。  相似文献   

15.
菜籽饼粕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由于饼粕中存在硫甙、芥酸、植酸等多种有害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其利用价值和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生物技术法对于改善饼粕饲用品质、提升综合利用价值、拓宽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法在饼粕脱毒、饲用品质改良、发酵生产食用菌和酶制剂等产品的生物转化与高值化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生物技术法应用于饼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机械剥制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平菇培养基配方,从苎麻副产物中分离到苎麻骨(处理A),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处理B),苎麻骨、苎麻壳、苎麻叶混合物(处理C),并用它们分别取代配方中的棉子壳,以传统配方为对照,做平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剥制苎麻的副产物栽培平菇,发菌期间菌丝生长迅速,配有40%麻骨的A处理及其40%麻骨、麻壳混合物的B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都达到0.60mm/d,而对照只有0.55mm/d,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A菌丝满袋日期也比对照提早0.7d。在出菇期间做好管理,40%的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栽培平菇能得到第一潮菇182.3g的产量,并且用苎麻副产物栽培得到的平菇,质量性状较好,一般菇体较大,蛋白质和糖含量都较传统用棉籽壳做配方的高,其中糖含量指标3个处理在整体上都要比对照高出16%左右,并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除了C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余两个处理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确立稳定高效的水稻穗腐病人工接种技术,鉴定不同菌株致病力。利用已有的伏马菌素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两种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伏马菌素合成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筛选强致病力高产伏马菌素菌株。方法 分别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采用注射法和喷雾法接种,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接种方法下层出镰刀菌的致病性和稳定性;利用适合的接种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产毒能力。结果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成熟期采用注射法接种水稻穗腐病,发病率较高且稳定;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始穗期接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基于该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强致病力菌株FP4、FP6、FP8、FP9、FP10;经HPLC-MS/MS分析测定了层出镰刀菌产生伏马菌素能力,获得了强致病力高产毒菌株FP4和FP9。稻谷培养基比玉米培养基更适合层出镰刀菌合成伏马菌素。结论 水稻穗腐病初侵染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佳侵染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齐穗期;穗腐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感病时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拟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辣木屑作为培养原料栽培秀珍菇对其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辣木屑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的生长,但添加60%以上时,秀珍菇产量会显著降低;添加40%或50%时秀珍菇产量无明显降低。添加50%辣木屑时,秀珍菇子实体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子实体的重金属镉、砷、铅和汞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未超出污染标准;子实体硒含量显著升高,并达到富硒食用菌标准。说明辣木屑完全可用于栽培秀珍菇,其适宜使用量为40%~50%;适量的辣木屑可保证秀珍菇产量的同时,提高秀珍菇的品质,特别是可提高秀珍菇的硒含量,是生产富硒秀珍菇产品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茉莉花资源对白绢病的抗性,从主产区广西横县的病株分离白绢病菌株,以横县双瓣茉莉花为材料,对露天条件下茉莉花白绢病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盆栽的不同茉莉花品种(系)进行接种,采用相对抗病程度评价法鉴定供试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在5种接种方法中,带菌燕麦粒埋土法的病情指数、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7.93%、86.67%,可以作为茉莉花白绢病露天接种方法;以此法接种后0~24 d期间,随着苗龄增加,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呈降低趋势,1年生盆栽发病最迅速,病情指数也一直最高,20年生的发病最慢,病情指数一直最低;(2)供试的18份茉莉花品种(系)中,有抗病品种(系)5个、中感品种(系)6个、高感品种(系)7个,其中J0718的相对抗性指数最高,虎头茉莉和J1836最容易感染茉莉花白绢病,横县双瓣茉莉属中感品种;(3)供试的其他8份素馨属资源中,迎春花的相对抗性指数为0.93,为高抗品种;抗病品种4个,包括耳叶茉莉、扭肚藤、厚叶素馨及浓香茉莉,高抗及抗病品种占62.50%,可为茉莉花抗性育种提供种质资源;(4)在抗病及高感种质资源中,都有单瓣、双瓣及多瓣类型,不宜仅依据瓣型来判断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20.
大豆疫霉根腐病子叶接种法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子叶接种法鉴定了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以及四川的65个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情况.其中抗病品种11个,中间类型5个,感病品种49个.其鉴定结果与下胚轴接种法比较相同的有51个品种.经过DPS v7.05分析下胚轴接种法与子叶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经r×c独立性测验得到X2=1.46<X0 05,22=5.99,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子叶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此外还可以解决遗传分析上需要保存感病植株后代的问题,为遗传分析时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感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