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量为2.55 kg/hm2 (Zn1)、5.10 kg/hm2 (Zn2);锌肥喷施两次,总施用量为5.10 kg/hm2 (Zn3)、10.20 kg/hm2 (Zn4)。水稻成熟后,测定糙米中锌、植酸含量,测定糙米中锌赋存形态含量,计算糙米植酸/锌摩尔比、糙米锌赋存形态占比,并利用in vitro人工胃肠模拟法分析糙米锌在胃阶段和胃肠阶段的溶出量,以溶出锌与糙米锌量之比来计算糙米锌生物可给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锌生物强化对糙米植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糙米锌含量,Zn1、Zn2、Zn3和Zn4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3.93%、37.51%、82.38%和87.81%,Zn3和Zn4处理增幅差异不显著。Zn1、Zn2处理对糙米植酸/锌摩尔比无显著影响,Z...  相似文献   

2.
锌与氮磷钾配合喷施对小麦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作物上喷施锌肥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喷施大量元素肥料 (氮、磷或钾肥) 相配合,是解决人体锌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锌与氮、磷及钾肥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机制,为小麦籽粒有效可行富锌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2010—2014年连续进行了4年裂区田间试验。主处理为不同氮肥用量土施 (N 0、120和240 kg/hm2),副处理为喷蒸馏水 (CK)、喷0.3% ZnSO4 (Zn)、喷0.3% ZnSO4和1.7%尿素 (Zn + N)、喷0.3% ZnSO4和0.2% KH2PO4 (Zn + P + K)、喷0.3% ZnSO4和0.5% K2SO4 (Zn + K)。分析测定小麦开花期地上部以及成熟期各部位 (籽粒、叶片、颖壳和茎秆) 锌含量,研究锌与氮、磷或钾肥配合喷施对锌在成熟期小麦各部位的分配,以及花前和花后锌分配比例及其对籽粒锌累积的表观贡献率的影响。 【结果】 喷施Zn、Zn + N、Zn + P + K或Zn + K处理后锌含量提升幅度以叶片最大 (2.4~7.7倍),颖壳 (2.0~4.7倍) 和籽粒 (1.8~2.4倍) 次之,茎秆最小 (0.2~1.0倍),锌在叶片和颖壳分配比明显提高。与单喷Zn相比,Zn + N或Zn + K处理籽粒和叶片锌含量进一步增加,而Zn + P + K处理籽粒和叶片锌含量均有所降低。与Zn处理相比,花后营养器官锌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在喷Zn + N时分别增加12和14 g/hm2,在喷Zn + K时增加44和32 g/hm2,但喷Zn + P + K时分别降低37和18 g/hm2。土施氮肥亦可显著增加籽粒和各营养器官锌含量,以及锌在营养器官的累积和再转移,但增幅明显低于各喷锌处理。此外,与Zn处理相比,Zn + N、Zn + P + K或Zn + K处理未进一步影响锌在小麦各部位的分配,但锌肥的回收率在Zn + N或Zn + K处理下显著提高,在Zn + P + K处理下显著降低。 【结论】 锌肥与氮肥或钾肥配合喷施,主要通过增加营养器官对锌的吸收及向籽粒的转移量,进一步提高籽粒锌含量,而磷锌配合喷施通过降低营养器官对锌的吸收及向籽粒的转移进而降低籽粒锌含量。   相似文献   

3.
探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锌溶液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锌的最佳施用量,为锌肥在谷子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和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谷子孕穗期喷施等量0(CK,清水)、20(Zn1)、40(Zn2)、60(Zn3)、80(Zn4)、100(Zn5)mg·kg-1(以Zn计)硫酸锌(ZnSO4·7H2O)溶液,研究不同浓度锌溶液对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锌溶液均可提高植株各部位锌含量,且随着锌喷施浓度增大,锌含量持续升高,在Zn5处理时达到最大,但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食品中锌限量标准(<50 mg·kg-1);施用不同浓度外源锌后,锌在叶片中分配比例最大,其次为根、茎鞘,在籽粒中分配比例最小;随着锌喷施浓度的增大,籽粒植酸含量及植酸/锌摩尔比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Zn 40 mg·kg-1处理时降低程度最大,与CK相比,晋谷21号分别降低了46.06%、54.31%,张杂谷10号分别降低了35.80%、40.31%;喷施不同锌溶液后,籽粒氮、磷、钾及粗蛋白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Zn 40 mg·kg-1时达到最高,晋谷21号较CK分别提升了9.26%、40.79%、9.20%、9.2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提升了5.36%、17.17%、4.58%、5.36%;不同品种谷子喷施不同浓度锌,其穗长、千粒重、穗粒重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在Zn2处理增加最多,晋谷21号较CK分别增加了7.12%、3.79%、20.69%、21.1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增加了3.33%、5.16%、14.22%、13.94%。综上所述,外源锌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生物有效性以及改善品质、增加产量均具有重要作用,高产高效富锌谷子生产锌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孕穗期,最佳喷施浓度为40 mg·kg-1锌溶液。  相似文献   

4.
拔节期土壤施锌对小麦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张民  潘斐  刘琦  袁林喜  段增强  尹雪斌 《土壤》2018,50(6):1222-1228
本研究通过2012—2013及2013—201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麦-16)的拔节期土壤施加高用量的锌肥,通过植酸/锌摩尔比法,对小麦籽粒进行了锌生物有效性评价,每公顷施ZnSO4·7H2O的量达到300 kg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小麦籽粒锌含量达到60 mg/kg以上,小麦籽粒植酸/锌摩尔比显著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最大可降低至15以下,表明小麦锌强化后籽粒中锌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锌、硒在籽粒积累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合理施用锌、硒肥以及开发富锌富硒谷子提供参考。   【方法】   在2016—2017年,以冀谷21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3个锌水平 (0、2.25、4.50 kg/hm2) 和3个硒水平 (0、30、60 g/hm2),共组成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 (Zn0Se0)、单施低硒 (Zn0Se1)、单施低锌 (Zn1Se0)、低锌低硒 (Zn1Se1)、低锌高硒 (Zn1Se2)、高锌低硒 (Zn2Se1)、高锌高硒 (Zn2Se2),随机区组排列。分析了谷子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以及谷子产量。   【结果】   喷施锌、硒对叶片SOD、POD和GSH-Px活性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低锌 (2.25 kg/hm2) 水平下,随着硒肥施用量的提高,SOD与GSH-Px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低锌低硒配合处理下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在低硒 (30 g/hm2) 水平下,随着锌肥施用量增加,SOD与GSH-Px活性先升后降。高锌高硒配合不利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喷施锌、硒对籽粒锌、硒的吸收影响极显著。单施锌、单施硒可显著提高籽粒Zn、Se含量。低Zn水平下,配施低Se提高了籽粒Zn含量,配施高Se则降低Zn含量。低Se水平下,配施Zn可提高籽粒的Se含量,而高Se水平下,提高Zn水平对籽粒Se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锌低硒 (Zn 2.25 kg/hm2、Se 30 g/hm2) 对产量提高效果最好。   【结论】   叶面喷施Zn和Se可以显著提高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同时喷施Zn和Se,需注意喷施浓度。喷施低锌低硒 (Zn 2.25 kg/hm2、Se 30 g/hm2) 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与产量,Se和Zn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喷施高量Zn对Se的吸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但是高锌时再喷施高Se则抑制籽粒Zn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锌源和施锌方法对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用合适的锌肥以及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还可以提高石灰性土壤的锌肥利用率。因此,研究不同锌源和施肥方式对石灰性土壤中锌组分含量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两种锌源(水溶态锌肥Zn SO4·7H2O和螯合态锌肥Zn-EDTA)全层混匀均施和表面条施两种方式,调查了土壤中交换态Zn(Ex-Zn)、松结有机态Zn(LOM-Zn)、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氧化锰结合态Zn(Ox Mn-Zn)、紧结有机态Zn(TOM-Zn)5种形态锌的含量,分析了小麦对锌肥的利用率。【结果】全层混匀均施与表面条施,两种锌肥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和秸秆Zn含量,全层均施Zn SO4·7H2O处理的籽粒Zn含量比对照提高43%,均施和表面条施Zn-EDTA的籽粒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7%和75%;Zn-EDTA均施和条施的锌肥利用率分别为6.5%和5.3%,Zn SO4·7H2O均施和条施的锌肥利用率分别为3.6%和1.3%。小麦收获后,条施Zn SO4·7H2O和Zn-EDTA的施锌区有效锌含量分别为9.25和1.97 mg/kg,分别为均施处理的2倍和1.8倍;与对照相比,Zn SO4·7H2O和Zn-EDTA条施及均施的4个处理均增加了土壤中各形态锌的含量,并且4个处理与对照土壤中各形态Zn含量的规律一致,即: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紧结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交换态。均施Zn SO4·7H2O和Zn-EDTA 2个处理的交换态Zn含量分别为0.12和0.13 mg/kg,条施分别为0.38和0.54 mg/kg;均施处理松结有机态Zn含量分别为5.26和1.56 mg/kg;不同处理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变化趋势与松结有机态Zn含量基本一致;条施Zn SO4·7H2O施肥区氧化锰结合态Zn含量为对照的4倍,不同处理的土壤中紧结有机态Zn含量变化规律与氧化锰结合态Zn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Zn、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均与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不施锌肥相比,Zn-EDTA施入土壤后,小麦收获后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明显增加,而紧结有机态Zn则相对减少。【结论】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施用螯合态锌肥Zn-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潜在有效的锌组分以及锌肥利用率,而且施用螯合态锌肥后,较高的有效锌含量可以维持至小麦收获后,有效提高了锌肥利用率。与均施处理相比,条施这种集中施用的施肥方法可以增加近根系土壤中有效性较高的锌形态含量。  相似文献   

7.
氟对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氟对成年雄性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氟化钠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及锌保护实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末端原位标记(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小鼠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氟感染组无论是低剂量组(NaF10 mg/kg)或是高剂量组(NaF 20 mg/kg)生精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2)无论是高剂量锌(ZnSO430 mg/kg)和低剂量锌(ZnSO415 mg/kg)都可以使凋亡指数明显降低,高剂量锌组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幼苗锌吸收分配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卜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在4个锌水平(pZn2+即-log[Zn2+])分别为11.4、11.0、10.3和9.7下对锌营养效率不同的4个水稻基因型[IR8192、IR26、BY(碧玉早糯)、Z921(浙农921)]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幼苗对Zn吸收、转运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锌离子活度下降,各水稻基因型的锌累积量下降,锌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提高,锌利用效率提高,且各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在锌离子活度较低时,耐低锌基因型(IR8192)锌养分利用效率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能力要远远高于锌敏感基因型IR26和子粒富锌基因型BY;在锌离子活度较高时,水稻子粒富锌基因型BY有较强的锌富集能力,具有较高的秧苗锌累积量,这可能是其子粒富锌的主要机理之一;利用苗期营养性状筛选子粒富锌水稻基因型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锌与磷肥混合方式对土壤中磷、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了锌与磷肥分别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的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中锌、磷有效性的影响,为磷肥与锌肥的科学配施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锌肥 (ZnSO4·7H2O) 分别按0.5%和5%的质量比与磷酸氢二钾进行物理混合 (P+Zn) 和反应混合 (PZn) 后,制备含锌磷肥分别为P+Zn0.5、P+Zn5、PZn0.5和PZn5。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和核磁共振波谱 (NMR) 分析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对磷、锌化学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利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pH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处理:1) 不施任何肥料 (CK对照);2) 施用普通磷肥 (P);3)单施ZnSO4·7H2O 0.28 mg/kg (Zn0.5);4) 单施ZnSO4·7H2O 2.81 mg/kg (Zn5);5) 施用含锌磷肥P+Zn0.5 (P+Zn0.5);6) 施用含锌磷肥P+Zn5 (P+Zn5);7) 施用含锌磷肥PZn0.5 (PZn0.5);8) 施用含锌磷肥PZn5 (PZn5)。其中,处理2)、5)、6)、7) 和8) 的磷用量相同,处理3)、5) 和7) 的锌用量相同,处理4)、6) 和8) 的锌用量相同。  【结果】  1) 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磷肥以物理混合 (P+Zn) 和反应混合 (PZn) 两种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4种含锌磷肥 (P+Zn0.5、P+Zn5、PZn0.5、PZn5) 分别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了2.90%、12.17%、24.64%和10.86%,同样含锌量下反应制备的含锌磷肥 (PZn0.5、PZn5) 的效果比物理混合 (P+Zn0.5、P+Zn5) 的显著高出21.13%、7.37%。与PZn5处理相比,PZn0.5处理的土壤锌固定率可降低10.49个百分点。2) 土壤培养60天时,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普通磷肥分别提高5.76%和5.70%,P+Zn0.5、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磷固定率分别降低了3.33、2.74和0.57个百分点。3) 在培养初始期,PZn0.5、PZn5处理可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PZn0.5处理的效果好于PZn5处理,培养后期PZn0.5、PZn5处理可降低土壤pH,PZn0.5处理的降幅大于PZn5处理。  【结论】  施用物理混合或反应混合制备的含锌磷肥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由于反应生成的含锌磷肥可降低土壤pH,其减少锌固定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而且还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以添加0.5%的硫酸锌反应制备的磷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4个品种对不同浓度锌(Zn 0、1、10 mg/kg)的响应.结果表明,白菜的生物量及体内锌含量随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白菜品种对锌营养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地上部锌含量、锌积累量和锌吸收效率均以日本华冠(J...  相似文献   

11.
高锌土壤上春小麦对~(65)Zn的吸收分布及其根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5 Zn 示踪法研究了高锌土壤春小麦对外源65Zn 的吸收和65 Zn 在小麦各器官中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外源65 Zn 在小麦各器官的分配顺序为:茎叶> 籽粒>根> 颖壳;65Zn 在小麦各器官的比活度顺序为根> 籽粒> 颖壳≥茎叶;65Zn 从土壤向小麦各器官的转移系数为:根> 籽粒> 颖壳≥茎叶。随着外源65 Zn 浓度增加,小麦植株吸65Zn 量及小麦籽粒中65 Zn 量增加,65 Zn 在小麦根部的分配比例也随之增加。小麦根际土对65Zn 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玫瑰鲜切花辐照保鲜延长花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玫瑰鲜切花 ,结果表明 ,植株经 0、5 0、1 0 0、2 0 0和 30 0Gy(剂量率 4Gy min)处理后 ,呼吸速率、脯氨酸 (Pro)、丙二醛 (MDA)和鲜花的花色、冠茎、叶色发生变化 ,2 0 0和 30 0Gy剂量处理后玫瑰鲜切花花期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3.
苹果叶片离体培养中秋水仙素加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与2%二甲基亚砜的复合溶液处理苹果栽培品种嗄拉和千秋的试管苗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以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天的效果最佳,诱变频率达56.1%,诱变后获得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相比,变异株茎矮、粗壮、节间短、叶色浓厚,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气孔体积增大,染色体数目加倍,2n=4x=68,核仁数目增加,梢端组织学切片证实,获得的同质四倍体频率为86  相似文献   

14.
鸡粪对高产冬小麦根系活力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产条件下 ,设置不同的鸡粪用量梯度 ( 1 5、30、45m3 hm2 ) ,以不施鸡粪肥为对照 ,研究其对小麦根系活力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肥处理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单位面积穗数 ,增加了千粒重 ,但最高分蘖数和平均单穗粒数表现出了下降趋势。开花后旗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穗灌浆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群体光合速率增加 ;根群的吸收活力增高 ,这种正效应随鸡粪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王志东  胡瑞法 《核农学报》2002,16(6):403-410
本文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成果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影响新品种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得出了科研投资、人力资本和辐照设施是决定辐射诱变方法所育成新品种产量水平及推广面积的最重要因素。并得出了并非所有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的单位必须有辐照设施 ,国家仅需加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单位的辐照设施投资 ,而将节省的经费用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的投入 ,使更多的单位能够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 ,增加选育出具有更优良变异材料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碘-125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淋溶和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玻璃土柱法研究了125I在华南地区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通过20cm土柱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125I的含量,在砖红壤中约占标记量的5.26%,在水稻土中约占11.05%.淋溶后砖红壤中约88.03%的125I残留在表层10cm内,水稻土中约92.21%残留在表层10cm内.迁移试验结果表明,125I在土柱中垂直迁移27d后,各层均有分布,但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其中砖红壤中有91.67%的125I分布在表层2cm以内,水稻土中有83.98%分布在表层2cm内.  相似文献   

17.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交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光肩星天牛 (A .glabripennis)的精子在羽化后 1 0~ 1 4d发育成熟并在精巢中开始活动。一个有核精子和一个无核精子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正常的成熟精子 ,其中无核精子的功能是帮助有核精子游动。辐射对精子传导没有影响 ,然而对精子活力有一定的影响。纱笼试验条件下 ,不同交配类型的交配次数总体上趋向于概率预测值。纱笼试验条件下释放的辐照光肩星天牛有效抑制了正常光肩星天牛的生殖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的交配竞争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探讨鸡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在体外对锌-65摄取量作为评定鸡体锌营养状况指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在体外对锌65摄取随饲粮中锌水平提高而下降,二者分别与饲粮中锌水平呈负相关(r=-0.684,-0.315);而锌-65摄取量随饲粮中钙水平提高而增加。与评定鸡体锌营养状况常用指标比较,血细胞在体外对锌-65的摄取作为反映饲粮中含锌状况的指标有较好的灵敏度,且不受血浆中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而血浆蛋白对锌-65摄取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土豆切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俊  巢炎  傅俊杰  王剑平 《核农学报》2001,15(6):327-330
将土豆切片经60 Coγ射线辐照后进行热风干燥 ,结果表明 :辐照预处理的土豆切片的失水过程仅为降速过程 ,总失水速度加快 ;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升高 ;辐射剂量增加 ,失水速率增高 ,物料温度也增高。  相似文献   

20.
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敢南京土壤条件下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结果表明,紫香糯稻接种混合菌剂后,稻株利用的固氮量为1.03kg/666.7m^2,固氮率6.7%;拔节期-齐穗期是固氮高峰期,日平均固氮量达24.31mg/m^2·d,这阶段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40.9%;拔节期-成熟期的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70%以上;节肥能力为每666.7m^2 113.3kg硫铵;稻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