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烤烟叶面积和单叶重逐渐增大,打顶后各处理的烟碱积累表现有差异。欠肥处理烟碱总量偏低,在打顶后10d和30d左右达到积累高峰;适肥处理烟叶烟碱积累速率在打顶后40d之前均保持较高,后略有降低;过肥处理在打顶后20d内积累速率较大,品种间有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钾含量逐渐升高,打顶前钾含量为最高,打顶后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打顶后30d各处理均达到最小值,品种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打顶时期对恩施白肋烟烟碱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总干物质积累量,并能增加叶片表皮细胞的饱满程度;打顶处理能够改善调制后白肋烟叶片的物理和化学品质,各部位叶片烟碱含量随打顶时期推迟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宜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打顶,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恩施白肋烟品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打顶时期对恩施白肋烟烟碱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总干物质积累量,并能增加叶片表皮细胞的饱满程度;打顶处理能够改善调制后白肋烟叶片的物理和化学品质,各部位叶片烟碱含量随打顶时期推迟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宜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打顶,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恩施白肋烟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婷  汪宏毅  王国宏  许自成  马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5-11876,11882
[目的]为改进烟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处理:T1不打顶;T2打顶;T3打顶+追施硫酸钾肥;T4打顶+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追施硫酸钾肥+涂抹生长素1次;T6打顶+追施硫酸钾肥+涂抹生长素2次,分析不同顶端调控措施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打顶处理的PPO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打顶处理的PPO活性峰值明显延迟,在成熟期,各处理的PPO活性高低顺序为:T6>T5>T3>T4>T2>T1。各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则随生育时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在成熟期的高低顺序为:T3>T2>T5>T4>T6>T1。打顶后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辅施硫酸钾肥,能使烤烟叶片的PPO活性升高,酚类化合物含量适当降低。在打顶后20d之前,酚类化合物含量与PPO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6**,打顶20d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268。[结论]打顶后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辅施硫酸钾肥,可增强PPO活性,提高大田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收时间对雪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优质雪茄的生产条件,了解不同采收时间雪茄烟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而确定雪茄烟适宜的采收时间和成熟度,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雪茄烟叶片在不同采收时间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中部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随采收时间推迟逐渐下降,上部叶先升高后降低;中部叶和上部叶淀粉酶活性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先降低后升高。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氮、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均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虽然在打顶后45~50 d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中部叶在打顶后35~40 d,这些化学成分均显著降低。因此,雪茄烟的中部叶宜在打顶后35 d采收,上部叶宜在打顶后45~50 d采收。这些结果为海南省五指山市雪茄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K326生长期间进行打顶和未打顶处理,研究鲜烟叶片蛋白酶及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酶、总游离氨基酸在生长期间呈“M”型曲线变化,分别在打顶后20d和50d达到高峰,且打顶处理的烟株叶片蛋白酶含量大于未打顶处理,但总游离氨基酸与此相反。可溶性蛋白和非可溶性蛋白在生长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打顶后20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且打顶处理的烟株大于未打顶处理的烟株。  相似文献   

7.
不同打顶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表明: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烤烟上部叶长宽比降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逐渐下降,有利于物理特性的形成;上部叶烟碱、石油醚提物和灰分含量下降,而总糖、还原糖、钾素、淀粉、多酚含量逐渐升高;打顶早晚对总氮影响不明显。总体上以中心花开放期烟叶理化性状最好,适当再推迟打顶也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多酚类物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彩叶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彩叶草盆栽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彩叶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CAT酶活性均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彩叶草幼苗叶片的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而MDA含量和CAT活性则在不同处理时间上表现比较复杂,对于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处理4 h、8 h和12 h时,分别表现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和先急剧升高而后缓慢下降;而CAT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处理4 h和8 h时,都呈现先升后降,而处理12 h时,则表现逐渐升高.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8℃低温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5℃低温处理后,其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CAT活性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花生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含量先升后降,出现了两个高峰值,ABA含量则逐渐升高,IAA和ZR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ABA/IAA的值先升后降,ABA/ZR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低氮水平下不同留叶数与打顶时期对烤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在低氮水平(纯N施用量60kg/h^2)下,研究了不同打顶时期及留叶数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时间对中、下部叶片大小影响较小,对顶叶影响较大;留叶数偏少或打顶时间过迟,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产量、产值和平均价格均以初花打顶、留叶22片时最高,而上等烟比例以初花期封顶、留叶18片时最好。在留叶数相同的情况下,留叶14片与留叶18片处理的烟碱含量均随打顶时期的推迟而呈增加趋势,以盛花期打顶最高;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均随打顶时期的推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以现蕾期打顶最高;两糖差则随打顶时期的推迟呈现高-低-高的趋势,以初花期打顶时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打顶前后各叶位烟叶不同组织中钾素和其他有机物的含量,了解烟叶成熟过程中钾素的运输、分配和积累规律及其他有机物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前,各部位烟叶的钾含量表现缓慢上升,打顶后,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大幅下降;在整个成熟期,支脉的烟碱含量高于主脉,打顶对烤烟各叶位的主脉、支脉、烟茎烟碱含量影响不大;打顶前,烟株各器官还原糖含量逐步升高,打顶后,还原糖含量继续上升,80~90 d时各器官还原糖含量开始回落;打顶后,上部叶和下部叶非还原糖含量急剧上升,中部叶含量大幅下降,打顶后20 d,大部分器官非还原糖含量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13.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相似文献   

14.
邹诗恩  田仁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297-13299,13377
[目的]为兴烟一号(Nicotiana glauca L.)在黔西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打顶(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与留叶数(20、25、30、35片/株)对兴烟一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株高显著增加,茎围和节距则变小;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株高显著增加,节距显著变大,叶片稍变大。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产量和产值增加,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呈现低-高-低的趋势;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产量显著增加,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以初花期打顶的较好。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增后减;随着打顶时期的推迟,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降低,两糖差以初花期打顶的较好。[结论]兴烟一号宜选择初花期打顶,留叶30或35片/株,此时烟株的农艺性状较好,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烟叶经济性状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烤烟氮素动态的精准供应,采用套盆设计,在基质培养条件下,通过改变烤烟打顶后的营养液供应来调控烤烟生长后期的氮素营养,探索成熟期不同氮素调亏程度对上部烟叶生长、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调亏程度的增加,上部叶叶面积、单叶质量呈降低趋势,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降低,且在打顶后总氮含量下降幅度增大,烟碱含量上升幅度减小。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随调亏程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还原糖含量呈相反的变化。以氮素调亏75%和50%的处理烟叶长势正常,叶面积适宜,叶片成熟落黄良好,上部叶的糖碱比为7.93,中部叶的糖碱比为7.89,烤烟化学成分较协调,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达到10.22%,感官质量最好。氮素调亏程度过高时(100%调亏),烟叶生长受到抑制,烟叶早衰,糖碱比高,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低,不利于产、质量的形成。不进行氮素调亏或调亏程度过低时(0和25%调亏),烟叶贪青晚熟,含氮化合物累积量大,化学成分不协调,感官质量较差。综合分析,成熟期氮素供应减少至打顶前的1/4到1/2,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和浓香型风格特色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初花打顶后下部叶采收时间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下部烟叶采收时间对烤烟生育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外观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在烤烟初花打顶后,进行底部烟叶的不同时间采收试验。结果表明:初花打顶后,随采收时间推迟,上部叶成熟期相应推迟,烤后烟叶外观较好,产量、产值等经济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推迟采收的烟叶总氮、总糖、还原糖、两糖比和糖碱比下降,烟碱增加,内在质量和感官质量下降,对上部叶影响显著。综合经济效益及品质因素,南平烟区以初花打顶后0~5d采收下部叶为宜。  相似文献   

17.
打顶时期与有效留叶数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烟叶的产量及质量,以K326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泸西烟区进行不同打顶时期和有效留叶数试验,研究不同打顶时期、有效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留叶数相同时,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烤烟的株高和茎围增大,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逐渐减小,产量和产值先升后降,糖含量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得分、感官评吸指数和得分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打顶时间一致时,随着有效留叶数的增加,烤烟的株高增大,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减小,产量增加但产值略有下降,糖含量增加,总氮、烟碱和钾离子含量降低,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K326品种烤烟选择初花打顶、有效留叶数18片处理的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最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吸食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最适宜清除底脚叶的时期.[方法]分别在移栽后的5个时间进行了清除脚叶处理,对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各处理节距和各部位叶片长宽均随清除脚叶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增大,株高和茎围则均是先增大后减小,T4处理时最大.上部叶糖碱比和钾氯比均在T4处理时更加接近于优质烤烟含量范围,且烟叶等级比例较优、产值较高.[结论]在打顶时清除底脚叶,能够较好的优化烟叶结构,达到提质稳产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类型烟草种质的烟碱含量变化规律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烤烟K326、香料烟巴斯玛、白肋烟TN90、晾烟马里兰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烟草不同生育时期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烟碱含量与烟碱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PMTQPTCYP82E5V2、A622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碱含量缓慢上升,打顶后急剧增加,除巴斯玛打顶后还继续上升外,K326、TN90和马里兰烟均表现为:打顶后烟碱含量急剧增加,后缓慢下降,再渐趋平稳。不同类型烟草种质的PMT在不同生育期均有表达,苗期PMT表达量较高,其变化趋势与烟碱含量的基本一致;QPT在烟草发育前期表达量较高,而后下降,至打顶前1周表达量出现一个峰值,打顶后表达量持续增加,与烟碱含量变化呈正相关;CYP82E5V2表达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呈波浪型,生长旺期时表达量上升,打顶前后均出现峰值,但巴斯玛成熟期时其表达量下降,打顶前CYP82E5V2表达量与烟碱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打顶后期至成熟期两者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K326和马里兰烟的A622表达量呈波浪型上升,至成熟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而TN90和巴斯玛在打顶前后1周表达量较高,后表达下降再上升,成熟时表达量较低,与烟碱含量变化无明显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