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掌握贵阳市2018年奶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全市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7个奶牛场和1个奶山羊场的1275份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奶牛、奶山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分别为0.43%(5/1155)和0.00%(0/120),总体阳性率为0.39%(5/1275)。结果表明:贵阳市奶畜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但感染率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今后需实行检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危害可导致病畜明显的流产、关节炎以及生殖器官症状,对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野生牦牛放养在山区高寒牧场,布鲁氏菌感染机会相对较少,然而,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5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达到14.1%、流产牦牛感染率达到39.4%、后备母牦牛(3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为何该山区野牦牛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其感染的途径是什么?笔者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现报告如下。1牦牛的放养…  相似文献   

3.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陈国忠 《当代畜牧》2013,(26):21-22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奶牛"两病"是影响牲畜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两种人畜共患病,做好"两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奶牛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既感染人又感染家畜,家畜中牛、羊比较多见。奶牛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以家畜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凡是有家畜的地方几乎都有布鲁氏菌病存在。布病对人、畜都有很大的损害,人患布病后,久治不愈可使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畜患布病后会严重影响人类对动物蛋白、奶、肉以及皮毛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属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经常发生,还可经其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1流行病学布鲁氏菌既感染家畜和人,又能感染野生动物。各种布鲁氏菌对相应动物具有最强的致病性,而对其他种类动物的致病性较弱或缺乏致病性。其中羊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牛布鲁氏菌对牛、水牛、马和人的致病力较强,猪布鲁氏菌对猪、野兔、人等致病力较强,绵羊布鲁氏菌只感染绵羊。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期间,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和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对采自海北州所属4县的部分牦牛血清进行了衣原体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在3351份牦牛血清中,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94份,阳性率2.8%;另从采集的6303份牦牛血清样品,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388份,阳性率6.15%.表明,海北州的牦牛群中存在衣原体病和布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巴州是牦牛的主要饲养基地 ,有牦牛近 2 0万头 ,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和和硕县。多年来不断发生不孕和流产 ,我们在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对两县屠宰的牦牛进行血清学检验。共检 368头 ,检出阳性 55头 ,阳性率占 1 4.95% ,其中和静县 2 60头 ,阳性 37头 ,阳性率占 1 4.2 3% ;和硕县 1 0 8头 ,阳性1 8头 ,阳性率占 1 6.66%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无显著性差异。鉴此 ,对和静县阿拉沟乡流产的 1 7头牦牛检验结果 ,其阳性率占 1 0 0 %。从而又对和静县巴仑台乡送检的 3头牦牛流产胎儿作细菌分离 ,在 2号胎儿病料的瘤胃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野…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广西主要在猪发生布病[1],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20多年来经过采取以监测、淘汰病畜、免疫和人工授精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治,广西人、畜间布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会给家畜安全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为了解连江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全县肉羊养殖户开展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羊血清样品1 250份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1 250份均为阴性,阳性率0%。对调查结果 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本地区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定动物布氏病试管凝集试验和动物布氏病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氏病)感染的家畜。在2002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中也指出“血清学正式试验中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判为阳性畜。判定时应注意排除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血清学反应。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奶牛进行布病的检疫。曾碰到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现分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牛、山羊、绵羊、骆驼、猪、鹿和犬等家畜和野生动物。动物发病后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畜流产、死胎和不孕,可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广西家畜布鲁氏菌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西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有猪布病流行,1961年扩大到16个县市。近年来,全区猪布病除个别县疫情略有抬头外,疫情比较稳定。但奶牛布病仍有发生。现将1996年以来家畜布病疫情动态、布病防治工作现状作一个回顾,探讨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7.
外购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生 ,将给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 1 986年开始 ,伊通县一直坚持“检疫、免疫、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基本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 ,近几年来 ,发现畜间布病有所抬头。从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夏州动物布病布鲁氏菌病感染和流行状情况,有效制定防控对策,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和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于2015—2018年笔者对临夏州8县(市)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对阳性畜及时扑杀,以检测扑杀相结合到逐步达到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海北州牛羊布病防治于1999年在全省同步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后,为进一步摸清近几年畜间布病感染和危害情况,经2002-2005年连续三年调查,结果:牦牛感染率为0.29%,奶牛感染率为0.078%,绵羊感染率为0.32%,说明畜间布病感染已有所回升,对检出的阳性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后,2004年仅检出1头布病阳性奶牛,2005年未检出阳性反应的牛羊,巩固了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和掌握大理州4县(市)的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采用布鲁氏菌荧光偏振试验(FPA)和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mCFT)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理州剑川、洱源、大理、宾川4县(市)的7 655份家畜血清(牛血清样品5 467份、羊血清样品1 962份、猪血清样品226份)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发现大理州羊血清样品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为2.8%(55/1 962),牛和猪血清样品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果表明,大理州羊群布鲁氏菌感染风险高,牛群和猪群未检测到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布鲁氏菌感染风险低。结果提示,大理州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严峻,需要加强监测与防控,减少布鲁氏菌由患病羊传染人的风险。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大理州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