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第2期《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明娟)报道,以阳朔金柑为试材,采前喷0.2%CaCl23次,果实成熟时置于4℃和25℃贮藏,探讨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金柑果实贮藏60天后,采前喷钙结合4℃低温贮藏比采前  相似文献   

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10.026),来自土耳其共和国大学的Erdal Aglar等人研究了采前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250 mg/L)和锌(0.3%Zn SO4)处理对杰西麦克苹果采前落果、内源乙烯含量(IEC)、果实重量、色泽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外源钙制剂在采前处理后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aCl2、Ca(NO3)2、氨基酸钙和糖醇钙等4种钙制剂以不同浓度在果实采收前进行喷施,研究不同钙制剂对‘红阳’猕猴桃可溶固形物、总糖、总酸、Vc、果实中钙含量、贮藏后品质变化及腐败率等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红阳’猕猴桃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钙制剂种类和施用浓度。其结果表明,1.0%的CaCl2能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可溶固形物、总糖、Vc含量,减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霉变率,其效果优于其他3种钙制剂。该研究结果对‘红阳’猕猴桃采前外源钙制剂的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40 ℃、45 ℃、50 ℃热处理和8 ℃低温贮藏技术,以海南主栽红毛丹品种“保研-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采后红毛丹果实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采后红毛丹果肉中TSS和Vc含量的下降,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同时抑制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延缓花色素苷的降解速度。因此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提高采后红毛丹果实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麻阳和万州两个地区的塔罗科血橙为材料,探讨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以及紫外光处理对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低温4℃~14℃通风贮藏过程中,前30d果肉中花青苷快速增加达最高值,第30d含量较0d时增加了195%(麻阳)和226%(万州),然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青苷含量不增加;113833 lux紫外光照射处理显著提高塔罗科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较同一时期的对照增加35%~53%(麻阳)和22%~54%(万州),紫外光处理对果皮着色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7.
据《Hortscicence》2013年2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采后快速连续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和贮存期病理的影响。试材为"McIntosh"和"Spartan"苹果,分两次采收,采后1天或1~2天用1-MCP(1μL/L)处理两个苹果品种,再用1-MCP2μL/L处理"McIntosh"苹果,空白处理作对照。处理后果实分别冷藏(0.5℃)3~6个月以及气调贮藏(CA)6~9个月。  相似文献   

8.
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对乙烯作用极为敏感。1-MCP是一种有效的乙烯作用抑制剂,它能抑制乙烯所诱导的与果实后熟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而延缓采后呼吸跃变型果实的衰老进程,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综述了1-MCP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桃果实采后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1-MCP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1-MCP在桃果实贮藏保鲜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北方园艺》2021年第20期《CO2冲击不同时间后气调贮藏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作者吉宁等)报道,为研究不同CO2冲击时间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粉蓝蓝莓为试材,采用CO2冲击不同时间后贮藏于气调环境内60天,出库后进行货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O2冲击后,贮藏及货架期果实品质均要好于对照组,而冲击时间不同,效果也不同。其中冲击24小时的果实表现最好,其在贮藏后的货架期腐烂率、呼吸强度、脂氧合酶(LO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维生素C含量、多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能维持最高。综上,通过采后CO2冲击处理能有效延长贮藏后蓝莓果实的货架期,但冲击时间不宜过长,以24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自发气调包装对蜂糖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蜂糖李为试验材料,采后通过四种不同的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贮藏期生理营养指标进行定期测定,研究不同的自发气调包装对蜂糖李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E40自发气调包装袋能够有效地延缓蜂糖李贮藏期果实的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呼吸强度、乙烯释放率、丙二醛含量、PPO活性的上升,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水率、可滴定酸、总酚含量的下降,并且适宜蜂糖李贮藏的微环境条件为O2:12.8%~13.4%、CO2:6.1%~6.5%。因此,采后用PE40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蜂糖李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据《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3期《自发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刚成诚等)报道,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材料,研究了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用自发气调包装(MAP)和乙烯吸收剂处理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冷藏还是在常温条件下,经过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西番莲品种‘黄金’和‘紫香’果实的耐贮性差异,为福建西番莲果实采后保鲜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将采后‘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置于常温(25±1)℃、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18 d,每3 d 取样测定果实商品率、失重率、皱缩指数、果皮色泽及果实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紫香’西番莲果实相比,‘黄金’西番莲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紫香’并在采后常温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但‘黄金’西番莲果实的商品率在贮藏9 d后显著低于‘紫香’,果实失重率和皱缩指数显著高于‘紫香’。据此认为,采后‘黄金’西番莲果实比‘紫香’的营养品质更高,但较‘紫香’更易发生果皮皱缩,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3.
延缓或促进果实成熟,调节市场供给,是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的现实需求。延缓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低温贮藏或1-甲基环丙烯处理,影响果实内源乙烯释放及果实软化过程,进而达到延长果实贮藏寿命的目的;而促进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乙烯利或乙烯气体等催熟。  相似文献   

14.
以鸡心黄皮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自发气调包装对其冷藏期间(在6~8℃、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营养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为黄皮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冷藏气调包装可明显抑制黄皮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同时减缓黄皮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损失,抑制有机酸含量升高,延缓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延长黄皮果实贮藏期限和保持黄皮果实固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国果树》2017年第3期《不同气调贮藏方式对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影响》(作者赵杰等)报道,以"赤月"水蜜桃为试材,研究机械气调(3%O_2+5%CO_2)、自发气调(PVC袋+吸氧剂)对果实呼吸强度、果实品质及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气调贮藏处理能有效地控制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为‘金艳’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金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 μL/L 1-MCP熏蒸处理12 h,将果实置于常温(20±1℃)贮藏,不做处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降低,延缓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H2O2含量的上升,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从而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金艳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同时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果实品质,从而达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果树》2013年第3期《1-MCP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研究》(作者王宝亮等)报道,研究了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梗和果粒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5、1.0和1.5μL/L)处理12h对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的‘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了果皮色差a*、b*、L*值和色调角h值,果实失重率,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的抑制贮藏过程中番石榴果实的失重率、推迟果实乙烯的释放高峰、延缓果实的黄化进程;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四季桃’番石榴果实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0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25±2)℃下贮藏时,‘四季桃’果实未出现明显的乙烯释放高峰。因此认为,浓度为1.0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四季桃’番石榴果实在(25±2)℃、相对湿度85%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最适宜的浓度条件。  相似文献   

19.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红美人’果实品质特征,从其果实自身形态特征着手,研究了果实大小形态、着生方位、挂果时间及低温贮藏等因素对果实内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酸比超过20、SSC超过14%的优质果实多分布在果重为150-240 g、果形指数小于1.0的区间。单个果实不同纬度的品质差异较大,从果梗到果顶部位,果皮厚度呈逐渐变薄的趋势, SSC依次升高,而TA 的含量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树冠方位的果实品质均无显著差异。在果实的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由初熟期的13.65%增长至完熟期的15.29%。可滴定酸含量(TA)则呈现一个降低再升高的过程。5+0.5℃的低温贮藏60 d,果实SSC和TA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下降速率显著,后期的变化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