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为贯彻2015年全国兽医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2016年兽医工作要点》工作任务,实现全国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近日,农业部印发《农业部关于开展跨省调运畜禽电子出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全国范围内实行跨省调运畜禽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各地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据信息由出证终端实时传入中央平台数据库,手写出证一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猪业》2016,(8):37-37
<正>据农民日报2016年7月9日报道,为贯彻2015年全国兽医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2016年兽医工作要点》工作任务,实现全国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近日,农业部印发《农业部关于开展跨省调运畜禽电子出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全国范围内实行跨省调运畜禽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各地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跨省调运畜禽电子出证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6年7月6日起,全国范围内实行跨省调运畜禽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手写出证一律无效。通知要求,各地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据信息由出证终端实时传入中央平台数据库。各地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跨省调运畜禽附有手写检疫证明或在中央数据库中无法查询到信息的检疫证明,一律按照未附检疫证明进行处理、处罚。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省级平台与中央平台数据对接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电子出证系统省级平台与中央平台数据对接工作的意义、实施计划、实施情况、技术方案以及目前工作开展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早日实现全国跨省流通动物检疫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全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调运监管水平、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闻浏览     
正政务跨省调运畜禽手写检疫证全部无效为贯彻2015年全国兽医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2016年兽医工作要点》工作任务,实现全国跨省调运畜禽检疫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跨省调运畜禽电子出证工作的通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全国范围内实行跨省调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加强跨省调运动物监管,有效化解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全面规范动物检疫监督监管。本文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平台为基础,提出了贯穿于动物跨省调运审批、动物出栏检疫申报、官方兽医电子出证、公路检查站监督检查、屠宰饲养地落地监管各环节的大数据监管思路,为切实强化动物移动监管,实现动物调运监管全过程无盲区管控,从根本上为降低动物移动带来的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邴啟政 《中国猪业》2021,16(2):90-92
为切实加强跨省调运动物监管,有效化解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全面规范动物检疫监督监管。本文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平台为基础,提出了贯穿于动物跨省调运审批、动物出栏检疫申报、官方兽医电子出证、公路检查站监督检查、屠宰饲养地落地监管各环节的大数据监管思路,为切实强化动物移动监管,实现动物调运监管全过程无盲区管控,从根本上为降低动物移动带来的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加强跨省调运动物监管,有效化解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全面规范动物检疫监督监管。本文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技术优势进行分析,以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平台为基础,提出了贯穿于动物跨省调运审批、动物出栏检疫申报、官方兽医电子出证、公路检查站监督检查、屠宰饲养地落地监管各环节的大数据监管思路,为切实强化动物移动监管,实现动物调运监管的全过程无盲区管控,从根本上降低动物移动带来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务     
《广东饲料》2013,(11):3-3
农业部:检验合格活禽可恢复全国范围流通 日前,国家农业部网站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做好活禽跨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实验室检测和风险评估基础上,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禽群,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对跨省调运的种禽种雏,要严格执行到达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  相似文献   

10.
犬在调运、销售前,货主应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官方兽医按《犬产地检疫规程》检疫合格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调运、销售。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货主不知道检疫程序无法取得检疫证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本文对犬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建议提出了几点意见,旨在促进犬产地检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
12.
微量元素硒的作用机理及对畜禽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微量元素已成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硒的作用机理、生物学作用、缺硒对动物的危害及硒对畜禽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猪舍设计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猪舍设计应从猪只生长、繁育方面发掘潜能,对公猪舍、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肥猪舍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规范。在历史进化过程中,猪已经对气候环境建立了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集约化养猪场,猪的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猪舍的规划不但与猪场管理效率有关,而且与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液态奶的无菌包装--未来牛奶包装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农业部调查表明:我国大中城市奶类消费正在从保健型食品转向生活必需品,消费结构和方式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奶类的消费面不断扩大,消费者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牛奶中的大量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乳酸和乳糖等,是人体最易吸收的营养物质,它对提高人们的体质十分有益。有调查表明,日本与中国同龄的中小学生相比较,日本的学生身高明显高于中国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日本政府很早就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  相似文献   

16.
17.
任继周 《草业科学》2005,22(8):69-70
2004年4月间,"中国草原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研讨会"在四川眉山市召开,我到会助兴.我与侯扶江同志共同提交了一篇论文,并由他作大会发言.本来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听报告,好好向到会的同道学习了.不意会议主持人一定要我即席讲话,盛情难却,不过我还是不敢"即席"发言,借中午休息时间准备了几句话,题目就是"杞人忧天,草人忧地".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dermatitis is a worldwide disease causing lameness in cattle, especially when housed. Despite its widespread nature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peer-reviewed articles providing experimental data concerning its treatment and control. At the risk of descending to anecdote,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summaris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Three approaches to digital dermatitis treatment have been used: (1) systemic antibiotics, (2) individual topical treatment, and (3) mass topical therapy using a footbath. Systemic antibiotics have become a rare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ir cost and perceived lack of efficacy. Individual topical treatment, mainly with antibiotic preparations, is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method. It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by virtue of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efficacy, the advantage of precise targeting of antibiotic usa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legislation. However, at least in the UK, mass treatment of digital dermatitis by foot bathing is commonly used on many farms. In some cases, for example with antibiotic footbath solutions, these treatments create legislative, health an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difficulties. Despite the widespread use of many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re is a lack of good comparative data and the consequence is a very variable and somewhat anecdotal approach in the field.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well-researche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herd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