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酶法提取松针精油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法(MA)、酶法(EZ)、微波辅助酶法(MAEZ)和微波辅助离子液体酶法(MAILEZ)对新鲜松针提取精油的效果,并首次报道微波辅助离子液体酶法提取松针精油.结果表明,微波辅助离子液体酶法提取的适宜条件为:水分10 %~13 %、温度(50±5)℃、pH值4.0~5.5、酶与松针的质量比1∶500、离子液体与松针的质量比4.0~5.5∶1、酶解时间60~90 min,微波辐照时间10~14 min,微波功率以中低档为宜,离子液体以咪唑类为宜.微波辅助离子液体酶法的精油得率高达0.493 %~0.530 %,比最低的水蒸气蒸馏法提高48 %~67 %,比单用酶法提高了12.3 %以上;离子液体的回收率为98.5 %~100 %.结论是酶法、微波辅助离子液体酶法和微波辅助酶法应用于松针精油提取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运用酶法提取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酶加量和酶解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餐厨垃圾蛋白质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0℃,pH值为4,酶加量30 mg,酶解时间1.0h,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粗蛋白提取率为43.18%.研究结果为酶法提取餐厨垃圾蛋白质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蒸汽爆破玉米芯产木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法降解经蒸汽爆破的玉米芯半纤维素产木糖,以响应面法对酶解过程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对木糖产率有显著影响的5个因素,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原理设计了53全因子试验,确定了酶解蒸汽爆破玉米芯的最佳工艺条件:加酶量13.05 U/g(以玉米芯计)、水料比13.2∶1(mL∶g)、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47.3℃、pH值5.84,在此优化条件下,木糖产率高达83.24%。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豆渣1%、米糠1%和Tween 800.1%,初始pH值5.5;菌株在发酵温度28℃、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50 r/min的发酵条件下发酵120 h,发酵液酶活为(200±10)U/mL。所产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京尼平苷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2.5、最佳水解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1.35 g/L,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26.45 g/(L.min.mg),酶活半衰期为15 min,50℃时大于60 min;酶的水解活性受Na+、Ca2+的显著激活,受Mg2+、Ba2+、Cu2+、Fe2+、Hg+、Zn2+、Mn2+等离子(10 mmol/L)和葡萄糖、乙醇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对沙棘果加工废弃物沙棘果渣中的总黄酮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辅助法提取沙棘果渣黄酮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了酶用量、液固比、提取温度和pH值4因子与总黄酮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沙棘果渣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78.9 IU/g,液固比值25.9,温度59.1℃,pH值3.9。试验证明,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8.48±0.16)mg/g(n=3),与模型预测值8.57 mg/g基本一致。响应面模型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大果沙棘果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对骨碎补中的柚皮苷进行辅助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最适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按1∶24的料液比加入55%(V/V)乙醇溶液,在500W功率、7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32min,在此条件下骨碎补中的柚皮苷的提取量为15.07mg/g。  相似文献   

7.
以红豆杉枝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豆杉枝叶中总生物碱的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工艺,并对粗总生物碱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量3.00 g,pH值为3的19%乙醇溶液作溶剂、酶质量浓度0.10 g/L、液料比12∶1(mL∶g)、酶解时间52 min、酶解温度50℃和超声波功率150 W,在此条件下提取1次的总生物碱得率为0.126%。响应面模型显著性检验发现模型的P0.000 1,表明差异极显著,回归方程有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粗总生物碱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红豆杉枝叶粗总生物碱萃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22.18 mg/L,抑制效果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相当(IC_(50)值为21.2 mg/L);其次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_(50)值为74.95 mg/L;而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为146.03 mg/L。  相似文献   

8.
通过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乌苏里瓦韦总黄酮;NaNO2-Al(NO3)3-NaOH法显色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黄酮含量;单因素法考察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Box-Behnken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Design-Expert 10.0.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实验考查最佳超声功率为364.41 W,超声温度为58.47℃,超声时间为50 min,液料比为19.99∶1(mL/g)。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58℃,超声功率360 W,液料比20∶1(mL/g)。乌苏里瓦韦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7.944%。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乌苏里瓦韦中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9.
以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ch和磺化反应合成了二甲基-正丁基-磺化木质素基氯化铵(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溶解性,并以铜离子为模拟废水考察了其吸附性能,以酸性黑(ATT)和亚甲基蓝为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明产物中含有季铵根和磺酸根的化学结构,DBSLAC含氮量2.34%。DBSLAC两性表面活性剂对Cu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并且在20 mL Cu2+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投加量0.002 g、pH值5.5和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262.34 mg/g;在20 mL染料溶液中,对酸性黑ATT(阴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03 g、pH值2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75.41%;对亚甲基蓝(阳离子染料)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0.3 g、pH值9和染料质量浓度为0.1 g/L时最佳,最大脱色率97.87%,结果表明DBSLAC可用作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和染料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为给林下栽培平菇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以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富硒平菇柄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多糖硒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复合酶液(纤维素酶∶果胶酶=2∶3)用量为2.5倍样品量,酶解温度47℃,超声提取时间46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富硒平菇柄多糖的提取得率为14.53%,其硒含量为10.12μ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提取工艺简单可行,且按此工艺条件制得的富硒平菇柄多糖中有机硒的含量丰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八角莲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pH等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八角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0.015 g,提取温度50℃,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7.0时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达7.398%。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汽爆玉米芯酶水解及酶解液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对影响酶解各因素考察表明:在最适酶解条件下,即温度50℃、pH值4.8、底物质量浓度50 g/L、加酶量48 FPU/g、酶解时间60 h,还原糖质量浓度达34.85 g/L.利用均匀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3.91 mL,pH值4.85,接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的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本实验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偶联双水相提取技术中提取溶剂、丙酮体积分数、盐的种类、硫酸铵质量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IHT提取率和体外胆酸盐的结合量的影响。并且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与其它提取方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体积分数80.0%、(NH4)2SO4质量浓度0.21 g/mL、料液比1︰5(mg︰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40 min的条件下IHT提取率为5.08%,胆酸钠结合量为1.52μmol/100 mg,牛磺胆酸钠结合量为0.81μmol/100 mg。该技术与其他提取技术相比IHT提取率和胆酸盐的结合量均最大。通过优化超声波耦合双水技术不仅可以提高IHT提取率还可以有效保护IHT的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胆酸盐的结合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废弃生物质应用于染料污水的治理,以玉米秆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改性剂,探究了超声辅助条件下,改性玉米秆对刚果红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秆1.0 g、吸附温度55℃、超声时间30 min、染料刚果红200 mg/L、超声功率50%吸附效果最佳。正交试验表明:吸附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是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其中改性玉米秆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分析,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R2=0.9946),属于化学吸附;拟合等温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R2=0.9932),表明是在其表面进行的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的酶解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时间、酶用量和固液比对越桔花色苷的影响;确定了酶解的最优条件为50℃、酶解液初始pH值为4.5、酶解时间为3h、酶用量为5.0mg/g果渣粉、固液比为1∶4;对酶法提取越桔果渣花色苷与传统乙醇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浸提越桔果渣花色苷色价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得率的超声波辅助萃取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种子多酚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5种因素对超声波辅助萃取波罗蜜种子多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因素对波罗蜜种子多酚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其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55 W、料液比1∶50(g·m L-1)、乙醇浓度60%,在此条件下波罗蜜种子多酚产量可达5.368 mg·g-1。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传统芬顿体系用于预处理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超声波辅助载铁沸石类芬顿(UZF)体系,并采用单因素法,确定UZF预处理桉木的较优条件,即H2O2用量4%、超声波功率240 W、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桉木粉酶解产生的还原糖高达(435.12±7.69) mg/g。通过组成成分分析,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探究了UZF预处理增强桉木酶解效率的机理,分析了UZF预处理前后桉木样品的主要成分及基团、结晶性能和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预处理去除了更多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使纤维素的无定形区破坏程度加大,木粉表面孔洞变多且更为粗糙。载铁沸石具有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在循环使用4次后,仍能达到未处理桉木粉还原糖产量的1.87倍。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作为一种具有突出药用价值的天然抗癌药物,其在红豆杉属植物中的含量极少,且已有的紫杉醇制备方法难以满足商业需求,因此酶法制备紫杉醇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β-木糖苷酶水解紫杉醇类似物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7-XDT)得到10-去乙酰基紫杉醇(10-DT),再进一步被乙酰基转移酶催化变成紫杉醇,此双酶催化反应为紫杉醇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可靠方法。以嗜热菌Thermotoga petrophila DSM 13995来源的β-木糖苷酶Tpexyl3为研究对象,利用重组酶Tpexyl3催化7-XDT制备10-DT。为了提高重组β-木糖苷酶Tpexyl3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可溶性表达量,对6种商业化的分子伴侣蛋白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子伴侣蛋白dnaK-dnaJ-grpE能显著提高Tpexyl3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在以质量分数1%的麦芽糊精作为碳源的富集肉汤(TB)培养基中,不添加诱导剂,32℃下发酵48 h,重组酶Tpexyl3的表达量可达190 U/mL,较原始重组质粒在溶菌肉汤(LB)培养基中的表达量(6.81 U/mL)提高了27.9倍;在重组酶Tpexyl3加酶量250 U/mL、7-XDT质量浓度500 mg/L、pH 5.5、80℃下反应4 h,可生成162 mg/L的10-DT,物质的量转化率为45.59%。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对提取蓝靛果色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对蓝靛果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靛果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8.75min、超声功率229.06w、料液比1∶18.84,色素最大提取量为68.82mg/g。通用仪器设备公司)。1.3提取工艺研究不同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对提取蓝靛果色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对蓝靛果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靛果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8.75min、超声功率229.06w、料液比1∶18.84,色素最大提取量为68.82mg/g。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超声波-酶法提取油茶粕中的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加酶比、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对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多酚的提取条件做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比1∶2、料液比1∶23(g/mL)、乙醇浓度55%、温度50℃、时间0.85h,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18.94mg/g。与理论值相比偏差较小,相对误差2%,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来作为油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