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夏花生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研究了棉铃虫第二代百株累计卵量、第四代百穗3龄幼虫量与夏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第二代百墩累计卵量与夏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式。分析提出其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累计卵量70粒、百穗3龄幼虫量35头和百墩累计卵量90粒。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第 4代棉铃虫的百株 3龄幼虫量与夏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组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式。分析提出其推广的防治指标为百株 3龄幼虫 35头。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棉田2、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2 0头 ,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到 2 5~30头。总结提出了科学应用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6.
苗蚜与二、三代棉铃虫相继为害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各自单独防治指标下相继为害可导致棉花减产。为了确保棉花不减产,经试验,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应执行苗蚜卷叶株率10%,百株二代棉铃虫幼虫8~12头,三代棉铃虫幼虫6头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1999~2000的对南疆库尔勒垦区长果枝类型冀棉20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1头幼虫一生啃食棉花蕾,花,铃网室内平均7.5个,大田平均啃食5.7个,三代棉铃虫1头幼虫一天啃食棉花蕾,花,铃网室内平均5.17个,大田平均啃食3.75个,通过田间,网室接虫和人工模拟试验,得出棉花产量损失率与棉铃虫虫口密度关系式,明确了棉铃虫防治指标为3龄以下幼虫,二代每百株17~23头,三代每百株16~27头。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玉米雌穗人工接虫的方法 ,研究了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幼虫防治指标。结果表明 ,玉米产量损失率与棉铃虫数量呈正相关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及产量水平 ,确定武威市玉米带田棉铃虫幼虫孵化盛期的防治指标为百穗 4 8.7~ 99.0头 ,单种玉米田棉铃虫幼虫孵化盛期的防治指标为百穗 33.5~ 6 0 .4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绿盲蝽百株3龄以上若虫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组建了相关式:Y=-2.1276+0.8823X。测定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经分析提出转Bt基因抗虫棉蕾期的防治指标为百株3龄以上若虫5~7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棉田烟粉虱的防治指标,为棉田烟粉虱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田间烟粉虱虫量系统调查、棉花产量测定的方法,分析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防治数据,建立棉田烟粉虱的经济阈值。【结果】 烟粉虱对棉花单株结铃数、单株籽棉重、皮棉单产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单铃重没有明显的影响;虫口密度(x)与棉花单株结铃数(Y1)、单株籽棉重(Y2)、皮棉单产(Y3)等指标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12.242 e-0.008 x (r = 0.912 7**),Y2= 29.07e-0.009 6x (r=0.894 4**),Y3= 29.07 e-0.009 6x(r=0.894 4**),虫口密度与棉花单株铃重、衣分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烟粉虱对棉花纤维长度有明显影响,虫量与棉花纤维长度(Y4)回归方程为:Y4 = -0.004 6x + 28.409 r=0.607*【结论】 烟粉虱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棉田烟粉虱的经济和阈值以若虫计为1.9头/cm2。  相似文献   

12.
棉花高能期与高能季节同步性较好的处理比同步性较差的处理增产19.71%(r=0.7701)。同步期长短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5),其回归方程Y=169.40+3.24x;同步期成铃强度与产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68),其回归方程Y=127.14+10.97x。因此,增加同步时间和提高成铃强度,是棉花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 同步性较好的处理,在同步期内积累的总干物重和生殖器官干物重分别为584.7,289.3kg/亩,各占一生中的64.6%,69.6%,比较差的处理分别高37.74%,87.25%;同步期成铃数为5.32万个,占最终成铃数的82.4%,比较差的处理高42.9%;同步好的光能利用率平均为1.73%,比较差的处理平均高0.50%。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叶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0.8484+58.0042X,蕾期Y=-2.0102+53.3146X,花期Y=-0.7789+26.8837X,据此确定,在皮棉产量1200~1500kg/hm2的植棉区,棉花叶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是:每100株棉花中红叶株的为害指数为:苗期0.84~1.04,蕾期1.23~1.53,花铃期3.28~4.09。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安徽两大棉区棉田不同世代棉铃虫着卵株率和百株卵量关系方程,并对方程的准确性和应用该抽样方法的工效进行了检验与比较,认为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估值手段。  相似文献   

15.
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多点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组建了棉蚜危害棉花1~3叶期、4~8叶期和伏蚜期棉花卷叶株率(x)和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式,分别为y=20.021e~(-8.9287/x)(n=29,r=0.8066,p<0.001)、y=19.925e~(-13.3779/x)(n=19,r=0.9006,p<0.001)和y=23.272e~(-12.2155/x)(n=12,r=0.7469,p<0.01)。结合目前我省棉花产量水平(亩产120~150斤皮棉)、防治费用等,提出上述三个时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4~5%、7~8%和7~8%,均较我省过去的防治指标有所放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年限的棉田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田每克干土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平均为11 162万个,其中细菌数为9 370万个,占总数83.95%,在总菌数中占绝对的优势,说明细菌是棉田土壤微生物的主体;放线菌次之,占14.44%;真菌最少,占1.62%。不同类型棉田在棉花生长的3个不同时期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种植4年转基因棉花的棉田达到高峰值;但细菌数量变化较大,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放线菌数量大体上呈一直下降趋势。可见,种植转基因棉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且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4种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号)对昆虫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双价 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但与常规棉常规施药田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 棉田昆虫群落的物种数(50种)与常规棉田(50种)和转Bt基因棉田(53种)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常规棉常规 施药田(44种);转双价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个体总数和相对丰盛度与其他棉田无明显差异;转双价基因棉和转Bt 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物种数的时空动态无明显影响,而常规药物防治对棉田物种数的时空动态分布影响较大;棉铃 虫已不是转双价基因棉田和转Bt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但仍然是常规棉田和常规棉常规施药田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别在长江下游沿海棉区(大丰) 和沿江棉区(南京),以早熟常规棉中棉所50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双因素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直播棉田以棉花3叶期为起始日期,移栽棉田以移栽后第3 d为起始日期,采用随机调查法,调查整株棉花所有器官,记录棉株上节肢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结果】 栽培措施对棉田天敌亚群落个体数及益害比作用显著,且趋势一致,移栽棉田更有利于天敌发生,益害比更高,不同施氮量对棉田昆虫无明显影响。棉田中主要是棉蚜、烟粉虱、绿盲蝽和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主要天敌草蛉、蜘蛛和瓢虫。棉蚜、朱砂叶螨、花蓟马、烟粉虱和绿盲蝽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发生数量较集中,其中直播棉田棉蚜、朱砂叶螨发生数量相对较多,移栽棉田花蓟马和绿盲蝽发生量相对较多,不增施氮肥棉田花蓟马发生数量相对较多,烟粉虱在棉田间均有发生,且数量较多。草蛉在8月下旬和9月上中旬发生数量大。6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蜘蛛和瓢虫发生数量大。其中移栽棉田蜘蛛和瓢虫发生量相对较多,增施氮肥棉田草蛉和瓢虫发生数量相对较多。害虫亚群落在南京移N0棉田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直N0棉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天敌亚群落在大丰移N10棉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直N0棉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结论】 棉田昆虫消长动态及发生量因栽培措施和施氮量不同而略有差异。害虫亚群落在移栽方式且不施氮肥的棉田中群落稳定性最高,而天敌亚群落在移栽且增施氮肥的棉田中稳定性最高。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棉田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及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性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