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过氧化氢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作为刺激源,以细胞存活率及抗氧化指标为判断指标,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的氧化损伤模型。试验一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贴壁生长的BMEC随机分为42组,每组10个重复。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 H2O2,使之分别作用2、4、6、8、12、24 h,测定细胞数量,计算存活率。试验二是在试验一得出的适宜H2O2作用时间(本试验的结果为6 h)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贴壁生长的BMEC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BMEC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2O2(0、100、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作用细胞6 h,收集细胞和培养液测定抗氧化指标,筛选使细胞发生氧化损伤的适宜H2O2作用浓度。试验一结果表明,600μmol/L H2O2作用细胞6 h,BMEC的存活率降低至79.79%。试验二结果表明,600~1 000μmol/L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丙二醛含量(P<0.05),但600、800和1 000μmol/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10)。结果 提示,H2O2作用浓度为600μmol/L、作用时间为6 h,使BMEC产生了明显的氧化应激,可作为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时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构建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为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养分吸收机制提供平台和基础。采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50、100、200、400、800μmol/L)处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不同时间(2、4、6 h),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H_2O_2作用奶牛小肠上皮细胞2 h的细胞存活率(64.03%)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含量和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200μmol/L H_2O_2作用奶牛小肠上皮细胞2 h,可构建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3,30和300μmol/L)染毒,MTT法测定乐果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定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研究了乐果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乐果对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染毒后48 h细胞生长达高峰时,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7%、82%和75%;300μmol/L染毒组细胞染毒后24 h、36 h、48 h、60 h和72 h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7%、82%、75%、71%和63%。同时,乐果染毒12 h和24 h后各染毒组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尤其是300μmol/L染毒组12 h和24 h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35倍和8.75倍;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LDH含量呈上升趋势。染毒12 h和24 h后30μmol/L及300μmol/L组细胞内GSH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GSH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乐果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能够抑制其增殖,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件,并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利用不同浓度(0、10、30、100、500、1 0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作用BM EC 2、4、6、8、12、24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和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活性,筛选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建立BMEC氧化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 000μmol/L的DETA/NO作用细胞6 h,细胞存活率降低为74.2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i NOS活性,NO、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1 000μmol/L的DETA/NO处理细胞6h,可构建理想的BM EC氧化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在37℃下分别作用细胞2、4、6、8、12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初步确定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试验2根据试验1得出的DETA/NO适宜作用时间,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依据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DETA/NO作用浓度。结果显示:200μmol/L DETA/NO作用细胞4 h,PBMC存活率降低至72.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在37℃下,DETA/NO诱导PBMC建立PBMC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200μmol/L和4 h。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在37℃下分别作用细胞2、4、6、8、12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初步确定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试验2根据试验1得出的DETA/NO适宜作用时间,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依据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DETA/NO作用浓度。结果显示:200μmol/L DETA/NO作用细胞4 h,PBMC存活率降低至72.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在37℃下,DETA/NO诱导PBMC建立PBMC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200μmol/L和4 h。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10种中药发酵制剂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石斑鱼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用过氧化氢和10味中药发酵制剂同时处理斜带石斑鱼肝细胞8 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培养上清液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测定细胞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在H_2O_2的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AST、AL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T-AOC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10种中药发酵制剂中,银杏叶和甘草两种发酵制剂的AST和ALT活性都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T-AOC、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MDA含量在各组中最低(P0.05)。说明与其他药发酵制剂相比,银杏叶与甘草发酵制剂对H_2O_2诱导的石斑鱼肝细胞氧化损伤有着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皮质醇对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分离斜带石斑鱼肝细胞,选取2个孵育时间(24和36 h)和3个皮质醇浓度[0(对照)、100和1 000 nmol/L],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即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肝细胞糖原和丙酮酸含量以及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糖原合成酶(GSase)、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孵育24和36 h时,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组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显著提高(P0.05),而肝细胞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孵育时间对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 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孵育36 h时,肝细胞糖原含量则随着皮质醇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随着皮质醇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孵育24和36 h时,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显著提高了肝细胞PEPCK和G6Pase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细胞MDH和ICD的活性(P0.05),但对肝细胞GSase活性则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 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P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孵育36 h时,100和1 000 nmol/L皮质醇则显著提高了肝细胞PK活性(P0.05)。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G6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PK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H和IC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皮质醇能够促进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异生作用,抑制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而对糖原合成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L-茶氨酸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集42日龄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800μmol/L H_2O_2、4 mmol/L L-茶氨酸+800μmol/L H_2O_2、8 mmol/L L-茶氨酸+800μmol/L H_2O_2和16 mmol/L L-茶氨酸+800μmol/L H_2O_2,每组3个重复。培养1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显著提高H_2O_2损伤的瘤胃上皮细胞存活率(P0.05),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P0.05),显著降低Bax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比值(P0.05)。结果提示,L-茶氨酸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有效地保护由H_2O_2导致的瘤胃上皮细胞损伤;体外条件下,培养液中添加的L-茶氨酸浓度高于8 mm/L时能有效发挥抗凋亡作用。对瘤胃上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五水硫酸铜作为试验铜源,设0μmol/L、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四个浓度组。采用荧光酶标仪,分别在4 h、8 h、12 h、24 h和48 h检测肉鸡原代肝细胞内各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48 h时50μmol/L组ATP水平最高,之后逐步降低;10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在8 h时ATP水平升高,之后逐步降低。表明铜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细胞ATP水平则越低。  相似文献   

11.
刘扬  池磊  冯琳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503-1511
建鲤肠上皮细胞( IEC)在24孔培养板中原代培养72 h并更换无血清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除其中1组作为空白对照外,另外6组均加入100 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以建立IEC氧化应激模型.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16 h后,将培养液分别更换为含0(空白对照组)、0、4、10、16、22和28 mg/L维生素C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后取样测定指标,以考察不同维生素C浓度对H2O2诱导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100 μmol/L H2O2处理导致IEC存活数量减少,仅形成一些小细胞集落,并显著降低IE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和蛋白质含量(P<0.05),提高IEC中丙二醛及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使建鲤IEC产生了氧化应激;2)维生素C显著提高IEC的抗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P<0.05),缓解由H2O2导致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综上可见,维生素C可提高建鲤IEC抗氧化能力,有效保护IEC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模型,研究谷氨酰胺(Gln)、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和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凋亡细胞的凋亡率及Bcl-2、Ba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60日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上皮传代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组)、100、400、800μmol/L]的H2O2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传代瘤胃上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和1组分别添加0、800μmol/L H2O2,2组、3组、4组均添加800μmol/L H2O2,同时分别添加17.28 mmol/L Gly-Gln(2组)、16.0 mmol/L Gln(3组)、16.0 mmol/L AlaGln(4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H2O2浓度增加到800μmol/L时,早期凋亡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晚期凋亡的凋亡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呈现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相对于对照组,都呈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4组晚期凋亡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早期凋亡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cl-2/Bax均显著增加(P0.05);与1组相比,2组、3组和4组Bcl-2/Bax均显著增加(P0.05),且2组显著高于3组、4组(P0.05)。综合得出,Gly-Gln对H2O2引起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早期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模型,研究L-茶氨酸对H_2O_2诱导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及其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取42日龄湘东黑山羊的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待细胞密度达到60%~70%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培养基中无额外添加物的对照组、添加800μmol/L H_2O_2的Ⅰ组、添加800μmol/L H_2O_2+4 mmol/L L-茶氨酸的Ⅱ组、添加800μmol/L H_2O_2+8 mmol/L L-茶氨酸的Ⅲ组和添加800μmol/L H_2O_2+16 mmol/L L-茶氨酸的Ⅳ组,每组3个重复。作用1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比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通路关键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9(Caspase-9)、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和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通过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I)联合染色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Ⅱ、Ⅲ和Ⅳ组)细胞晚期凋亡比率显著降低(P0.05),且细胞晚期凋亡比率随L-茶氨酸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2)通过RT-q PCR检测结果可知,与Ⅰ组相比,各L-茶氨酸添加组Caspase-3、Caspase-9、Apaf-1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L-茶氨酸对H_2O_2引起的山羊瘤胃上皮传代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反刍家畜瘤胃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抵抗体外培养猪脂肪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大豆异黄酮对猪脂肪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试验分别用含0、10、20、40μmol/L和80μmol/L异黄酮S(一种合成的大豆异黄酮)或三羟基异黄酮(GEN)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猪脂肪细胞48h,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FeSO4和H2O2溶液进行氧化处理1 h。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化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了1.61倍和2.74倍(P<0.01);与氧化对照组相比,添加10、20、40μmol/L和80μmol/L异黄酮S使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下降了24.62%(P<0.05)、20.03%(P<0.05)、37.88%(P<0.01)和41.20%(P<0.01);添加10、20、40μmol/L和80μmol/L GEN均显著降低了细胞内ROS水平(P<0.01)和MDA含量(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异黄酮S和GEN能通过抑制猪脂肪细胞的脂质过氧化、降低ROS产生,抵抗羟自由基对猪脂肪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外源NO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源NO对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硝普钠对100μmol/L CdCl2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P能显著缓解Cd胁迫对黑麦草植株造成的伤害,可明显提高黑麦草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胞间CO2浓度(Ci);抑制了Cd向地上部的转运,与100μmol/L SNP处理相比,50、200和400μmol/L SNP处理对黑麦草Cd胁迫的缓解作用明显降低。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NO作为化学诱抗剂,可以诱导黑麦草的抗逆性的增强,减轻和缓解Cd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怀孕大鼠的原代肝细胞,以Aroclor1254诱导肝细胞损伤,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分别处理损伤的肝细胞24~72h,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CYP450)的表达。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损伤的肝细胞后,肝细胞CYPIAl、CYP281及CYP2E1的表达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Aroclor1254是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肝细胞损伤的最适质量浓度,10μmol/L槲皮素是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的最佳保护浓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对损伤的怀孕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即时分离的肉鸡肝细胞线粒体培养液内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30、50μmol/L的Cu2+和200μmol/L GSH+50μmol/L Cu2+,孵育20min后,观察培养液中不同铜浓度对线粒体H2O2生成速率和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mol/L和50μmol/L的Cu2+能引起线粒体H2O2生成速率和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出现明显加快和降低(P〈0.05或P〈0.01),10μmol/L Cu2+组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谷胱甘肽可显著抑制50μmol/L Cu2+引起的变化(P〈0.01),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镉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10μmol/L的醋酸镉24 h.测定了细胞活力、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及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LDH、AST和ALT的释放量增加,5μmol/L和10 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细胞内GSH-PX活性降低,各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细胞内GSH含量升高,5 μmol/L和10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细胞内MDA含量升高,10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镉可致肝细胞损伤,并且氧化应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在奶牛泌乳期代谢旺盛,导致活性氧(ROS)大量产生,从而诱发氧化应激。辣木叶多糖(MLP)能有效清除ROS和自由基,但其是否具有缓解BMECs氧化损伤的潜力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MLP为添加剂,探究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B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首先将分离的BMECs置于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中培养2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以确定H2O2的适宜浓度;随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MLP溶液培养BMECs 2 h,以确定MLP适宜浓度;最终选用浓度为500μmol/L的H2O2和4 mg/mL的MLP用于本试验。试验设置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BMECs)、对照组2(BMECs+MLP)、损伤组(BMECs+H2O2)、保护组(BMECs+MLP+H2O2),每组3个重复。试验对BMECs中ROS数量、BMECs凋亡以及BMECs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ROS检测结果显示,MLP抑制了细胞内ROS的生成。2)Hochest33258染色结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MLP降低了BMECs的凋亡率,同时保持了细胞膜和细胞结构完整性。3)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MLP提高了BMECs中CAT、GSH-Px和SOD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综上所述,MLP可有效减缓BMECs凋亡,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