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与过瘤胃赖氨酸(RPLys)不同组合对奶牛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水平的RPMet和RPLys。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g/(d·头)(H);RPLys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g/(d·头)(H),共组成9个不同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组(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MM、H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在产奶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高,提高幅度达18.61%。3)在乳成分方面,各试验组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LM、HM、M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MM、HL、LM、ML、HH、HM、L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MH、MM、HL、LH、LM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在氮总排泄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低,降低幅度达11.00%。MM组粪氮、尿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MH、HL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各项试验指标,以25.0g/(d·头)RPMet+30.0g/(d·头)RPLys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cysteamine,CS)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135±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15、20和25 g/(d·头)CS。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7.27%、66.56%、55.4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97%、19.58%、11.25%。3)CS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4)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降低16.24%、22.66%、9.92%。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指标,CS添加量以20 g/(d·头)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C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不同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水平的CS和RPMet。CS添加水平分别为13(L)、15(M)、17 g/(d·头)(H),RPMet添加水平分别为23(L)、25(M)、27 g/(d·头)(H),共组成9个不同组合,分别为LL、LM、LH、ML、MM、MH、HL、HM、HH组(第1个字母为CS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在产奶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其中HL组提高幅度最大,较C组提高了19.76%。2)在乳成分方面,LL、LH、ML、MM、MH、HL、HM、HH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C组(P0.01),LH、HL、HH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C组(P0.01),ML、HH组乳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C组(P0.01)。3)在瘤胃MCP产量方面,HL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4)在氮总排泄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C组(P0.01);在氮表观消化率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综合考虑上述指标,以17 g/(d·头)CS+23 g/(d·头)RPMet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以HL组最高。2)各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高于C组,均以HL组最高,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低于C组,以HL组最低,与C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3)除LH组外,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和氮泌乳转化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以HL组最高;LL、ML、HL、LM、MM、HM、LH、MH、HH组总氮排泄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17.45%(P0.01)、18.79%(P0.01)、20.80%(P0.01)、10.41%(P0.01)、12.49%(P0.01)、15.22%(P0.01)、3.37%(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联合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g/(d·头)、CA 15g/(d·头)。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与过瘤胃蛋氨酸(RPMet)的不同添加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RPMet,Oo设置3个梯度,添加量分别为11.5(L)、13(M)、14.5(H)g/(d·头);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量分别为22.5(L)、25(M)、27.5(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奶牛的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有提高,其中MH、ML、LH、LM、HM组的MCP产量显著提高;试验组奶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有提高趋势,其中MH、HM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HH、MH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提高;MH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MCP产量以及各主要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以Oo 13 g/(d·头)、RPMet 27.5 g/(d·头)组合(MH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相近及泌乳期为(90±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组合的RPMet和CA,其中RPMet添加量分别为20(L)、25(M)、30(H)g/d;CA添加量分别为15(L)、18(M)、21(H)g/d,共分为LL、ML、HL、LM、MM、HM、LH、MH、HH 9个不同水平的添加量组合。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瘤胃MCP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HL组效果最好,瘤胃MCP产量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了29.31%(P0.01);试验组饲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以HL组效果最好(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奶牛瘤胃MCP产量和养分表观消化率,RPMet和CA的最适添加量组合为RPMet 30 g/d、CA 15 g/d。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荷斯坦泌乳早期奶牛1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基础日粮相同,但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前期60d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24g/头·d、过瘤胃蛋氨酸(RPMet)15g/头·d,试验后期60d添加RPLys48g/头·d、RPMet30g/头·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提高1.25kg,试验前期增幅达2kg(P<0.05),试验中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的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RPMet,Oo添加水平分别为11.5(L)、13.0(M)、14.5(H) g·(d·头)~(-1);RPMet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H) g·(d·头)~(-1),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产奶量方面,LL、HL、HM、MH、HH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高。乳成分方面,MH、HM组乳脂率极显著提高(P0.01);HM、HH组乳蛋白率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在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氮排泄方面,LL、ML、LM、MM、HM、LH、MH、HH组氮排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低。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H组[Oo 13.0 g·(d·头)~(-1)、RPMet 27.5 g·(d·头)~(-1)]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small peptides,SP)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45±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50、100和150 g/(d·头)SP。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38%、22.94%、12.2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3%、12.64%、7.53%;SP能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降低13.31%、15.01%、9.43%。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等指标,SP以添加100 g/(d·头)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的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与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RPMet,Oo添加水平分别为11.5(L)、13.0(M)、14.5(H) g·(d·头)-1;RPMet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H) g·(d·头)-1,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产奶量方面,LL、HL、HM、MH、HH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高。乳成分方面,MH、HM组乳脂率极显著提高(P<0.01);HM、HH组乳蛋白率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在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氮排泄方面,LL、ML、LM、MM、HM、LH、MH、HH组氮排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MH组最低。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H组[Oo 13.0 g·(d·头)-1、RPMet 27.5 g·(d·头)-1]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按照胎次、产奶日期、日产奶量一致的原则,选择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9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头牛,每头牛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过瘤胃氨基酸[过瘤胃蛋氨酸添加量20 g/(头·d);过瘤胃赖氨酸添加量27 g/(头·d)]。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①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极显著提高奶牛日产奶量3.63%(P0.01),极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4.49%(P0.01)。②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极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26.92%(P0.01),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经济效益增加2.30元/(头·d)。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能够提高高产奶牛产奶量,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和过瘤胃赖氨酸(RPLys)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105±15) d]相近,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组合的Oo和RPLys。其中,Oo设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11.5(L)、13.0(M)、14.5 g/(d·头)(H); RPLys设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 g/(d·头)(H),共组成9个组合,分别为LL、LM、LH、ML、MM、MH、HL、HM、HH组(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的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以MM组最高。2)各试验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不同程度地高于C组,且以MM组最高,极显著高于C组(P0.01);各试验组的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C组(P0.01),以M M组最低。3)各试验组的乳氮、氮沉积和氮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且均以MM组最高; LL、LM、LH、ML、MM、MH、HL、HM、HH组总氮排泄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6.63%(P0.01)、9.29%(P0.01)、7.73%(P0.01)、11.81%(P0.01)、18.21%(P0.01)、15.06%(P0.01)、10.83%(P0.01)、11.27%(P0.01)和6.95%(P0.01),以MM组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联合添加Oo和RPLys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降低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以上各指标,最佳组合为Oo 13.0 g/(d·头)、RPLys 30.0 g/(d·头)。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CS)和酵母培养物(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补饲添加3个水平的CS(L:17.5 g/d,M:20 g/d,H:22.5 g/d)和YC(L:90 g/d,M:100 g/d,H:110 g/d),共有LL、ML、HL、LM、MM、HM、LH、MH和HH 9个不同水平组合,测定不同组合的瘤胃MCP产量和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试验组能提高瘤胃MCP产量,其中HM组奶牛瘤胃MCP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6.53%(P0.01),效果最好;试验组日粮干物质、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MCP产量、养分表观消化率,CS和YC的最佳添加量组合分别为每头22.5、100 g/d。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体况良好,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奶牛饲粮中分别添加0、10、13和16 g/(d·头)牛至油。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77%(P0.01)、16.14%(P0.01)、6.99%(P0.05)。2)在产奶量方面,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0%(P0.05)、8.36%(P0.05)、5.00%(P0.05);在乳脂率方面,试验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乳体细胞数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以试验2组最低。3)在总氮排出量方面,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84%(P0.01)、11.14%(P0.01)、4.72%(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牛至油具有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提高产奶性能及降低氮排泄的作用。综合考虑上述指标,奶牛饲粮中牛至油的最适添加量为13 g/(d·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桂醛(CA)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用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12、18和24 g/(d·头)肉桂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22%、17.62%、10.49%。2)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80%、12.15%、6.48%;试验1、2组的乳脂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各试验组氮总排泄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76%、14.13%、7.39%。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以及氮总排泄量等指标,奶牛饲粮中肉桂醛的适宜添加量为18 g/(d·头)。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A、B两组(n=1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奶牛场原有基础日粮+2%脂肪粉;B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2%过瘤胃葡萄糖。结果表明,与A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后显著增加了奶牛产奶量(P<0.01),平均提高8.71kg/d;过瘤胃葡萄糖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干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过瘤胃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RPMet)与过瘤胃赖氨酸(rumen-protected lysine, RPLys)的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产奶量、泌乳期[(90±15) d]、胎次、年龄、乳成分、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各组饲喂相同饲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RPMet和RPLys,RPMet添加量分别为22.5(L)、25.0(M)、27.5(H)g/(d·头);RPLys添加量分别为27.5(L)、30.0(M)、32.5(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血液生化指标方面,MM、ML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HH、MM、MH、LH、LM、ML、HL、LL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MM、MH、LL、HM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MM、LL、HL组粗蛋白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MM、MH、HH、LL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MM、HH、MH、HM、LL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综合各项试验指标,以RPMet 25.0 g/(d·头)+RPLys 30.0 g/(d·头)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稀土(RE)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相近(45±15 d)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稀土0、20、35、50 mg。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RE能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提高幅度以试验2组较显著(P0.05);试验组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9.77%、17.25%;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05%、14.73%、11.55%;RE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或P0.01),以试验2组最低;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降低3.40%、14.11%、11.38%。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等指标,RE添加量以每千克体重35 mg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A、B两组(n=1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奶牛场 原有基础日粮+2%脂肪粉;B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2%过瘤胃葡萄糖.结果表明,与A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后显著增加了奶牛产奶量(P<0.01),平均提高8.71kg/d;过瘤胃葡萄糖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干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过瘤胃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Lys)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试验Ⅰ组添加10 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 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 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