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配方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后3月内的复发率情况。方法 将6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Ⅱ-Ⅲ级(心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中药饮片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中药配方颗粒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苓桂术甘颗粒,中药饮片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苓桂术甘饮片,对照组单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中药配方颗粒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5%,复发率为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后中药配方颗粒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血液中BNP浓度明显降低(P<0.01);中药配方颗粒组与饮片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方颗粒组与饮片组疗效相当。结论 苓桂术甘配方颗粒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Ⅱ-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血浆BNP含量,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副作用少,3个月内复发率低, 服用方便,临床安全性及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八珍汤加味联合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中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直肠前突(中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与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STARR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八珍汤加味联合STARR术治疗,疗程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主症及肛门梗阻感、肛门坠胀感次症评分和直肠前突深度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主次症状评分及直肠前突深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八珍汤加味联合STARR术能够显著减轻直肠前突(中气亏虚证)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味对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抑郁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诊治的PSD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内科治疗,配合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2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1个月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等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8%(P<0.05)。结论 对PSD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心理疏导,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有助于降低其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情绪、稳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口服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B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 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54%(P<0.05);治疗组可以降低临床症状积分、IBS-BSS积分,升高IBS-QOL积分(P<0.05),且治疗组改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以降低血清5-HT、VIP、SP水平(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脾升陷汤加味治疗IBS-D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肠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梁群  付嘉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9,39(10):1263-1266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加味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48 h后,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血管活性药用量(norepinephrine, NE)、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 LAC)、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mixed venose blood, SCV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significance of ven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 Pcv-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联合应用西医常规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低灌注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确切,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脂、降低炎性水平达到提高脑神经功能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3个月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恢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清毒汤对保护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 RRF)、改善营养状况及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以岭医院收治并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MHD和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清毒汤,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RF、日均尿量、营养状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RF及日均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RRF及日均尿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C、MAMC、TSF、BM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营养良好者明显较对照组多,重度营养不良者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在MHD和基础治疗之上加用参芪清毒汤,可以保护患者的RRF,改善营养状况和中医证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直肠癌术后脾胃气虚证患者行FOLFOX-7化疗期间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对化疗增效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直肠癌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观察组行FOLFOX-7化疗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OX-7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指标,记录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t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生物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神疲、纳呆、便溏及中医证候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7.14%和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3+/CD4+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aF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及中性粒细胞降低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7化疗期间联合加味四君子汤用于直肠癌脾胃气虚证TME术后治疗,能显著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加味四君子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为肝脾不和,临床常见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证型。王小娟教授根据临床观察提出肝郁水逆之证型,并以苓桂芥甘汤为主方,根据患者情况加减温阳化饮、疏肝行气之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郁水逆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祛痰三种中医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在运用改良Matsui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108只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络生骨组、补肾组、活血组、祛痰组共6组,每组18只,通络生骨组、补肾组、活血组、祛痰组分别给予通络生骨胶囊、右归饮、桃红四物汤和苓桂术甘汤灌胃,其余各组则灌服同容量生理盐水。在实验第2周,第4周,第8周分别抽血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2、4、8周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在第2周时,通络生骨组、活血组、祛痰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得到下降(P<0.05),其中又以通络生骨组、活血组改善更明显,该两组在实验第8周时恢复至正常白兔水平(P>0.05)。补肾组在实验第2周时较模型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至第4周时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较右归饮、苓桂术甘汤能迅速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指标,右归饮、苓桂术甘汤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它途径相关,提示补肾、活血、祛痰三种中医治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将60例脾虚证及60例伤食证小儿泄泻病患儿分别随机分入脾虚证治疗组、脾虚证对照组及伤食证治疗组、伤食证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对应的三字经推拿手法,对照组予口服蒙脱石散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同时两组均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脾虚证泄泻患儿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主症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主症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食证泄泻患儿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主症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主症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虚证和伤食证泄泻患儿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字经推拿手法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减轻了泄泻症状,减少了药物的使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鼻渊舒丸治疗脾气虚弱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鼻渊舒丸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口服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基础对照组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均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 在改善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上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优于基础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渊舒丸对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辨证用药效果优于未辨证分型用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66例予以自血疗法治疗者为A组,66例予以梅花针治疗者为B组,68例予以梅花针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者为C组,对比分析3组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评分、免疫功能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及CD4+/CD8+值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复发率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改善免疫功能,并且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拟加味酸枣仁汤对失眠肝血亏虚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54例予常规治疗的肝血亏虚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56例给予自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的失眠肝血亏虚证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PSQI、ISI、肝血亏虚证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SQI、ISI、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眠肝血亏虚证患者采取自拟加味酸枣仁汤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即桥接治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桥接治疗法)、对照组53例(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循环梗死血管(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率91.49%,对照组前循环梗死血管再通率50.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4 d、治疗28 d、治疗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根据mRS标准,观察组的预后良好87.23%,对照组预后良好52.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优于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