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我们在1977~1978年的试验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青草粉作为饲料源的可能性及其效益,在1980~1981年,进行了利用青草粉配合颗粒饲料饲养青鱼、草鱼、团头鲂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青草粉配制鱼用颗粒饲料是解决当前养鱼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有关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试验。以鱼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作为试验饲料的参考标准,用酪蛋白为基础饲料,加入不同水平的某一氨基酸及恒量的维生索、无机盐等制成颗粒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对五种必需氨基酸适宜需要量范围(克/公斤饲料),精氨酸为20.4~20.8;亮氨酸为20.2~21.7;组氨酸为6.O~6.2;赖氨酸为18.6~19.8;异亮氨酸为14.6~14.7。  相似文献   

3.
青鱼、草鱼、团头鲂的肌肉及有关天然饲料的生化组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阐述不同生长阶段的青鱼、草鱼、团头鲂的肌肉及与这三种鱼食性有关的天然饲料生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鱼的肌肉中以水分含量最高,蛋白质、脂肪、灰分、醣依次减少。三种鱼处在不同生长阶段(即夏花、一龄鱼、二龄鱼和食用鱼),其肌肉生化组成特点是:水分随鱼体生长逐渐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青鱼r=-0.88,草鱼r=-0.94,团头鲂r=-0.93;脂肪含量随鱼体生长逐渐增加,青鱼和团头鲂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和r=0.94,雨草鱼的相关系数r=0.47,不显著;蛋白质、鱼、灰分含量的交幅不大,趋于相对稳定。三种鱼的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必需氨基酸含量(干重计)为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以食用鱼阶段相比较,青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51.5%,草鱼和团头鲂的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氦基酸总量的50%和46.7%,均可称得上高质量的完全蛋白质。青鱼的天然饲料(干物汁),螺蛳的蛋白质含量为53.18%,脂肪5.0%,醣17.3%;黄蚬的蛋白质含量为48.68%,脂肪10.15%,醣31.5%;草鱼的天然饲料(干物汁),宿根黑麦草的蛋白质含量为31.62%,脂肪6.43%,醅38%;苦草的蛋白质含量为18.89%,脂肪2.79%,醣36.22%。在这些天然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组分种类齐全,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50%左右;饲料的能量蛋白比(C/P比),螺蛳为61.4,黄蚬为84.64%,宿根黑麦草为107.13%,苦草为129.96。实验证明,这四种天然饲料的蛋白质,脂肪,醣的含量和C/P比,与青鱼、草鱼、团头鲂的营养需求相适应,可称为优良的天然饲料。本研究为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学研究及鱼用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青鱼天然饲料的不足,寻找新的饲沅,我们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1978年又以较大的规模在青浦县西岑公社养殖场,继续进行配合饲料饲养青鱼的试验。这次试验的目的:1.比较三种配合饲料的饲养效果;2.研究提高二令青鱼成活率的途径。一、三种饲料配方饲养效果的比较和评价Ⅰ号配方:鱼粉35%;豆并粉47.5%;大麦粉15%;酵母粉1%;矿物混合剂1.5%,卵磷脂100毫克/公斤饵料,维生素混合剂微量。  相似文献   

5.
从饵料选择、饲养密度和池塘水面3个方面对北疆地区池塘主养团头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选A和B两种饲料都能很好地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团头鲂的平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95.70%和187.70%;团头鲂在饲养密度为325.6~597.0 kg/hm2时生长较快;在水面较大的池塘中,团头鲂呈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头。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青鱼、团头鲂鱼种生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等对数间距法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的盐度半致死值,以及采用盐度梯度饲养试验,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盐度的最■生长值、初始生长值、初始摄食值和适宜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7.
青鱼配合饲料中可消化能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制配合饲料投喂青鱼夏花鱼种,饲料中醣含量为30%固定值,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设计一个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青鱼配合饲料的可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最适需要量。结果得出,每公斤饲料可消化能为3560~3911千卡,饲料可消化能量·蛋白比(DE/P)为9.77~11.8千卡/克蛋白最适宜;试验还证明,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可获得节约饲料蛋白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青鱼,团头鲂鱼种生态,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对数间距法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的盐度半致死值,以及采用盐度梯度饲养试验,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盐度的最适生长值,初始生长值,初台摄食值和适宜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的脂肪肝形成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团头鲂鱼种为对象,设计了10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用以诱发团头鲂脂肪肝的产生并研究其防治方法。通过对团头鲂生化指标测定和肝组织学观察,发现在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组,缺乏胆碱时团头鲂产生较严重肝细胞脂肪浸润现象。每千克饲料添加1000毫克胆碱,可防止脂肪肝出现。高油脂细不添加胆碱亦出现肝脂肪浸润。缺乏无机磷也诱发了肝组织异常。高动物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饲料,未添加胆碱,脂肪肝现象严重。而以高植物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饲料饲养团头鲂,即使不添加胆碱,亦不会产生脂肪肝。此外,本文对团头鲂脂肪肝的形成及防治途径亦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卤虫无节幼体(Arternia nauplii)和配合饵料的饲喂效果,分别采用两种饵料饲养30日龄的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75d,比较存活、生长和全鱼成分。结果表明,卤虫组的存活率较高(≥52%),显著高于配合饵料组(14%~21%);配合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GW)为2 916.8%~3 998.7%,特定生长率(SGR)为4.5~5.0,生长效果优于卤虫组(GW为1 826.5%~2 101.7%,SGR为3.9~4.1);全鱼成分测定,卤虫组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72.7%、19.5%、4.7%、3.0%,配合饵料组的分别为70.5%、18.7%、5.8%、3.5%,两组没有显著差异。适当延长饲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时间,然后采用配合饵料进行饲养,能提高存活率并获得较好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田芊芊  胡毅  毛盼  谢俊  方波  彭慧珍 《水产学报》2016,40(9):1330-1339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青鱼幼鱼[初始质量(5.90±0.03)g]生长、肠道修复及抗急性拥挤胁迫的影响,实验以青鱼正常鱼粉组(20%)为对照组,10%鱼粉组为负对照组(I_0组),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0.05%(I_(0.05)组)、0.1%(I_(0.1)组)、0.2%(I_(0.2)组)、0.4%(I_(0.4)组)牛磺酸,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8周。饲养实验结束后,参考生长结果,选择对照组、I_0组、I_(0.1)组、I_(0.4)组进行急性拥挤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I_0组增重率显著下降,随着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水平的升高,青鱼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牛磺酸添加量为0.1%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②相对于对照组,I_0组的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降低,添加牛磺酸使绒毛高度升高、隐窝深度降低,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多;③急性拥挤胁迫使青鱼幼鱼血清史质醇、血糖、血清溶菌酶(LSZ)、补体C3、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胁迫2 h或者8 h。在整个胁迫期间,I_0组史质醇和血糖含量高于其他各饲料组,I_0组溶菌酶、补体C3、SOD和GSH均低于其他各饲料组。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青鱼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结构、增强青鱼的抗急性拥挤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无机盐、4%无机盐、4%无机盐+1%复合维生素、6%无机盐,与投喂螺蛳组进行饲养1龄青鱼鱼种对比试验.经过33d的饲养,添加4%无机盐+1%复合维生素组青鱼增重率、饲料转换率最高,分别为112.74%、126.65%,饲料系数最低,为0.79.  相似文献   

13.
在相同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无机盐、4%无机盐、4%无机盐 1%复合维生素、6%无机盐,与投喂螺蛳组进行饲养1龄青鱼鱼种对比试验.经过33d的饲养,添加4%无机盐 1%复合维生素组青鱼增重率、饲料转换率最高,分别为112.74%、126.65%,饲料系数最低,为0.79.  相似文献   

14.
以豆粕、菜籽粕、棉仁粕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饲料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和团头鲂(Megalabrama amlycephala Yih)鱼种,经两年试验,在群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上都十分相似,而用棉仁粕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饲料饲养青鱼种,每生产1Kg鱼消耗的饲料蛋白明显低于豆粕和菜籽粕为主要蛋白源组,且饲养的鱼体质健壮,品味鲜美,经测定棉酚在鱼肉的含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棉仁粕养鱼既安全又有效,而且价格低廉,完全可以和豆粕、菜籽粕相媲美,应该提倡和推广用棉粕为主要蛋白源在配合饲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20%~30%时,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的蛋白酶变化规律类似于肠道;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但饲料中蛋白(30%,35%)和脂肪(8%,11.5%,15%)含量较高时,淀粉酶活性较稳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但在蛋白含量(30%,35%)和脂肪含量(8%、11.5%,15%)的6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含量分别为4.5%、8%和11.5%时,饲料的蛋白含量对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草鱼饲料中蛋白含量为30%和脂肪为8%(即蛋白能量比21.7 mg/kJ)的试验组草鱼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王林  胡荣  瞿永前 《畜禽业》2011,(12):22-23
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72头,分为4组,每组18头,公母各半,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猪。试验1、2、3和4组分别饲喂混合饲料+中草药组方1(中草药1组)、混合饲料+中草药组方2(中草药2组)、混合饲料+抗生素(抗生素组)和混合饲料(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测定生长肥育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中草药组日增重较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9.02%~10.63%(P<0.05)和15.27%~16.98%(P<0.01);节省饲料7.85%~8.77%和13.35%~14.20%;背膘降低6.3%~7.8%(P>0.05),眼肌面积提高13.65%~14.81%(P<0.05),瘦肉率提高3.48~3.93个百分点(P>0.05);大理石纹评分提高9.38%~12.50%(P<0.05)和12.90%~16.13%(P<0.01);失水率降低3.75~4.79个百分点(P<0.01);肌肉剪切力值降低8.47%~10.06%和7.79%~9.83%;粗脂肪提高18.53%~19.12%(P<0.01)和16.59%~17.16%(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零换水养殖水体中饲料蛋白水平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投喂4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生物絮团试验组(BF-20%、BF-25%、BF-30%、BF-35%)以及1个投喂35%蛋白的循环水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初始体重为(6.06±0.01)g团头鲂幼鱼25尾,养殖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BF-30%和BF-35%组和对照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显著高于BF-20%组(P0.05),各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肠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BF-20%组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零换水条件下饲料中35%蛋白水平减少至25%并不影响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团头鲂养殖目前在池塘中以混养方式为主。由于受到饲料和鱼病等因素的影响,养殖产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常规的养殖种类中,团头鲂经济价值仅次于青鱼,因  相似文献   

19.
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华  严安生  高强 《水产学报》2008,32(2):242-248
通过生长饲养试验研究史氏鲟幼鲟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以Ca(H2PO4)2·H2O为磷源,配制含磷水平分别为0.18%(对照组),0.40%,0.71%,0.98%,1.38%和1.66%的6组等能等氮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体质量约为4.7 g的幼鲟.经过8周的饲养后,对生长、饲料效率、成活率、幼鲟肌肉常规组成及脊椎骨灰分和钙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磷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直至0.98%组达最大,然后随着饲料磷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添加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磷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磷含量在0.71%~1.66%之间时,脊椎骨中灰分、钙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试验组(P<0.05).经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为维持史氏鲟幼鲟最佳生长和骨骼磷水平,饲料中磷的需要量为0.88%~1.00%(占干饲料).  相似文献   

20.
将30日龄、体质量约4.7g的青鱼放养在12个网箱中,每箱4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3%、0.6%和1.2%壳寡糖的饲料50d,每种饲料3个重复,研究壳寡糖添加量对青鱼血清特定生化指标、肝和肠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3%壳寡糖组青鱼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0.6%壳寡糖组青鱼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0.3%组的肝IL-2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6%壳寡糖组的肝IL-2和IL-8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促进青鱼幼鱼肝和肠白介素的表达,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血脂含量,其中以添加0.6%壳寡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