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调环酸钙对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及安全性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豫麦49’为材料,返青后施用不同剂量的5%调环酸钙EA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150~ 600 g/h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和茎壁厚度。调环酸钙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300 g/hm2和5%调环酸钙EA 300 g/hm2+0.01%芸苔素内酯SL 150 mL/hm2的产量较高,分别达7410.0 kg/hm2和7560.0 kg/hm2,较对照(CK)分别增产10.7%和13.0%。5%调环酸钙EA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建议在小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调环酸钙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调环酸钙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应用不同剂量的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在襄阳和东明等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施用调环酸钙10%泡腾颗粒剂10~100 g/667 m2,可矮化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并能增加穗长,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其中,施用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50 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在襄阳和东明两地产量分别达476.36 kg/667 m2和570.85 kg/667 m2,比对照分别增产13.27%和11.80%。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各用量均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3.
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在小麦上的应用潜力,选用小麦品种皖麦68和郑麦9023,分别在拔节前1周左右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结果表明,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1 500~2 100 g/hm2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增大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并能提高光合速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其中,皖麦68施用2 100 g/hm2和郑麦9023施用1 500 g/hm2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的产量最高,分别达6 678.75、7 666.80 kg/hm2,比各自对照(CK)分别增产9.89%和11.29%。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控长和增产作用明显,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调环酸钙对小麦生长的调控作用和对小麦的安全性,设置不同剂量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分别在息县和郸城县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前施用调环酸钙10%泡腾颗粒剂150~1 500 g/h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并能增加穗长、千粒重和提高产量。其中,施用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1 500 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在息县和郸城县两地产量分别达8 109.52 kg/hm~2和8 709.52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13.92%和16.21%。各用量10%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5.
刘世杰 《河南农业》2014,(17):41-41
<正>一、播前准备(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如周麦22、众麦1号、豫麦49~198、豫农035等。(二)秸秆还田对前茬种植玉米的地块,要结合收获将秸秆粉碎还田。(三)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4~5m3,尿素20kg,过磷酸钙100kg,钾肥20kg,硫酸锌2kg;或用45%复混肥(氮15%、磷15%、钾15%)65~70kg。氮肥要犁沟深施,磷肥部分底施部分撒垡头(70%掩底、30%撒垡头),有机肥、钾肥及锌肥  相似文献   

6.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化学调控剂"麦巨金"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麦巨金"的小麦平均株高比对照矮8.8cm,第1、第2、第3、第4及穗下节间分别减少3.2cm、2.3cm、1.6cm、1.3cm与0.4cm,显著提高了小麦茎秆抗倒能力;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万穗/667m2、1.6粒与1.7g,产量比对照增加66.3kg/667m2,增产11.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在云南省保山市进行了小麦栽培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作用顺序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密度>氮肥施用期>钾肥施用量。磷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在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磷肥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在山区通过增施磷肥来增加产量是一项高产、低耗的措施,但同时还必须配合增施尿素和适当增加密度,以发挥其更大的增产作用。优化措施方案筛选结果表明,要获得高产,其氮肥施用期以分蘖肥50%+拔节肥50%和分蘖肥50%+种肥50%的施肥方式为最好。产量250~270 kg/667 m2的组合优化方案为:密度14.54万~15.84万株/667 m2,施尿素37.31~39.91 kg/667 m2、普钙43.27~49.77 kg/667 m2、硫酸钾9.93~12.10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分蘖肥50%+拔节肥50%。产量在230~250 kg/667 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12.15万~13.05万株/667 m2,施尿素37.81~39.62 kg/667 m2、普钙41.36~45.87 kg/667 m2、硫酸钾8.27~9.77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产量210~230 kg/667 m2的措施优化组合为:密度11.39万~12.16万株/667 m2,施尿素35.87~37.41 kg/667 m2、普钙36.32~40.15 kg/667 m2、硫酸钾8.74~10.02 kg/667 m2,尿素施用期为种肥50%+分蘖肥50%或种肥30%+分蘖肥20%+拔节肥50%。  相似文献   

8.
水稻拔节前施用5%调环酸钙的抗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前10 d,用5%调环酸钙375 g/hm2,对水225 kg/hm2,均匀喷雾。施用后15 d与未施用5%调环酸钙空白区有明显高度差异,至抽穗期成熟期都一直表现比空白区株高明显矮,且施用5%调环酸钙区冠层整齐,抗倒伏,秸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都较高,比对照增产11.58%。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度在界首市进行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洛麦23、新麦26早熟2~3 d,豫麦69较晚熟。9个参展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6 568.5~9 582.0 kg/hm2,其中周麦26居参试第一,产量为9 582.0 kg/hm2。在抗倒性方面,周麦系列抗倒能力较强,鑫麦8号、新麦26抗倒能力略差。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用优良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推广郑麦7698、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力争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二、科学施肥整地(一)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加氮肥用量,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1.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40~45 kg/667 m~2,硫为3~5 kg。2.中高产麦田。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500 kg的麦田,底肥用量为35~40 kg/667 m~2,硫为3~5 kg。  相似文献   

11.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试验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宜阳县种植的旱地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二、试验地情况试验示范基地设在宜阳县国营农场,土壤为褐土,肥力上等,地块平坦,肥水条件良好。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单产平均500kg以上。小麦播种前,机耕一次,结合整地,亩施底肥施用农家肥3000kg/667m~2,小麦专用复合肥料45%(25-15-5)50kg/667m~2。三、参试品种周麦22(1);周麦23(2);焦麦668(3);洛麦21(4);洛麦22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促进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利用,试验以豫麦49和新麦18号做为对照品种,对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灌浆和光合规律、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周麦22号产量的主要贡献来自千粒重(46.5 g)和穗粒数(34.7粒)的协同提高;冬前大分蘖较多和成穗率(47.3%),减少了无效分蘖对养分的消耗;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及较低的气冠温差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灌浆强度(1.27 g/d·千粒);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扬花期可溶性蛋白含量(69.40 mg/g)较高表明周麦22号具有较强的源叶碳氮代谢活性;另外,周麦22号在灌浆中期SOD含1 752.4 U/g,显著高于豫麦49和新麦18号。周麦22号良好的生理生化特性,保证了源、库、流协调高效,为周麦22号高产、抗病、抗逆、广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茅台酒丢糟有机肥的肥效及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施用丢糟活性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和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产量以施用无机肥大于施用茅台酒丢糟活性有机肥,再大于纯施清粪水。无机肥施用量最大(每667m2施尿素21.6kg 普钙35kg 硫酸钾12.8kg)的处理,高粱产量最高,达330.2kg/667m2;茅台酒丢糟有机肥施用量最大(160kg/667m2)的处理,高粱产量为290.1kg/667m2;每667m2纯施清粪水2000kg,高粱产量达283.5kg/667m2;不施肥的高粱产量最低,仅为166.8kg/667m2。与不施肥相比,无机肥、丢糟有机肥、纯清粪水处理的高粱产量分别增产163.4kg/667m2、120kg/667m2和116.7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97.96%、71.94%和69.9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开麦22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周麦18作母本,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在2011~2013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237.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25%。在2013~201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45.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0%。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通过对开麦22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描述,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通过对2003-2013年黄淮南片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的产量3因素、容重及其亲本来源进行搜集分析,结论如下: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主要特征是成穗数约630万/hm2,穗粒数约35粒,千粒重45 g,容重约800 g/L;适当减少穗粒数,可以提高成穗数、千粒重和容重,对产量和品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03-2013年在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亲本中,周麦9号、新麦9号、豫麦18、周麦13和周麦16被用作亲本次数5~8次,可以被认为是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7.
探清优质小麦豫农516在南阳市的适宜播量,为豫农516的科学播种提供参考,开展豫农516播量10kg/667m2、12.5kg/667m2和15kg/667m2共3个播量水平的种植试验,对比分析小麦群体结构、抗逆性表现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播量为10kg/667m2时产量最高,为448.14kg/667m2,且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许昌市小麦新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度田间试验中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并总结许昌市多年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在2009-2010年度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半冬性小麦品种洛麦23、泛麦8号、周麦22、周麦24、矮抗58、豫农416和淮麦25,弱春性品种周麦23达到了高产水平(7 500 kg/hm2)。本研究为许昌市小麦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周麦22在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的用量及分配比例,试验研究周麦22在不同氮肥量及不同分配比例下的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周麦22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小麦/玉米一体化全年施氮量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周麦22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农技服务》2012,(3):292+294
为了摸清调环酸钙5%泡腾片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五优稻四号为材料进行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茎叶喷施21~24 g/667 m2的调环酸钙5%泡腾片制剂量可显著缩短穗下第4、第3节间长,增加穗实粒数,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具有防止水稻倒伏和增加水稻产量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