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两个试验旨在评估保育猪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标准回肠可消化(SID)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试验配方确保赖氨酸作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试验1中(饲养体重阶段为6~10 kg),255头保育仔猪(PIC 327×1050,初始体重为6.3±0.15kg,平均数±标准差)按栏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7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栏饲养6至7头仔猪。6个处理的SID赖氨酸水平均为1.30%,但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4.7%、16.5%、18.4%、20.3%、22.1%和24.0%,试验为期14天。试验2中(饲养体重阶段为11~20 kg),1088头保育仔猪(PIC 337×1050,初始体重11.2±1.35 kg,平均数±标准差)按保育猪的平均体重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栏饲养24至27头仔猪。7个处理的配方均含30%玉米干酒糟且SID赖氨酸水平均为0.97%,但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4.5%、16.5%、18.0%、19.5%、21.0%、22.5%和24.5%,试验为期21天。试验结果统计采用含异残差的一般线性混合模型。竞争异方差模型包括折线线性(BLL)、折线二次(BLQ)和二次多项式(QP)模型。试验结果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来选择最佳模型。在试验1中(体重6~1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随着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的提高,保育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提高(呈线性,P0.05)。在仔猪平均日增重方面,最佳模型是二次多项式,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3.9%(95%置信区间:[14.7%,24.0%])。在仔猪料重比方面,最佳模型是折线线性,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0.4%(95%置信区间:[14.3%,26.5%])。在试验2中(体重11~2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随着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的提高,保育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提高(呈二次方式,P0.05)。在仔猪平均日增重方面,最佳模型是二次多项式,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1.2%(95%置信区间:[20.5%,21.9%])。在仔猪料重比方面,折线线性和二次折线模型都比较适合,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6.6%(95%置信区间:[16.0%,17.3%])和17.1%(95%置信区间:[16.6%,17.7%])。总结:在试验1中(体重6~1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0.4%,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3.9%。在试验2中(体重11~2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16.6%,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1.2%。这些结果表明,NRC(2012)的推荐标准可能低估了体重11~20 kg阶段保育仔猪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开展4个试验旨在评估7~14kg仔猪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需要量。试验一,294头平均体重为6.8kg的仔猪按体重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仔猪。试验持续28天,仔猪1~14天饲喂试验饲粮,15~28天饲喂相同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15,1.23,1.30,1.38,1.45,和1.53%。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其中含有10%乳清粉,4.5%的鱼粉,代谢能浓度为3.37 Mcal/kg。试验结果表明,0~14天仔猪平均日增重随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1.15%~1.30%)的升高显著提高(二次曲线,P0.001),但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超过1.30%后日增重没有显著变化,饲料转化效率随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线性,P0.001)。试验二至四,试验分为5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22,1.32,1.42,1.52和1.62%,试验持续14天。试验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代谢能浓度为3.45 Mcal/kg,每个饲粮都含有30%的豆粕和7%的乳糖。其中,试验二,840头平均体重为7.6kg的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结果表明,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从1.22%提升到1.42%,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提高(二次曲线,P0.01);当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达到1.52%和1.62%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改善。试验三,1260头平均体重为8.5kg的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饲喂器,每个饲喂器42头仔猪。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从1.22%提升到1.32%,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改善(二次,P0.02);当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提高到1.42%和1.52%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只轻微改善。试验四,770头平均体重为7.4kg的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2头仔猪。试验结果表明,随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水平的提高,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二次曲线,P=0.05),且1.32%和1.42%组获得最大的体增重。随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线性,P0.001),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线性,P0.001;二次曲线,P=0.02)。综上,试验结果表明NRC1998推荐的5~10kg仔猪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1.19%)不能满足7~14kg仔猪最佳生长需要量。通过一次直线斜率分析,以平均日增重为评判指标,7~14kg仔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为1.30%,以饲料转化效率为评判指标,则为1.37%,或者按能量计算,则每Mcal代谢能至少3.86克和4.18克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通过二次折线分析,以平均日增重为评判指标,7~14kg仔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为1.37%,以饲料转化效率为评判指标,则为1.54%,或者按能量计算,则每Mcal代谢能至少4.19克和4.92克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日粮条件下20~75 kg生长猪(20~50、50~75 kg 2个阶段)标准回肠可消化异亮氨酸(SID Ile)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 Lys)的适宜比例。试验一选取108头体重为(21.48±0.50)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高氮日粮组)、低氮日粮高SID Lys组和低氮日粮低SID Lys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研究SID Lys的限制性水平。试验二以试验一的限制性SID Lys水平设计日粮,选取180头体重为(21.46±0.48)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个体重阶段日粮SID Ile:SID Lys设为5个不同水平,以研究其适宜比例。结果表明:试验一中低氮日粮低SID Lys组猪的耗料增重比(F: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氮日粮高SID Lys组(P0.05);在试验二中,当日粮SID Ile∶SID Lys分别为0.48和0.56时,20~50、50~75 kg生长猪获得最大的日增重(ADG)和最佳的F:G。综上所述,20~50、50~75 kg生长猪日粮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4%和12.4%时,其适宜的日粮SID Ile:SID Lys别为0.48和0.56。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消化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2×3因子设计,以消化能(3500 kcal/kg 与3400 kcal/kg)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1.10%、1.25%和1.40%)为两个主效应.选用288头23日龄断奶健康的杜X长X大三元杂交仔猪[初始体重(6.64±0.39)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低消化能水平相比,高消化能组显著提高了仔猪日增重(4.6%)和饲料转化率(8.9%)(P<0.01),降低了日采食量(5%)(P<0.01).日粮消化能水平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也相应提高(P=0.04).高赖氨酸比低赖氨酸组日增重提高12.4%,饲料转化率也提高5.3%(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日采食量和腹泻率影响并不显著.消化能与赖氨酸互作对试验猪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及腹泻率交互作用不明显.综合考虑,日粮消化能水平为3500 kcal/kg,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1.25%时,断奶仔猪发挥最大的生长性能,日增重最大,饲料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10~25 kg仔猪赖氨酸(Lys)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检索了1990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仔猪Lys需要量的研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共17篇文献被纳入研究。用二次曲线(QC)模型、线性平台(LP)模型和曲线平台(CLP)模型估计了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 Lys)需要量。结果表明:LP模型估计得到的SID Lys需要量较低,而QC和CLP模型的估计值较高且基本一致。其中,饲粮SID Lys含量变化不影响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QC=0.828 0,Plinear=0.584 4);以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为因变量,SID Lys含量为自变量,用QC模型估计得出10~25 kg仔猪饲粮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280%(P0.000 1)和1.260%(P0.000 1)。饲粮类型以及遗传背景等因素影响SID Lys需要量。其中,玉米-豆粕饲粮和非玉米-豆粕饲粮的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307%(P=0.005 0)和1.138%(P=0.000 1);中国地方猪种和瘦肉型猪种的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060%(P=0.001 2)和1.334%(P=0.004 3)。综上,为满足10~25 kg仔猪达到最佳生长性能,饲粮SID Lys需要量为1.230%~1.280%,同时应考虑饲粮类型以及猪的遗传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冯佩诗 《广东饲料》2012,(10):36-36
通过两个为期21天的试验旨在确定生长猪饲喂玉米和非玉米基础饲粮的最佳的标准回肠可消化(standardized ilealdigestible,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在两个试验中主要的效应变量为:日均增重(ADG)和血浆尿素氮(PUN)含量,并通过折线逼近法确定最佳SID色赖比。试验一评估了饲喂玉米基础饲粮的生长肥育猪最适SID色赖比。为保持饲粮的SID低色赖比,饲粮主要由玉米组成,以及少量加拿大豌豆以和玉米蛋白粉。试验一将120头初始重为25.73±2.46 kg的杂交猪按性别和初始重分为5个不同SID色赖比的处理组,前4个处理组各5个重复,第5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猪。在饲粮中添加色氨酸配制成不同SID色赖比(12.77%、14.07%,、15.50%、16.91%和17.94%),中赖氨酸含量恒定在0.66%,且为生长猪赖氨酸需要量的8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SID色赖比从12.77%升高到17.94%,ADG呈线性(P<0.001)和二次曲线(P=0.009)升高,由此得出的最佳SID色赖比为15.73%(P<0.001)。PUN浓度(10.43、9.30、8.21、8.55和9.25 mg/dL)呈线性(P=0.069)和二次曲线(P=0.015)降低,由此得出的最佳SID色赖比为15.83%(P=0.007)。试验二评估了饲喂非玉米基础饲粮的生长猪最适SID色赖比,饲粮由大麦和加拿大豌豆以及很少量的玉米和小麦组成。试验二采用方法与试验一相同,将120头始均重为(28.49±2.92)kg的杂交猪分为5个SID色赖比逐渐升高的处理组,赖氨酸水平为0.66%,色赖比分别为13.05%14.32%、15.59%、16.85%和18.11%。试验二结果表明,随着SID色赖比的升高,ADG呈线性(P=0.007)升高,由此得出的最佳SID色赖比为15.99%(P=0.048)。PUN浓度随着SID色赖比的升高而呈线性(P=0.056)和二次曲线(P=0.067)降低,由此得出的最适SID色赖比为15.29%(P=0.009)。综合来看,对ADG和PUN进行折线逼近分析得出的最适SID色赖比的均值分别为15.78%和15.64%。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是在SID氨基酸基础上配制饲粮,最适SID色赖比几乎不会受到饲粮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0%色氨酸相对于98%色氨酸的生物学效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帮助饲料企业更合理的利用色氨酸产品,比较了10%色氨酸相对于98%色氨酸的生物学价值。选用266头大白×长白仔猪,初始体重为11.97±0.08 kg,随机分为7组。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仔猪的生产性能指标。分析表明,与基础日粮组仔猪(483.0 g/d)相比,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更高(515.5~552.0 g/d),且添加98%色氨酸的处理组仔猪日增重略高(色氨酸添加量为0.015%)。对于2种色氨酸源日粮,随着色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趋势。非线性指数回归分析发现,以日增重为反映指标,10%色氨酸相对于98%色氨酸的生物学效价为88.1%。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尿素氮的影响,以建立生长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氨基酸的回归模型.选取体重30 kg的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68头,随机分为17个处理,每个处理4头猪,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1/2实施),研究得出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的回归方程.生长猪日增重(Y1,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2,%)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5.568 0 7.587 8X1 3.045 2X2 9.183 5X3 4.226 9X4 5.200 4X1 X2-1.905 6X1X3 2.233 4X1X4-6.005X12-7.3694X22-7.5432X32-22.073242=(R2:0.964 0,P<0.05);生长猪料重比(Y2,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3,%)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2=12.176 0-9.843 6X1-19.043 2X2-2.486 7X3-11.733 0X4-1.875 0X1 X2-6.875 0X1 X3 1.562 5X1X4 8.986 6X12 23.274 5X22 7.968 4X32 33.470 5X42(R2=0.921 3,P<0.01);日增重达到最大值(0.775 kg)时,日粮的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8%、0.48%、0.51%和0.14%.相应的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61:64:18.料重比最小(2.69)时,对应的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7%、0.44%、0.49%和0.16%.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4:21.对日增重和料重比进行综合考虑,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可消化氨基酸的比例范围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1):64:(18~21).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12,(9):83-84
色氨酸是含有高水平DDGS日粮中赖氨酸后的第二种限制氨基酸。用2298头猪(一半母猪和一半阉猪,初重71kg)进行52天研究以确定增加含有30%DDGS日粮色氨酸:赖氨酸比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这些猪随机分作6种日粮处理之一。2×6主要影响因子为性别(母猪或公猪)和标准回肠可消化(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两种阳性对照日粮为没有DDGS含有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为赖氨酸的17或21%和4种含有30%DDGS含有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为赖氨酸15、17、19或21%的Et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 2种数学模型估测了 3~ 6周龄雌性肉仔鸡不同衡量指标下的赖氨酸需要量。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组成 ,含代谢能 (MEn) 12 73MJ/kg ,粗蛋白 18 8% ,蛋氨酸 0 4 4 % ,赖氨酸 0 7%。试验日粮赖氨酸设 5个处理水平 (0 7% ,0 85 % ,1 0 % ,1 15 % ,1 30 % )。每处理设 6个重复 ,每重复 10只鸡。试验末分别检测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生化指标并采用折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估测满足不同生产目标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 :赖氨酸水平对 3~ 6周雌性肉仔鸡日增重 (ADWG) ,饲料转化效率 (FCR) ,全净膛率 (CYR) ,胸肌率(BMR) ,腹脂率 (AFR)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按不同衡量指标得出赖氨酸需要量估测值不同 ,其大小顺序为 :满足最大ADWG需要 <满足最大BMR需要 <满足最大CYR需要 <满足最佳FCR需要 <满足最低AFR需要。按折线模型估测 ,满足ADWG、BMR、CYR、FCR和AFR的总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 :0 88% ,1 0 1% ,0 99% ,0 91% ,1 0 5 % ;按指数模型估测则分别为 0 96 % ,1 15 % ,1 17% ,1 0 5 % ,1 33%。  相似文献   

11.
赖氨酸(Lysine,2,6-二氨基乙酸)与蛋氨酸、色氨酸等被称为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被称为营养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据报道,早期断乳仔猪当日粮中赖氨酸水平从0.45%增至0.65和0.85%时,可使日增重从82g提高到145和209g;每增重1kg的饲料消耗从3.3kg降到2.5和2.2kg;氮的吸收率从47.4%增至52.6和57.0%。当然,赖氨酸在营养中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在其它氨基酸的配合和协调下即保持一定比例才可最大限度地起作用,其中涉及许多因素。但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不同生理时期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乃其影响因素。一、赖氨酸需要1.妊娠期妊娠母猪的主要产物是胎儿,其  相似文献   

12.
<正>1)在猪的日粮中添加4%的薄荷叶粉,日增重可提高16%左右。2)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海带粉,饲养90 d,日增重可提高23.62%,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3.32%。3)体重6~8 kg的断奶仔猪,每头每天添加30 g泡桐树叶粉,连喂2个月,比对照组增重24%;25~30 kg的架子猪,隔天每头1次喂给60 g泡桐树叶粉,连喂1个月,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多增重14%。4)在仔猪饲料中添加3%~4%艾叶粉、育成猪添加1.5%~2.0%,可使日增重提高5%~8%,饲料消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DL-蛋氨酸作为对照,评估L-蛋氨酸作为断奶仔猪饲粮蛋氨酸来源的有效性,并初步确定满足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蛋氨酸(SID Met)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浆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0头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初始体重为(7.83±1.37)kg]按体重、性别、遗传基础相似的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分开饲养。对照组以DL-蛋氨酸作为蛋氨酸来源,SID Met水平为0.34%;试验组以L-蛋氨酸作为蛋氨酸来源,SID Met水平分别为0.28%(试验Ⅰ组)、0.31%(试验Ⅱ组)、0.34%(试验Ⅲ组,与对照组SID Met水平相同)和0.37%(试验Ⅳ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中SID Met水平的升高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并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P<0.05),同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升高(P<0.05);随着饲粮SID Met水平的提高,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游离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增高而丝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据折线模型,以平均日增重为指标,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适宜SID Met水平为0.35%。对照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浆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平均日增重为指标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表明,等摩尔量L-蛋氨酸相对于DL-蛋氨酸的生物学效价为97%。由此可见,本试验使用的L-蛋氨酸可作为断奶仔猪饲粮的有效蛋氨酸来源,适宜SID M et水平为0.35%;初步评估L-蛋氨酸与DL-蛋氨酸相对生物学效价相当,二者在断奶仔猪饲粮中饲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2种数学模型估测了3-6周龄雌性肉仔鸡不同衡量指标下的赖氨酸需要量。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组成,含代谢能(MEn)12.73MJ/kg,粗蛋白18.8%,蛋氨酸0.44%,赖氨酸0.7%。试验日粮赖所酸设5个处理水平(0.7%,0.85%,1.0%,1.15%,1.30%)。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试验末分别检测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生化指标并采用折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估测满足不同生产目标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赖氨酸水平对3-6周雌性肉仔鸡日增重(ADWG),饲料转化效率(FCR),全净膛率(CYR),胸肌率(BMR),腹脂率(AFR)有显著影响(P<0.05)。按不同徇指标得出赖氨酸需要量估测值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满足最大ADWG需要<满足最大BMR需要<满足最大CYR需要<满足最佳FCR需要<满足最低AFR需要。按折线模型估测,满足ADWG、BMR、CYR、FCR和AFR的总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88%,1.01%,0.99%,0.91%,1.05%;按指数模型估测则分别为0.96%,1.15%,1.17%,1.05%,1.33%。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2)kg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9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分别饲喂粗蛋白为14%、16%和18%的日粮,3个处理组日粮的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且日粮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1∶64∶18。其目的是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氨基酸平衡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6%和18%)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五羟色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日粮赖氨酸水平对生长肥育猪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2个氮代谢试验和一个饲养实验探讨了日粮赖氨酸浓度高低对猪氮平衡的影响。饲养试验共用断奶仔猪72头,氮代谢试验1用断奶仔猪16头,试验2用肥育猪6头。试验设2个处理,仔猪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25%和1.15%;肥育猪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6%和0.5%。结果表明,与低赖氨酸日粮相比,高赖氨酸日粮有利于提高猪对氮的利用效率和仔猪日增重。实用断奶仔猪日粮中,赖氨酸含量以1.25%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5%皮革蛋白粉代替肥育仔猪日粮中鱼粉,经30d试验表明,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每增重1 kg节省饲料费用7.62%和9.2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采用皮革蛋白粉取代肥育仔猪日粮中的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倪田 《江西饲料》2003,(2):37-38
1喂甲酸钙增重用甲酸钙作仔猪饲料添加剂,能促进仔猪食欲和降低腹泻率。在仔猪断奶后头几周,在饲料中添加1.5%的甲酸钙,可使仔猪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饲料转化效率提高4%。2喂铜增重合适的铜离子浓度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能提高胃蛋白酶的消化力,消除软粪,有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高于饲养标准6×10-6(即每kg饲料6mg)20~30倍的铜,日增重可提高8%,饲料效率提高5.5%。3喂锌增重锌是动物体内许多酶、蛋白蛋、核酸的组成成分,参与核酸、蛋白质、糖类及脂肪代谢。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02~0.025%的氧化锌,日增重可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28天的生长试验中,选择294头断奶后3天、初始体重15.1磅(6.8千克)的保育仔猪(PICTR4×1050)来评估提高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仔猪分为6个处理。采用两阶段饲粮体系进行饲喂,第0~14天饲喂处理饲粮,而第14~28天饲喂一种普通饲粮。所有饲粮都是粉状形式。6个标准回肠可消化(SID)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分别为57.4%、59.9%、62.3%、64.7%、67.2%和69.6%。该饲粮中SID赖氨酸水平是1.30%。每个处理7栏,每栏饲养7头仔猪。在第0、第7、第14、第21和第28天时对仔猪和料槽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第0~14天,当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从57.4%提高至64.7%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所升高(二次性趋势;P〈0.01),之后可观察这两个指标略有提高。随着饲粮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饲料效率也有所改善(线性;P〈0.02),但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一样,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高于64.7%时饲料效率也略有改善。第14~28天饲喂普通饲粮时,各处理仔猪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27);然而随着之前饲喂的饲粮中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仔猪料重比变差(二次性趋势;P〈0.02)。对于整个试验期(第0~28天),阶段1中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产生的线性反应对全期数据(第0~28天)有影响,导致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随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而提高(线性;P〈0.003),然而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超过64.7%时未观察到仔猪生长获得改善。各处理仔猪全期料重比无差异(P〉0.20)。因此,15~25磅(即6.8~11.3千克)仔猪获得最佳生长所需的最小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是64.7%。  相似文献   

20.
色氨酸在仔猪的玉米-豆粕型或玉米-鱼粉型饲粮中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仔猪饲粮中添加色氨酸能够促进采食量的增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32头28日龄断奶体重约为(8.63±0.79)kg法系长白阉公猪,2×2因子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1天。采取限饲和自由采食饲喂方式,研究两个不同色氨酸浓度的饲粮(0.12%,0.26%)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的第一周,饲喂方式之间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色氨酸水平之间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之间没有互作效应。第二周,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都对仔猪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料重比在自由采食情况下极显著高于限饲情况(P<0.01),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没有互作关系。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日增重高于0.12%组(P<0.05和P<0.01),料重比明显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P<0.05和P<0.01)。第三周的结果和第二周相似。整个试验期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仔猪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但两者没有互作效应。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中,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组的仔猪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仔猪(P<0.01),同时不同饲喂方式之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的仔猪(P<0.01)。限饲条件下色氨酸水平由0.12%升高到0.26%,仔猪血清尿素氮水平由15.37mg/mL下降到12.13mg/mL,差异显著(P<0.05);同样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血清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由原来的16mg/mL降到11.38mg/mL。结论,在其他营养素进食相同条件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能够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血清尿素氮,说明色氨酸本身对仔猪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还可提高仔猪采食量,结合其本身促生长作用,能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