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亚科间杂交组合的受精生物学如受精率、孵化率、胚胎畸形率,胚胎从受精至孵化出膜所需时间,后代1~2龄鱼的生长情况等以及杂交F1的可育性的研究表明,鱼类亚科间杂种不育不是绝对的。虽然如草鱼♀×长春鳊♂杂种F1为三倍体,其性腺不发育;草鱼♀×团头鲂♂杂种F1有性腺存在,但发育很差,是不育的;草鱼♀×花鲢♂杂种F1,Marian等人从染色体观察是三倍体,性腺不育,但鳙♀×草鱼♂杂种F1近似母本的雌性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连续进行了3年人工繁殖;红眼鱼♀×拟鳊♂杂种F1部分雌鱼可育,而雄鱼发育很差,但从个别个体可以取得精液,并获得了后代…  相似文献   

2.
观测结果表明范厝库区鲂性腺发育具有明显周年变化规律;5月份雌鱼成熟系数最高,也是该库鲂鱼的产卵期;3-5龄鲂绝对怀卵量平均值为5.7万粒,相对怀卵量平均值为218粒.  相似文献   

3.
范厝库区鲂雌性成熟年龄为3龄,雄鱼2龄;性成熟后,鲂性腺发育具有明显周年变化规律,卵巢精巢可分为六个发育时期:冬季,达性成熟的鲂卵巢为Ⅲ期,精巢为Ⅳ期;每年5月份雌鱼成熟系数提高,是该库鲂鱼的主要产卵期;3~5龄鲂绝对生殖力均值为157000粒,相对生殖力均值为218粒。  相似文献   

4.
覃钦博  戴婧  刘少军  刘筠 《水产学报》2014,38(3):356-361
红鲫属鲤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团头鲂属于鲌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在红鲫(♀)×团头鲂(♂)的远缘杂交F1代中获得了异源三倍体鲫鲂和异源四倍体鲫鲂。本研究对异源三倍体鲫鲂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FISH杂交检测和性腺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染色体数目为3n=1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1m+45sm+26st+22t,染色体组由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组成;2)利用红鲫特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红鲫的10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而团头鲂的染色体均未标记上荧光信号,异源三倍体鲫鲂中有100条染色体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说明异源三倍体鲫鲂含有2套红鲫来源的染色体组;3)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性腺发育异常,其卵巢型和精巢型性腺发育呈现出退化的特征。研究还讨论了异源三倍体鲫鲂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为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鱼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鲤和草鱼杂交中雄核发育子代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鱼类远缘杂交中,有可能自发产生雄核发育子代,但机率很小。stanley等(1976)对以色列镜鲤♀×草鱼♂杂交中雄核发育草鱼的研究,是至今为止通过杂交获得存活的雄核发育子代的唯一报道,国内未见同类报道,只有刘汉勤等(1987)用移核手段获得过泥鳅雄核发育纯合二倍体幼鱼。吴维新等在1978年开始进行的兴国红鲤与草鱼杂交试验中,曾发现过具有草鱼形态的“草鱼型杂种”,但都在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兴国红鲤×草鱼的杂交研究。杂交仔代有两种类型——鲤鱼型和草鱼型。草鱼型仔代不能存活,鲤鱼型仔代成活率为受精卵数的万分之五。当龄鱼平均体重:1978年-650克(2尾/亩);1980年-170克(140尾/亩)。最大个体300克。三龄鱼可达2250克。杂种为杂食性,摄食一部分高等植物。7月龄鱼性腺发育良好,精巢系数为3%,卵巢系数为1.6%。染色体数142-156,多数为148-152。为异源四倍体。个别的鱼包含有少量的二体细胞,染色体数为78。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越冬期的草鱼体质虚弱,机体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不高,易造成疾病侵袭。此时应是草鱼疾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草鱼池塘管理的注意要点1.及时改善鱼塘水质,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可促进草鱼体质恢复,增强草鱼抗病力,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同时加快亲鱼的性腺发育。2.增加巡塘次数,避免鱼塘出现浮头现象亲鱼  相似文献   

8.
<正>3月20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武汉通过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与此同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新辉研究员承担的子课题"珠江草鱼广东鲂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903048-05)也通过了专家组验收。珠江所负责的课题"珠江草鱼广东鲂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10-2014)实施5年以来,以珠江草鱼、广东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珠江主要增殖放流水域本底资源、遗传背景、放流水域容量、放流品种及数量、放流苗种监测、标志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85,(1):44-44
在美国,利用外来植物食性鱼类控制水草并未得到广泛赞同。争论多半集中于繁殖可能性,对草鱼尤其如此,35个州禁止利用草鱼。1979年,马隆·桑孵化场开始商业生产草鱼杂种,该杂种理应不育,并且,据说可以取代草鱼。该杂种母本为草鱼(2n=48),父本为鳙鱼(2n=48)。Beck等(1980)曾证实,依据1979年该场所生产的25尾标本,该杂种为三倍体杂种(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12.
草鱼卵子和三角鲂精子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思阳 《水产学报》1987,11(3):225-232
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不同亚科鱼——草鱼()和三角鲂()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三角鲂精子能够进入到草鱼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卵子在精子的作用下,继续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最后雌雄原核相互接触而融合。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3.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它和草鱼都是我国鲤科的淡水养殖鱼类。又分鳊鲌亚科鲂鱼属和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两种鱼类的共性都是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武昌鱼食杂食,生长慢,个体小,养到六年最大长到三公斤左右,单养产量低,但抗病能办强,是湖泊、河流、塘堰、水库混养业里占重要位置的经济鱼类;草鱼食水草、浮萍等。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3,(11):10-11
亲鱼性腺发育的一般规律是,花鲢比白鲢和草鱼成熟要晚一些,这样就影响到鱼苗供应工作中及“乌仔”分塘时品种的及时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6,(10):25-25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局鱼类养殖试验站”科技人员研究草鱼同鲤鱼杂交中,用雄核或雌核发育,作为鱼类非繁殖群体生产的可能性。据报道,在杂交中是选用雌性草鱼与雄性鲤鱼进行,然后再通过正反杂交,孵化出杂种苗4300尾。在杂交过程中观察到雄核发育的草鱼和雌核发育的鲤鱼。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组织学方法,研究了0.5~4.5月龄尼奥罗非鱼杂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性腺发育特征与性别类型。结果表明,0.5月龄尼奥罗非鱼原始性腺尚未分化;1月龄,精巢中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成精原细胞;2.5月龄出现初级精母细胞;3月龄出现次级精母细胞;3.5~4月龄精巢中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壶腹空腔中分散着稀疏的精子;4.5月龄精巢壶腹腔内密集大量精子。在2.5、3.5、4、4.5月龄抽样中,均检测到雌鱼,2.5~3.5月龄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4~4.5月龄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尼奥罗非鱼杂种中观察到雄性、雌性两种性别类型,以雄性性别为主;杂种雌、雄鱼的性腺均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水库运行导致河流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对鱼类洄游及其性腺发育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为了探究丹江口水库运行对汉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洄游的影响,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模拟水库不同运行情景下的库区和下泄口水动力条件,建立带有外源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模型预测下游水动力条件;通过室内试验获取草鱼洄游与水文条件响应关系,并建立草鱼洄游适宜度计算公式,评价丹江口水库上游、库区和下游的洄游适宜性。结果表明,时间上,由于4月水温升温较慢,且流速较低,草鱼洄游状况劣于5-7月;空间上,无论是水库下游还是库区,鱼类洄游状况都劣于未受丹江口水库影响的上游区域。库区极低的流速是影响草鱼上溯的限制因素,而下游降低的流速和水温对草鱼上溯和性腺发育都造成了阻碍。在鱼类洄游期间,降低库区水位、增大下泄量有利于提升库区及下游的流速和水温,改善洄游的外部环境条件。根据已有水库下泄方案(初始水位153 m),如果初始水位降至142 m、下泄增大20%,库区平均洄游适宜度可提高6.5%,下游可提高22.0%。  相似文献   

18.
广东鲂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珠江下游野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性腺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其卵巢、精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广东鲂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其卵巢为细线或条状,卵巢发育经历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细胞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卵细胞发生经历3个阶段: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卵巢初级卵母细胞中核仁外排现象出现在第2时相末期至第3时相早期;精巢呈线状或直棒状,精巢为叶状型结构。精细胞发生经历5个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繁殖季节精子充满于精小叶内,精小囊消失。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们发现在抓好饲养管理的同时,冲水有助于促进草鱼性腺发育,提高其繁殖率。与本地区其他养殖场比较,采取适度冲水可以促使亲鱼提前半个月成熟,而且成熟系数、产卵量、孵化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在草鱼整个养殖周期中,二龄草鱼阶段是发病死亡率最高的阶段,特别是每年返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多种病原体不断涌现;在高密度混养池中,草鱼常常暴发性发病死亡,而同池其他鱼类却安然无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草鱼抗病能力低下,易感染多种病原体"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被混养在同一池塘时,草鱼,特别是二龄草鱼常常大量发病死亡,而同池其他鱼类却很少被感染。显微镜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