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三倍体草鱼鲂杂种与双亲性腺发育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阳 《淡水渔业》1988,(4):27-28,45,F003
本文比较了草鱼、三角鲂及其杂交一代(简称草鱼、鲂杂种)早期的性腺发育状况,认为作为三倍的草鱼、鲂杂种,其性腺发育受到严重障碍,是一种两性完全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 26sm 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正> 用鲤科鱼类做的一些杂交育种试验,已生产出大量能成活的杂种群体。Marian等人(1978)发现草鱼和鳙鱼的属间杂交种是三倍体,有72个染色体。但是,这个三倍体杂种的一个额外的单倍体组的来源还未确定。虽然自然产生的三倍体在双性别的脊椎动物中极少见,但在许多种鱼类中通过温度休克已能实验诱导出三倍体。这种三倍体被认为是由卵核保留一个极体(或者卵核与极体融合)而产生的。这样的三倍体预期是不育的,因  相似文献   

4.
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它们各有不同的电泳图谱,杂种一代为双亲的嵌合型,相对而言,MA带偏向母本,MI带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肾细胞体内注射法分析了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F1代的染色体核型。三种龟染色体倍数为2 n=52,核型公式为18 m+10 st+24 t,臂数NF=80。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检测了上述三种龟的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醇脱氢酶(ADH),分析了三种龟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共检测50个基因座位,其中中华草龟15个,中华花龟16个,杂种龟19个,多态位点3个(Ldh-3,Pod-2和Pod-3),多态座位百分比P分别为13.3%、12.5%和15.8%,平均观测杂合度(H0)分别为0.025 6、0.041 7和0.102 3,平均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041 6、0.040 7和0.074 6,遗传偏离指数(D)分别为-0.386 4、0.023 7和0.372 5。结果表明:杂种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而亲本群体相对较低;在POD上,杂种F1代与母本中华草龟相近。对比发现,肝脏的POD和LDH及心脏的POD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以作为鉴别杂种F1代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鲟科鱼类工厂化生产的生物学技术,确定商品鲟科鱼类的生产前途,有必要查明在生产条件下各类鲟科杂种适宜刺激的界限。本工作研究了各类杂种幼鱼对急剧的温度落层、盐度和水中氧含量的强刺激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信阳地区南湾水库渔场于1977-1978年将武昌鱼(团头鲂)与草鱼进行人工杂交试验。1977年5月育出杂种水花6万多尾,至1978年6月,成活2千多尾(250-1,100克/尾);1978年育出10万余尾,养成10-13厘米的鱼种2万多尾。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比目前在广东省推广的福寿鱼更理想的杂种,进一步发展罗非鱼养殖生产,我们于1981年从台湾省引进了在国外被称为蓝罗非鱼(blue tilapia)的紫金彩鲷Oreochromis aureus(Steindachner),并于1982年1月至1983年12月,通过紫金彩鲷同尼罗彩鲷两个种群的杂交试验,进行了二者的配合力测定及其杂种子一代同福寿鱼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此外,还在1983年4-12月对紫金彩鲷杂种的养殖进行了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215;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兴国红鲤×草鱼的杂交研究。杂交仔代有两种类型——鲤鱼型和草鱼型。草鱼型仔代不能存活,鲤鱼型仔代成活率为受精卵数的万分之五。当龄鱼平均体重:1978年-650克(2尾/亩);1980年-170克(140尾/亩)。最大个体300克。三龄鱼可达2250克。杂种为杂食性,摄食一部分高等植物。7月龄鱼性腺发育良好,精巢系数为3%,卵巢系数为1.6%。染色体数142-156,多数为148-152。为异源四倍体。个别的鱼包含有少量的二体细胞,染色体数为78。  相似文献   

11.
鱼类亚科间杂交组合的受精生物学如受精率、孵化率、胚胎畸形率,胚胎从受精至孵化出膜所需时间,后代1~2龄鱼的生长情况等以及杂交F1的可育性的研究表明,鱼类亚科间杂种不育不是绝对的。虽然如草鱼♀×长春鳊♂杂种F1为三倍体,其性腺不发育;草鱼♀×团头鲂♂杂种F1有性腺存在,但发育很差,是不育的;草鱼♀×花鲢♂杂种F1,Marian等人从染色体观察是三倍体,性腺不育,但鳙♀×草鱼♂杂种F1近似母本的雌性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连续进行了3年人工繁殖;红眼鱼♀×拟鳊♂杂种F1部分雌鱼可育,而雄鱼发育很差,但从个别个体可以取得精液,并获得了后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的钟麟和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浏阳县农业局,先后进行过草鱼与赤眼鳟的杂交实验,但并无详细资料报导。20世纪90年代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进行了草鱼×赤眼鳟杂交实验。现将草鱼×赤眼鳟杂种一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简介如下。1生活习性刚孵出的杂交鱼苗,身体纤细,游泳活泼。以池塘常规方法饲养,生长正常。食性与四大家鱼相似,开始以轮虫等浮游生物为食,鱼种阶段吃浮萍、麸皮和糠饼等。成鱼期,杂种鱼喜欢活动在水的上层,与草鱼和赤眼鳟的生活习性不相同。杂种鱼喜摄食浮萍、青草等青饲料,同时也喜食菜饼…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草鱼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8月采集的33尾标本对博斯腾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生长特征进行研究。以鳞片为年龄和生长退算材料,研究结果显示:博斯腾湖草鱼体重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式为W=0.0444SL~(2.8322)。用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SL_8=103.7664 cm,k=0.1385/y,t_0=-0.0542 y。体重生长参数为:W_8=22.7674 kg,k=0.1385/y,t_0=0.0027 y。生长特征指数为3.16;生长拐点年龄为7.5龄,拐点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67.3 cm和6.6 kg。与1979年和2000年种群相比,受饵料供给不足的制约,博斯腾湖草鱼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草鱼增殖管理措施的制定应以恢复沉水植物资源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草鱼最小捕捞规格降至3 kg,提高草鱼的捕捞强度和捕捞量。  相似文献   

14.
张念慈  杨广智 《水产学报》1981,5(2):111-120
以草鱼吻端组织为材料,经体外培养建立了一个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的细胞株,后又从中分离出一个上皮样细胞亚株,分别定名为ZC-7901和ZC-7901S1。对两株细胞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染色体数目和经长期传代后染色体数目稳定性的分析。实验表明,两株细胞为草鱼正常二倍体(2n=48)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团头鲂♀×翘嘴红鲌♂)杂种F1的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灰分)以及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种的含肉率平均为84.38%、蛋白质含量为19.99%、脂肪含量为1.35%、灰分含量为1.40%、水分为77.19%、总氨基酸含量为18.59%,氨基酸含量中许多指标明显高于作为对比的几种经济鱼类。因此杂种F1可考虑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莫尼杂种全雄鱼与尼罗罗非鱼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池塘中饲养莫尼杂种全雄鱼和尼罗罗非鱼,进行两种鱼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莫尼杂种全雄鱼的个体生长快,群体产量高,容易起捕。水分含量较低,鱼肉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这是此种鱼“杂种”和“全雄”双重生长优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技情报》1976,(10):25-25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局鱼类养殖试验站”科技人员研究草鱼同鲤鱼杂交中,用雄核或雌核发育,作为鱼类非繁殖群体生产的可能性。据报道,在杂交中是选用雌性草鱼与雄性鲤鱼进行,然后再通过正反杂交,孵化出杂种苗4300尾。在杂交过程中观察到雄核发育的草鱼和雌核发育的鲤鱼。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1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2.72,杂种优势H=189.88。2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60日龄),从壳高水平上分析,长牡蛎平均壳高(50.74 mm)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45.17 mm)及杂交家系(42.70 mm);且种间杂交家系壳高显著小于两亲本子代;其杂种潜力hp=-1.89,杂种优势H=-10.97。从鲜重上看,长牡蛎的鲜重(17.24 g)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12.58 g)及种间杂交家系(9.47 g),且三者间彼此差异显著;其杂种潜力hp=-2.33,杂种优势H=-36.46。3对于产量而言,长牡蛎产量最高为3.22 kg,显著大于香港牡蛎(0.41 kg),与杂交家系无显著差异(2.98 kg);其杂种潜力hp=0.83,杂种优势H=63.97。研究表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具有很好的抗低温、抗高盐能力,且存活力较强,但是生长性状表现出远交衰退特点。虽然产量性状具有杂种优势,略低于长牡蛎,但由于杂种外观上与香港牡蛎极其相似,故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北方牡蛎养殖的新品系(种)。同时,杂种在华南沿海是否具有杂种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于1979年以草鱼♀×鳙鱼♂的杂交,获得杂交品种草鱼,这种杂交种草鱼已在整个佛罗里达州进行商业化生产。据1980报道,杂交草鱼多为  相似文献   

20.
余德元 《畜禽业》2007,(8):11-12
对青海省多巴镇猪场的12头野猪及20头杂种猪血清淀粉酶(AMY)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为:(1)野猪血清AMY活性(355.56IIU/L)极显著低于杂种猪血清AMY活性(621.22IIU/L)(P<0.05);(2)野猪还是杂种猪的血清AMY活性不存在性别、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