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套种茶树和不套种茶树的油茶林地土壤含水量、p H值、电导率、土壤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茶树和不套种茶树对油茶林地土壤的含水量和p H值影响不大,但套种茶树能明显提高油茶林地土壤的电导率、酶活性及Al、K、Ca、Fe元素和全碳含量,降低油茶林地土壤N含量;套种茶树能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单株产量,油茶林套种茶树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油茶林地套种夏季绿肥,可改良土壤,提高林地肥力,是解决当前油茶缺肥,实现油茶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夏季绿肥品种,又是套种成败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于1972—1973两年中,在浙江省武义县百花山林场油茶林地套种了二十余种夏季绿肥。 套种地油茶为10年生,冠幅2.3M×2.0M,郁闭度0.4,土壤为低丘红壤,虽然土层深厚,但肥力低,具有明显的酸、干、粘、瘠特点(见表1)。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植前期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见效慢的问题,开展油茶幼林套种茶叶试验,对油茶幼林套种茶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茶是淳安的传统经济林树种,也是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淳安县现有油茶10万亩,由于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淳安县通过推广油茶良种化、进一步扩大油荼规模、开展原有油茶园改造示范和油茶油品牌建设等措施,油茶产业发展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既有领导高度重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增长潜力、市场前景广阔、集生态观赏经济多功能于一体,尤其是生态景观效益显著等有利条件,也有良种苗木供应不上不利因素。通过广泛宣传油茶的优点和发展油荼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油茶产业、改造现有油茶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开展山核桃林地油茶生态套种绿化、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油茶优良新品种、发展油茶庭院经济美化乡村环境、改进加工工艺发挥品牌效益、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等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油茶亩产量实现翻一番,油茶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省赣州市现有油茶面积243万亩,近年来新造林面积约达60万亩,但长期以来,油茶均是按传统的、单一的纯林栽培模式经营,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林地油茶综合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正逢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浪潮,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油茶立体经营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挖掘潜力,使油茶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油茶立体经营栽培模式主要包括有套种、间种、养殖等方面。油茶林通过合理套种、间种、养殖  相似文献   

6.
幼龄油茶林下套种平卧菊三七管理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龄油茶林下套种平卧菊三七可以增加林地的利用率,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油茶生长环境。本研究从整地、栽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油茶林区套种平卧菊三七的管理技术,同时根据近2a的统计数据估算分析平卧菊三七4种不同收益模式下连续3a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油茶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油茶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能有效增加林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利用油茶改造低效公益林的适生区域条件,总结出油茶更新改造和补植套种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地油茶幼林下套种太子参的技术特点,探讨了高效立体林药的经营模式,通过提高林地土地的利用率,解决种植太子参中药材用地难问题,有效地克服了"林药"争地矛盾。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在柘荣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林药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在油茶林幼林时期的增产增收模式,通过套种技术,以短养长,解决油茶等木本食用油前期投入问题提供新途径,推广林下经济油粮间作新技术,促进林场本木油料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从而为周边区域开展林下种植提供参考。此次套种山稻在9月份成熟后未及时收割,出现不同程度倒伏,且未施农药化肥,最终山稻5号亩产127 kg、旱优73号亩产93 kg。山稻栽培技术作为现代林业技术体系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等优势,但同时因为是套种,因此产量低。为此,提出了今后油茶林下套种山稻还需要注意除杂草、预防倒伏等,以不断提升油茶林下套种山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间套种技术是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之一,通过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以间套作短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改良油茶林地土壤结构,有效改善小气候环境,加快幼林期生长速度,对解决林地和农业用地矛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油茶间套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间套种模式及其应用综合效益等,并对油茶间套种技术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林套种中药材品种及其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套种中药材有助于油茶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文章提出了油茶林套种选择中药材品种的原则,依据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成果介绍了半夏、射干、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等中药材的主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及国家粮油安全战略,油茶及茶油逐步引起了社会新的认识。随着油茶产业示范县建设,赣州全市新造油茶林近33 500 hm2,其中有不少林分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实生苗比例高、新造林后期苗木生长不旺、林地病虫草害严重、保存率及良种化程度低等现象。有效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林地产值,而低改新造"两手  相似文献   

13.
油茶林下半夏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阳新县是中国油茶之乡,油茶产业是其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县油茶总面积1.386万hm2,其中产前期油茶面积4 130hm2,初产期油茶面积4 860hm2。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既能以短养长、以耕代抚,还能促进油茶生长结实,是一种立体的、高效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对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以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  相似文献   

14.
南方低山丘陵区油茶林地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土壤含水量影响油茶的挂果率、出油率,同时油茶的种植改变降水时空分配格局,对减少丘陵山区地表径流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湖南省7年生不同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的地表径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林坡面径流量与降雨量变化一致,并且显著低于无林地坡面径流量,地表径流量表现为无林地2号油茶林1号油茶林。无林地坡面径流在150-43 000 ml之间,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在150-7 700 ml之间,油茶的种植能够减少坡面径流量,对水源涵养功能起到一定贡献作用;1号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小于2号油茶林的坡面径流量;油茶林坡面径流减少量占无林地径流量的60%~90%;油茶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在0.02%~0.08%之间,并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当地的油茶种植及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物种组成及其行为节律,于2019—2020年采用循环路线调查法、定点观察法及追踪观测法,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区的访花昆虫种类、数量及其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访花昆虫共有47种,隶属于5目17科36属,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其中以细黄胡蜂、油茶地蜂、大分舌蜂和黑带食蚜蝇数量最多,是该地区较好的油茶授粉昆虫,主要活动高峰在10∶00—11∶00、12∶00—13∶00。建议通过合理间种或套种,以及保留林下植物,适度控草,提高油茶林地的生态多样性,以保护和增加油茶林地访花昆虫种类及数量,提高油茶坐果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砚山县种植油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阐述了当前油茶的市场前景,结合砚山县种植油茶的统计数据,对砚山县油茶种植每年经济产出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油茶种植每年可以为砚山县带来数亿元的产值,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务川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从事林下土地资源开展林、农、牧等多种经营,合理种植、养殖,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以短养长,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从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林下经济模式入手,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探索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根据油茶幼林内套种药食两用植物仙人草的经营效果,试验分析了XYL处理(仅修剪不套种仙人草)、XTX处理(修剪并套种仙人草)、TNX处理(仅套种不修剪)、NXT处理(不套种不修剪)4种处理的油茶和仙人草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地套种仙人草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的复合林分,创建适度的林隙,套种仙人草,填补油茶株间的生态位。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种植株行距和修剪双控制下,油茶林间的林隙大小保持在1.5m,大于1/2树高,为仙人草存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复合经营较为合理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方差分析,XTX处理与NXT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XTX处理与TNX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XTX处理与XYL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XTX处理与TNX处理仙人草产草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油茶仙人草复合经营具有良好的经营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是油茶林经营中较好的经营模式,应在油茶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常山县油茶试验林地大部属于红壤土,其次为黄壤土,一般肥力较差。加之历年铲草皮的结果,水土冲刷十分严重,大大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为了加速改良土壤,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于57年分别在幼林和成林中套种黄花苜蓿和紫花苕子,获得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油茶新造林地水平带边缘利用3年生截干苗开展美丽胡枝子植篱种植试验。试验表明:在下坡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无论萌枝数量、生长高度、基径、冠幅和生物产量各项生长因子,都要高于上坡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其中下坡地段的生物量要比上坡高48.31%;通过刈割与不刈割对美丽胡枝子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年底刈割有利于促进美丽胡枝子的树高生长和萌枝数量的增加,但对基部直径和冠幅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刈割获取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不刈割增加46.88%,具有越刈越旺的特点。美丽胡枝子在新造油茶林地水平带边缘植篱的成功种植,可结合冬季垦复抚育覆盖林地,将会对油茶新造林地水土保持、固土护坡和改良土壤等起着积极的生态保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