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7年2月,贵州某猪场发生以仔猪皮炎和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病例。为查明病因,送检发病保育仔猪2头于实验室进行病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与PCR/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送检保育猪存在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3.
2017年2月,贵州某猪场发生以仔猪皮炎和持续性腹泻为特征的临床病例。为查明病因,送检发病保育仔猪2头于实验室进行病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与PCR/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送检保育猪存在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8~13周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渐行性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笔者主要通过对本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PCV-2血清抗体检测,确定该场保育猪发生了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后经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减少应激、控制继发感染等措施,该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笔者确诊一养殖场保育猪存在猪2型圆环病毒病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双重感染,并发或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对于此次发病,笔者结合药敏结果给出了治疗方案,半个月后猪群恢复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圆环病毒-2型(PCV2)为主要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一般于断奶后2~3 d或1周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大肠杆菌主要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中以仔猪黄白痢最为常见。2016年3月份,某猪场1月龄仔猪突然发病,病死率较高,送检病猪3头进行病因诊断。为了解该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感染状况,通过该猪场猪群发病情况及剖检病理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或细菌感染,通过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诊该猪场发病猪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猪场利润大小取决于猪场生产指标的高低,尤其是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保育期病僵猪的增多是严重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笔者对造成保育期病僵猪增多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1圆环病毒病圆环病毒病是造成保育期病僵猪增多的原因之首。圆环病毒病能造成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4日,河北省廊坊市某县一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河北省廊坊市某县某猪场饲养保育猪800头,在一栋保育猪猪舍中个别猪只出现神经症状,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个别猪只关节肿胀,不能站立,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就诊时已发病1周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2免疫情况该猪场保育猪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伪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9.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最近新发现的由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猪的感染率较高,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本市某养猪场2016年8月份100头育肥猪中有2头猪突然发病,经过半个月时间,共有30头猪感染,感染率达30%,死亡率几乎100%。该病以体温升高,便秘或下痢,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出现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苏省某猪场的感染状况,本试验采用复合PCR技术,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等方法对发病的保育猪进行诊断,结果显示,PCR方法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处有明显条带。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采用经实验室诊断给出的综合防治方案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本次病例的诊治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并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9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健康检测与评价云中心接到一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例基本情况河北省廊坊市某猪场饲养保育猪200头。近期保育猪出现神经症状,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个别猪只关节肿胀,发病2~3 d后好转或死亡。就诊时发病猪4~5头,曾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治疗,但效果不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来宾某猪场部分保育和育肥猪出现以咳嗽、喘气、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通过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喘气病的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控制。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猪场20千克~60千克的保育和育肥猪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饮食减少或者不吃料,体态逐渐消瘦,发热、体温升高达38.5℃~40.5℃、皮肤潮红,有些病猪耳朵发绀,病程1个月  相似文献   

13.
正猪感染圆环病毒后,会出现严重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和并发其他传染病。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病毒(CSFV)、副猪嗜血杆菌、猪溶血型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等。2016年3月7日,鸿福检测中心接到呼兰某猪厂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某猪场购进300头40日龄仔猪,经过一周饲养后保育猪开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8周龄的保育猪,病死率高。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危害保育猪和育肥前期的猪,发病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目前,猪场由于集约化养殖,经常出现细菌病和病毒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使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尤其当环境恶劣、管理不当、各种应激以及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猪圆环病毒是猪场常见的免疫抑制病,感染后常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差,甚至免疫失败。该病常与其他病毒病混合感染,且感染该病后易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使疫病控制变得困难与复杂。近年来,猪圆环病毒病单独致病的病例逐渐增多,症状和病理变化更加典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发病情况北京房山某猪场,存栏210头,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状况,试验首先对该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并对送检的2头发病仔猪进行病理剖检,然后采用ELISA方法对该猪场送检的80份血液样品进行了CSFV和PCV2血清学检测,最后采用RT-PCR和PCR技术进行确诊。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剖检和ELISA方法检测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25%和52.5%后,初步判定该猪场疑似猪瘟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RT-PCR和PCR检测确诊该猪场为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最近这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猪病的过程中,单一感染的猪病较少,两种或三种以上混合感染发病的较多。临床中传统的经典猪瘟、副伤寒、猪肺疫等仍层出不穷,但疑似圆环病毒、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新近发生流行的新疫病也占有一定的发病比例。最近,尤其是新老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日趋增多。1病例介绍我市养猪户张某于2014年7月27日从当地某猪场购进30头刚断奶仔猪,按畜主介绍,此批仔猪已注射过水肿和链球菌疫苗。入圈后,暂未接种其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3月份驻马店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生了伪狂犬、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呼吸道症状明显,个别猪出现腹泻、腿瘸现象。现将整个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发病猪群为4~8周龄的保育猪,于3月11日出现发病症状,至3月20日有症状的病猪有20多头,已死亡6头。病程一般6~8d,日龄越小的猪发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正某养殖场有保育猪281头,其每天进食5包饲料(200 kg),猪已免疫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喘气病疫苗。保育猪在60日龄左右,体重不一,大猪约25kg,小猪约15kg。该猪场卫生状况不良,猪舍饲养密度大,湿度大。该猪场出现发病后2d,有6头死亡。1临床症状患猪轻微腹泻,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呼吸急促,体温高达40℃,从发病到死亡约经12 h。2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于2013年4月对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某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的疫情进行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4月,四川省自贡市某猪场10周龄猪共有167头,5周龄时曾使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活疫苗进行了免疫,但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后未进行免疫保护抗体的检测。从第1例具有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