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绵羊各胃中褪黑素的合成情况。采取绵羊瘤胃背囊、瘤胃腹囊、网胃、瓣胃和皱胃等5个部位,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探讨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AANAT和HIOMT在不同胃的定位和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ANAT和HIOMT蛋白在绵羊各胃均有分布,且在各胃的黏膜层呈强阳性表达,其中在皱胃的表达量最高,AANAT在瘤胃背囊和瘤胃腹囊的表达量最低,而HIOMT在瘤胃背囊的表达量最低;AANAT和HIOMT mRNA水平均显示在网胃最高,其中AANAT在瘤胃背囊和瓣胃表达最低,而HIOMT在皱胃中表达最低。综上所述,在绵羊不同胃中均有AANAT和HIOMT的表达,并且AANAT和HIOMT存在表达差异,说明绵羊胃也具有自主合成褪黑素的功能,提示褪黑素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方式对绵羊胃功能活动进行调控,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对绵羊胃功能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ASMT(HIOMT)绵羊的生物安全性,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ASMT(HIOMT)绵羊模型,追踪阳性转基因绵羊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对肠道微生物、乳中褪黑素水平及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阳性转基因绵羊0、6和12月龄的体重、体长、身高和胸围4项生长指标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2)阳性绵羊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尿液中亚硝酸盐、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且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群测序结果表明,阳性绵羊及普通绵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4)转基因绵羊血液褪黑素表达水平与普通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白天(P0.05);乳中褪黑素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绵羊(P0.01),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羊(P0.05),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普通绵羊(P0.01)。综上所述,乳腺过表达AANAT和ASMT(HIOMT)转基因绵羊的生长发育、诸多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与对照组绵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转基因绵羊乳中褪黑素和乳糖含量较高,体细胞数含量较低,可能是乳腺中褪黑素发挥抗炎作用,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类吲哚胺,是将光周期与生殖活动协同起来的重要信号。昼夜节律生物钟-视交叉上核(SCN)能够响应光周期信号的变化,引发MT节律性分泌,并通过传递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调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等激素的释放,从而调控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此外,哺乳动物的节律性生殖还受一些与繁殖相关基因的调控。本文对AANAT/HIOMT基因、TSHB/DIO2/DIO3基因、Kiss-1/GPR54基因、RFRP基因及褪黑激素受体(MTNR)基因与动物季节性繁殖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绵羊甲状腺功能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常规消化分离得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T-PCR、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对培养的绵羊甲状腺细胞从形态,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特异基因mRNA表达,TG特异抗原蛋白表达和甲状腺激素T3、T4的分泌功能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绵羊甲状腺细胞在体外呈贴壁式生长,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TG染色呈胞浆阳性,具有特异TPO、TG、TSHR mRNA表达及分泌T3、T4的功能,但T3、T4的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简便可行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深入研究绵羊甲状腺的功能提供了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技术从绵羊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组织中克隆到褪黑素受体MT1基因,扩增序列全长650 bp.同源性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同源性均达到99%,证明这些组织存在MT1基因的mRNA表达.序列分析发现绵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基因序列为Mella α基因,而松果体组织中的基因序列为Mella β基因.绵羊卵巢组织中存在有MT1褪黑素受体,暗示褪黑素可能直接作用于绵羊卵巢,参与生殖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的生物安全性,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乳腺过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ASMT(HIOMT)绵羊模型,追踪阳性转基因绵羊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血液及尿液生理生化指标,对肠道微生物、乳中褪黑素水平及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阳性转基因绵羊0、6和12月龄的体重、体长、身高和胸围4项生长指标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2)阳性绵羊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尿液中亚硝酸盐、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均属正常,且与普通绵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群测序结果表明,阳性绵羊及普通绵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4)转基因绵羊血液褪黑素表达水平与普通绵羊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白天(P<0.05);乳中褪黑素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绵羊(P<0.01),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羊(P<0.05),体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普通绵羊(P<0.01)。综上所述,乳腺过表达AANATASMT(HIOMT)转基因绵羊的生长发育、诸多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与对照组绵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转基因绵羊乳中褪黑素和乳糖含量较高,体细胞数含量较低,可能是乳腺中褪黑素发挥抗炎作用,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绵羊不同胃室组织褪黑素(MT)特异性膜受体MT1和MT2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模式,以初步探明绵羊不同胃室组织褪黑素调节胃消化的生物效应机制。【方法】采集绵羊瘤胃背囊、瘤胃腹囊、网胃、瓣胃和皱胃5个组织部位,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褪黑素特异性膜受体MT1和MT2在绵羊胃组织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及表达模式。【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绵羊各胃组织中均含有褪黑素,且皱胃中褪黑素含量最高,瓣胃次之,瘤胃背囊、瘤胃腹囊和网胃中均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T1和MT2基因mRNA在皱胃中含量均最高,其次是瘤胃腹囊,在瘤胃背囊和网胃中含量较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1和MT2蛋白在绵羊各胃组织中均有分布,主要表达于各胃组织的黏膜层,且在皱胃腺体中的分布呈从底部到颈部逐渐增多的趋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T1和MT2蛋白在网胃中表达均最高,瓣胃次之,在瘤胃背囊、瘤胃腹囊和皱胃中表达均较低。【结论】褪黑素在绵羊各胃组织中差异化表达从而发挥多样性生理功能,可能通过与胃组织上特异性受体MT1和MT2结合,通过信号传导系统而调控前胃受食糜刺激后发生反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Melatonion,MT)通过分布于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的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R)来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研究褪黑素受体1型(MTR1)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动物生殖系统不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对于了解动物的生殖活动规律以及褪黑素对动物生殖活动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方法研究了MT1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生殖轴系不同部位分布和表达情况。HE染色结果表明,各组织都呈现了正常的细胞形态;IHC结果表明,MTR1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卵巢和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繁殖期绵羊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表达信号较强;qRT-PCR和WB法结果均表明,绵羊在繁殖期附睾组织中MTR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非繁殖期下丘脑组织中MT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综上,MT在绵羊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生殖轴系不同部位均有表达并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讨MTR在绵羊生殖轴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验旨在对美洲水貂(Neovison vison)褪黑素(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 MT)合成的限速酶5-羟色胺-N-乙酰基转移酶(aralk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 AANAT)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AANAT基因在水貂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对水貂尾静脉采血后提取DNA,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克隆AANAT基因并分析其编码区(CDS)序列,推导成氨基酸序列后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对AANAT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水貂AANAT基因序列长约1 631 bp, CDS区长504 bp,可编码167个氨基酸。水貂AANAT氨基酸序列与雪貂相似性最高(98.2%),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其与雪貂亲缘关系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貂AANAT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有5个抗原结合位点为非分泌型蛋白,该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位点。AANAT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N-酰基转移酶超家族结构域,该家族与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AAN...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melatonin)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主要通过其膜受体(MR)的介导参与调控动物生理节律、季节性繁殖和卵巢功能等生理过程。melatonin的高亲和性膜受体分为MT1和MT2两种亚型,本试验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MT1和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MT1和MT2在妊娠不同阶段奶山羊卵巢中都有表达,并表现为相同的表达模式,妊娠中期表达水平最高,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妊娠后期(P0.01)。MT1和MT2在不同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的表达特点与黄体的功能一致,提示褪黑素可能通过MT1和MT2的介导对妊娠期奶山羊黄体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核受体RORα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使用褪黑素(MT)、核受体RORα拮抗剂SR1001、MT+SR1001、无血清培养液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36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可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活力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量(P<0.01),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量(P<0.05);与MT组相比,MT+SR1001处理后细胞活力(P<0.05)及Bcl2表达量(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Bax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褪黑素可通过RORα途径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81-285
旨在研究不同光照时长对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及合成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选用20周龄体质量相近的AA(爱拔益加)种公鸡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8.0,11.5和16.0h光照处理,饲喂4周,饲喂结束后颈动脉放血致死,采取睾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及合成酶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鸡睾丸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EL-1A、MEL-1B和MEL-1C,褪黑素合成酶AANA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光照时长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但合成酶ASMT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褪黑素受体MEL-1A、MEL-1B和MEL-1C及合成酶AANAT的表达与光照时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妊娠牦牛子宫的调控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未妊娠和妊娠不同时期牦牛子宫中褪黑素受体(MT1)mRNA和褪黑素受体(MT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未妊娠和妊娠的不同时期,牦牛子宫基质细胞(SC)和肌层平滑肌细胞(MM)中均有MT1蛋白表达(P0.05);血管内皮细胞(EBV)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中的MT1蛋白表达,在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随妊娠时间的增加,MT1蛋白表达增加(P0.05);腺上皮细胞(GE)中的MT1蛋白,在妊娠初期(妊娠28~35d)差异不显著,妊娠50~60d时,差异显著(P0.05),妊娠90~100d时,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腔上皮细胞(SE)中,MT1蛋白表达量在妊娠28~35d比未妊娠时低(P0.05),而这种趋势随妊娠时间的增加继续降低(P0.01)。未妊娠牦牛子宫中MT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牦牛(P0.01)。综上表明,在妊娠期,牦牛子宫对褪黑素的需求量降低,褪黑素主要作用于牦牛GE,调节子宫腺功能,使牦牛子宫产生适应妊娠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是机体可自身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物质,对维持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直接加入培养液,不同浓度处理组中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1、10、100、1 000 ng/mL褪黑素处理细胞36 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ng/mL褪黑素提高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活力(P<0.01),降低细胞凋亡水平(P<0.05),极显著提高了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降低了促凋亡基因BAX表达(P<0.01)。结果提示,褪黑素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及其受体介导机制。进行以下试验:1)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水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褪黑素的两种受体MT1和MT2的表达情况。2)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0、10-9、10-8、10^(-7 )mol·L-1),观察褪黑素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随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3)根据褪黑素最优浓度,成熟液中添加不同处理组合:未处理组、褪黑素(10^(-8 )mol·L^(-1 )MT)、褪黑素受体拮抗剂(10^(-8 )mol·L^(-1 )LZU)、褪黑素受体激动剂(10^(-8 )mol·L^(-1 )IIK7)、同时添加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和褪黑素(10^(-8 )mol·L^(-1 )LZU+10^(-8 )mol·L^(-1 )MT),处理卵母细胞24h后,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并对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进行ELISA Kit检测,同时,成熟后的卵母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受精,并统计其分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1)在水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发现有褪黑素受体MT1和MT2;2)褪黑素处理的各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均显著高于0 mol·L-1组(P<0.05)。随后,各组受精后的分裂率也显著高于0mol·L^(-1 )MT组(P<0.05),而且10-8和10^(-7 )mol·L^(-1 )MT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0mol·L^(-1 )MT组(P<0.05);3)褪黑素受体拮抗剂(10^(-8 )mol·L^(-1 )LZU)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胚胎分裂率和囊胚率与未添加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褪黑素受体激动剂(10^(-8 )mol·L^(-1 )IIK7)组的水牛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胚胎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但与褪黑素组(10^(-8 )mol·L^(-1 )MT)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褪黑素受体拮抗剂和褪黑素(10^(-8 )mol·L^(-1 )LZU+10^(-8 )mol·L^(-1 )MT)组的水牛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分裂率和囊胚率与未添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褪黑素处理组的卵母细胞内cAMP的含量显著低于未处理组,而cGMP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综上表明,褪黑素通过与细胞膜G蛋白偶联受体MT1和MT2结合,从而抑制了cAMP合成,提高cGMP含量,进而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绵羊Otx-2基因与绵羊繁殖的关系,从阿勒泰绵羊下丘脑组织中克隆Otx-2及MT1、KISS-1、GnRH基因CDs(Coding region)区部分序列,采用RT-PCR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大脑、小脑、子宫、垂体、松果体、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繁殖期和繁殖间期绵羊下丘脑中这些基因在日间和夜间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tx-2和KISS-1、MT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Otx-2和KISS-1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较高。Otx-2基因与KISS-1和GnRH基因在繁殖期的表达量均高于繁殖间期的表达量,且均表现出夜间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日间表达量的相似表达规律,综上表明,Otx-2基因可能参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携带绵羊朊蛋白基因(PRNP)的重组真核转染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转染至神经胶质瘤细胞(C6),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绵羊朊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从细胞水平研究朊蛋白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序列,纯化后将其克隆到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对重组质粒pEGFP-PRNP做酶切鉴定。而后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C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经鉴定,绵羊PRNP基因已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成功地构建了重组pEGFP-PRNP质粒,并可稳定地在C6细胞中表达。本研究为外源朊蛋白在细胞中表达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朊病毒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是一种由脊椎动物的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内源性吲哚类激素,该激素可以淡化生成黑色素细胞的颜色,由此被命名褪黑素。随着研究发现动物机体中除松果体外还有许多器官也可分泌褪黑素,因此展开了对褪黑素在动物机体各个系统的研究。在所有的组织中褪黑素都是由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褪黑素主要通过依赖受体介导和非受体介导途径在体内发挥作用。此外,最新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作为调控因子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褪黑素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节昼夜节律、抗氧化、促生殖、调节免疫和消化系统、以及在表观遗传和其他方面的功能,以期为深入研究褪黑素的多重功能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