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璇  王璐  谢跃 《畜牧与兽医》2023,(9):125-133
寄生虫小G蛋白(small G-proteins或small GTPases)是一类结合和水解GTP的蛋白。作为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桥梁,寄生虫小G蛋白与虫体不同调控因子和效应器分子相互作用,介导了寄生虫的营养、发育与寄生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大量运用,寄生虫小G蛋白种类及其功能也在被不断更新。研究表明,寄生虫小G蛋白家族不仅参与虫体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在寄生虫与宿主互作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有关寄生虫小G蛋白的研究缺乏系统、全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本文在介绍小G蛋白家族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寄生虫小G蛋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提出小G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抗寄生虫药物靶点候选,为寄生虫病防控药物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
1 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 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如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且某些种类寄生虫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耐药性寄生虫的不断产生,迫切需要揭示其分子致病机理,希望找到新的潜在药物靶点。通过干扰赖氨酸乙酰化破坏基因表达对原生动物寄生虫(疟原虫、弓形虫、锥虫等)的存活具有重要影响,赖氨酸乙酰化的bromodomain蛋白已经成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甚至有希望成为新一类药物靶标。虫体bromodomain蛋白质在寄生虫的生存活力、侵袭和生长阶段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bromodomain抑制剂具有作为新型抗寄生虫药的功效。论文对代表性寄生虫的bromodomain蛋白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91年Ehrlich应用染料甲烯蓝供抗疟疾治疗开始,迄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用于化学治疗的抗寄生虫药物,但药物的抗寄生虫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据目前所知,药物可作用于寄生虫体膜和代谢过程中的酶类,以及药物在作用过程中生成对寄生虫有害的自由基,可干扰虫体的生理过程。其中能量代谢、膜的机能、核酸、蛋白质的合成途径等环节均可成为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标靶。对寄生虫膜功能的影响干拢寄生虫体膜对物质运输的磺酰胺类(Sulphanilamides)是第一类抗家禽球虫的药物,40年来共发现了30多种有效衍生物。这种多醚类的离子载体抗菌药剂,能影响离子穿膜运动。其分子结构具有一个有机酸基团和  相似文献   

5.
傅国才 《畜牧市场》2009,(10):23-25
目前,抗动物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抗原虫药和杀虫药三大类若干小类。选择理想抗寄生虫药物至少应具备安全、高效、广谱、无蓄积,不易形成抗药性等条件。抗动物寄生虫药物使用要点是:准确选药、掌握寄生虫的特性、掌握宿主的特征,注意药物的质量、剂量、结药方式与配伍,作好相应准备工作、适时投药、注意配合用药,还应注意合理使用,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产生耐药虫体,保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艾弗菌素驱杀牛羊内外寄生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弗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由艾弗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s)产生而分离出的大环内酯抗寄生虫药物。其杀虫机理是加强 r-氨基丁酸(GABA)阻断虫体神经系统部位中间神经元到运动神经元的传递,达到驱杀的  相似文献   

7.
伊维菌素是微生物阿佛曼链霉菌经发酵后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属于高效、广谱、低毒抗寄生虫药物,与其他的抗寄生虫药无交叉耐药性,是目前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此种药物杀虫机理主要是能够干扰寄生虫神经生理活动,通过刺激虫体释放出来Y-氨基酸(CA—BA),从而阻断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使虫体肌肉细胞麻痹而致死。对于犬类的疥螨、蠕形螨等体内外寄生虫,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伊维菌素的治疗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容易引起犬出现中毒。如果两次注射时间相距时间太近,也可能造成积累性中毒。  相似文献   

8.
分子寄生虫学10年成果辈出,抗绦虫、线虫、吸虫、原虫以及节肢动物的重组抗原疫苗都已经研制出来。兽医寄生虫疫苗进展比较快是因为许多免疫方案能在攻击试验中得到检验,使得宿主保护性抗原的鉴定比人医重要寄生虫相对容易些。研制寄生虫疫苗有好几种方法,致弱虫体的传统方法继续提供几种原虫和线虫的有效虫苗。过去5年主要采用重组DNA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蛋白质化学和免疫化学技术研制限定抗原疫苗,取得了突出成就。研制这种疫苗采取两种途径:(1)“天然抗原”途径,虫体分子通常是抗原,可能为宿主保护性抗原,能够刺激免疫反应;(2)“新抗原”途径,虫体分子不是抗原或抗原性很低,在宿主体内用来提高免疫反应以便杀死虫体。本文回顾了研制有效抗寄生虫疫苗的成功方法以及至今已经生产的疫苗。  相似文献   

9.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手段。抗寄生虫药物的药效建立在药物分子与寄生虫或动物机体不同靶组织、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多样,抗寄生虫机理复杂。随着新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抗寄生虫药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新的药物结构和作用靶标不断发现,作用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作者主要对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火烧坪种草养畜示范场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火烧坪种草养畜示范场羊寄生虫种类调查和主要虫种生态学观察和抗寄生虫药物及适宜制剂试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用高效低毒抗寄生虫药的给药程序,在秋末冬初牧地上寄生虫停止发育初,给每只羊以治疗剂量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片剂,以驱除羊体内的寄生虫,第2年春牧地上寄生虫即将开始发育时,再给羊以同样剂量片剂,以驱除冬季又感染上和上次驱虫残存的虫体,同时给每只羊一粒连续释放可达3个半月的长效控释药丸,以避免春夏牧地上寄生虫的感染。经过2年实施,羊体内寄生虫荷量下降95.2%,牧地也得到了净化,养羊经济效益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米尔贝霉素肟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尔贝霉素肟(milbemycin oxime)为大环内酯类抗体内外寄生虫药物,是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肟衍生物,主要通过增强虫体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使虫体麻痹死亡[1-2].通常用于预防恶丝虫病,控制线虫、钩虫引发的犬、猫疾病及犬的鞭虫病.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是包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可引起重要的人畜寄生虫病。抗寄生虫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是滥用使得寄生虫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急需开发新型药物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糖酵解途径的末端酶,在还原型辅酶Ⅰ(NADH)和氧化型辅酶Ⅰ(NAD+)的辅助下,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可逆反应,释放能量供寄生虫所需。本文针对抗寄生虫药物靶标的鉴定方法以及寄生虫LDH作为潜在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阐明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及研发新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寄生虫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驱除和杀灭家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可以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杀虫药(又称杀昆虫和杀蜱螨药)。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是安全、高效、广谱、适于群体给药、价格低廉、无残留。应用抗寄生虫药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丙硫咪唑,又称丙硫苯咪唑、抗蠕敏等,是现今较常用的,用于驱除羊肠道寄生虫的首选药物,是广谱抗寄生虫药,用药历史已近二十多年。众所周知,部分虫体已对该药产生明显耐药性,但近年来,相关问题报道甚少,笔者于2006年3月10日至4月1日,在青海省湟源县塔湾乡红土弯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42-2349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最重要的家畜寄生虫之一。已报道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参与虫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捻转血矛线虫转甲状腺素蛋白(Hc-TTR-51)的定位及功能尚未见报道。研究首先克隆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然后分析其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HEK 293T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最后RNA干扰Hc-ttr-51基因分析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c-ttr-51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与其他发育期虫体相比,L1、L3、雄成虫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在L3期虫体体内该蛋白广泛表达,L4期和成虫体内该蛋白特异性表达于性腺。在HEK 293T细胞中,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呈明显的点状分布。RNA干扰秀丽隐杆线虫Hc-ttr-51基因表达后,虫体产卵量极显著下降,体长体宽显著缩短,咽泵率显著下降。以上研究为捻转血矛线虫生长发育特性、疫苗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寄生虫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抗寄生虫药物概述 (一)抗寄生虫药物发展历史回顾 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共列了30多种驱虫药物,常山治疟及楝实、雷丸、贯众等成为世界上最早记载驱(杀)虫药物.  相似文献   

17.
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具抗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双重作用,对该类药物的了解有助于进行深入研究和指导临床应用。文章综述了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理化性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临床药效学的研究概况,并对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开发适用于肉食动物和宠物的体内外抗寄生虫药物及以药物作用靶标为基础的新药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入侵宿主和入侵后在宿主体内生存的机制非常复杂,但是影响这两个过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已逐渐被揭示。Ca2+是寄生虫体内的一种重要的金属离子,它影响着寄生虫的许多生理生化活动,如运动、信号转导、渗透压的维持等。而Ca2+信号蛋白则是Ca2+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直接承担者,钙离子信号蛋白是直接可以与Ca2+结合的蛋白质,它被Ca2+激活以后又可以与下游和他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合,从而使寄生虫发挥相应的生理生化作用。对能够与Ca2+信号蛋白结合的蛋白进行研究,有助于研制抗寄生虫的新药物和生物制剂,因为它们可能是一种存在于寄生虫体内潜在的新药物受体和靶标,而只有Ca2+信号蛋白被Ca2+活化以后才可以对这一互作蛋白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在寄生虫体内存在的4种Ca2+信号蛋白的重要性质和作用机制,对开展寄生虫Ca2+信号蛋白及其下游的互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基础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前言对在预防中用肝片形吸虫代谢抗原和虫体抗原抗该种寄生虫感染的价值进行评论是困难的。Lang(1976)曾报道用孵化培养物(代谢产物)抗原,而未用相同的未成熟吸虫的虫体抗原来免疫小鼠。Lang和Hall(1977)发现如使用声波进一步裂解的相同虫体抗原,小鼠可获得免疫。在1978年这些作者又报道,用类似抗原,小牛遭受攻击后获得有效的保护,可是,在剖检动物时发现肝脏损害。Hall和Sewell(1979),Lehner和Sewell(1979)在重复Lang  相似文献   

20.
球虫的细胞培养是球虫在体外合适的细胞体系中进行发育的过程,能让人们在"无控"和"透明"环境下研究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虫体发育机制等.目前,该技术已在球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主要集中于细胞培养体系优化、抗球虫制剂的疗效、虫体入侵相关蛋白功能研究以及检测手段的优化等方面.论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细胞培养技术在鸡球虫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