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估6个经典的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估算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影响模型预测精度的原因。在湖南望城肉牛养殖场选用17头体况良好的湘中黑牛,分两阶段测定了肉牛体重、营养组分采食量及胃肠道甲烷排放量。本研究选择6个经典的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估算模型,包括:以干物质采食量(DMI)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1[CH4(MJ·d~(-1))=1.246×DMI(kg·d~(-1))+0.996]和模型2[CH4(MJ·d~(-1))=-2.07+2.636×DMI(kg·d~(-1))-0.105×DMI2(kg·d~(-1))];以纤维摄入量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3[CH4(MJ·d~(-1))=5.58+0.848×NDF(kg·d~(-1))]和模型4[CH4(MJ·d~(-1))=3.41+0.520×DMI(kg·d~(-1))-0.996×ADF(kg·d~(-1))+1.15×NDF(kg·d~(-1))];以总能摄入量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5[CH4(MJ·d~(-1))=0.065×GEI(MJ·d~(-1))]和模型6[CH4(MJ·d~(-1))=0.081×GEI(MJ·d~(-1))-0.024]。利用预测误差均方(Mean squared prediction error,MSPE)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onsist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两种分析方法评估6个估算模型预测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的精度以及影响模型估算精度的原因。结果表明,模型5(CCC=0.86)的估测精度最高,模型1(CCC=0.74)和6(CCC=0.79)次之,模型2(CCC=0.66)、3(CCC=0.22)和4(CCC=0.54)的估算精度最低;模型1和2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于整体偏差的偏离(分别为48.8%和70.3%);模型3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于回归斜率的偏离(47.6%);模型4的偏差主要来自于整体偏差(29.2%)和回归斜率偏离(28.6%)。IPCC(2006)Tier2推荐的以总能GEI为单一变量的模型5是本试验中6个估算公式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评估化学计量学模型预测中国泌乳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的精度,分析影响模型预测精度的原因。本研究选择了3个经典的奶牛瘤胃VFA模型,分别为M UR模型、DIJ模型和BAN模型。试验数据来自我国主要科研团队的18篇论文,包括14篇SCI、3篇中文核心期刊和1篇未见刊的英文文章,论文数据含动物饲粮、体重、干物质采食量、饲料添加剂、VFA各组分比例。采用预测误差均方(MSPE)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CC)2种分析方法对3个经典的奶牛瘤胃VFA模型的估算精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BAN模型乙酸比例估算精度最高(决定系数=0.140,P=0.007),预测误差均方根为6.8%,误差主要来自整体偏差的偏离(47.8%)。3个模型无法预测丙酸、丁酸、其他酸比例。总之,BAN模型预测乙酸比例的精度是3个模型中最高的,但预测精度仍然偏低,误差来源于整体偏差的偏离,迫切需要利用更多数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VFA化学计量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_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NDF/NFC(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对泌乳中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649.54±18.44)kg、胎次(1.42±0.15)胎、泌乳天数(170.08±19.04)d、产奶量(18.46±0.89)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44、1.65、1.82。试验期为28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4 d正试期。结果表明:①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甲烷能、甲烷/干物质采食量及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低NDF组NFC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高NDF组(P0.05);③生产性能和日增重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4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中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水平对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甲烷排放预测模型,旨在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甲烷排放规律和甲烷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将45头体况良好,平均为15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牛:低日粮NDF/NFC组(NDF/NFC=0.60)、中日粮NDF/NFC组(NDF/NFC=0.75)和高日粮NDF/NFC组(NDF/NFC=0.90),试验期为70 d,包括14 d的预饲期和5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降低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P<0.05);2)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增加了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乙酸的相对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丙酸的相对含量(P<0.05);3)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提高,瘤胃甲烷和甲烷能产量、甲烷/代谢体重、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有机物采食量、甲烷/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甲烷转化因子也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4)基于体重、采食量、营养物质含量和NDF/NFC分别建立了甲烷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干物质采食量和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77)。因此,提高日粮中NDF/NFC水平可显著降低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内丙酸的相对含量,可显著提高瘤胃甲烷产量和甲烷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提高夏季奶牛的生产性能,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试验1组添加过瘤胃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100g/头·d,试验2组每日添加过瘤胃脂肪酸钙300g/头·d,试验3组每日添加过瘤胃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100g/头·d和过瘤胃脂肪酸钙300g/头·d,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试验期30d。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具有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的趋势,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P0.05);添加过瘤胃脂肪酸钙具有减少采食量的趋势,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不大;奶牛日粮中同时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酸钙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建议夏季奶牛日粮可以同时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酸钙。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CH4)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564.04±24.97)kg、胎次(1.58±0.23)胎、泌乳天数(88.00±15.32)d、产奶量(20.83±0.77)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14、1.30、1.55。试验期为24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低NDF组甲烷排放量、甲烷能极显著低于高NDF组(P≤0.01),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2)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3)低NDF组日增重显著高于高NDF组(P <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1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饲粮对泌乳后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777.46±27.31)kg、胎次(1.5±0.15)胎、泌乳天数(242.92±15.28)d、产奶量(18.75±0.62)kg/d的奶牛12头,随机分配到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2.10(精粗比为42:58)、1.96(精粗比为37:63)、1.52(精粗比为30:70),采用六氟化硫(SF_6)示踪技术测定自然状态下泌乳奶牛甲烷排放量。预试期14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饲喂不同NDF/NFC饲粮的泌乳后期奶牛甲烷排放量、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以及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均有显著差异;随着NDF/NFC降低,奶牛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52的低NDF组饲料能显著降低泌乳后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将24只荷斯坦奶牛按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相近原则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热应激预混料(试验Ⅰ组)、基础日粮+过瘤胃脂肪+抗热应激预混料(试验Ⅱ组),且自由采食玉米秸秆,研究其对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呼吸率、肛温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组日粮组合可以降低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提高精料、干物质采食量,增进奶牛食欲,显著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汁品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草药添加剂组,每组10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添加剂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每头奶牛补充2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共6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期为50 d。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奶牛高19.93%(P0.05)。中草药添加剂显著改善了瘤胃内环境,中草药添加剂组奶牛瘤胃液pH比对照组奶牛高2.19%,瘤胃液NH3-N浓度比对照组奶牛低8.42%,瘤胃液微生物蛋白浓度比对照组高13.5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改善瘤胃内环境,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提高瘤胃微生物菌群数量,降低NH3-N浓度,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牛甲烷排放量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能量转化过程中甲烷能量损失量来确定饲料的代谢能和能量需要。但由于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种来源,其排放量的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估测越来越重视。研究方法大多根据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实测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甲烷排放量的估测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以瘤胃瘘管阉牛作为试验动物,用大型自控呼吸测热室持续测定不同日粮在全消化道内甲烷排放量所得出的估测模型。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成分》(2007)中现有参数,选用上述估测模型进行甲烷排放量的估测。其中,由于我国存栏产奶奶牛的平均产奶量较低,故估测的甲烷排放量为96.29 kg/(头.a)。但日产奶量为20 kg/头的奶牛其甲烷排放量估测值为114.6 kg/(头.a)。此外,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肉牛、役牛和牦牛的甲烷排放量作了初步估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的酵母培养物,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48 h后,测定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参数.动物试验选取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奶牛573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6头,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297头,饲喂基础日...  相似文献   

12.
传统饲喂与TMR饲喂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挑选了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24头2~3胎产奶中期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进行TMR(全混合日粮)与传统日粮的饲喂试验,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瘤胃pH值、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50天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增加;2、对照组奶牛一天24小时内的瘤胃pH值在5.4~7.3之间波动,试验组的奶牛瘤胃pH值稳定在6.4~6.7之间。3、试验组奶牛牛奶体细胞数从77万/mL降低到53万/mL;4、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纯收入多9.28元/d·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泌乳日龄为21~91d的荷斯坦奶牛,以玉米青贮料为基础配制全混合日粮,基础日粮中蛋氨酸含量为42g/a。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对照组;添加20g/d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组;添加45g/d瘤胃保护性甜菜碱组和添加40g/d瘤胃保护性胆碱组。同时在所有处理组中添加一定量脂肪酸钙盐以确保各处理组含有相同的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对初产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经产奶牛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体况评分也没有受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的影响。瘤胃保护性胆碱组经产奶牛的产奶量高于其它处理组,乳蛋白含量高于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组,但与对照组和瘤胃保护性甜菜碱组相比没有区别。因此,在缺乏蛋氨酸的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甜菜碱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给奶牛饲喂不同粗饲料组合的TMR日粮,探讨日粮中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鲜重的精粗比从30∶70提高到40∶60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地增加(P<0.05).随着精料比例增加,其能量水平、蛋白含量和乳蛋白率增加.同时,蛋白含量和产奶量都有所提高.在试验二组中用青贮代替了全贮,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说明,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可以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产奶量和改善乳蛋白质水平.青贮饲料的蛋白质的降解和利用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和吸收,从而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对其初乳质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产前3周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牛。3组奶牛在产前饲喂含不同脂肪添加量的日粮,对照组不添加额外脂肪,试验Ⅰ组添加2%干物质基础的脂肪酸钙盐,试验Ⅱ组添加3%干物质基础的脂肪酸钙盐。脂肪酸钙盐主要成分为大豆油。3组奶牛饲喂相同的泌乳日粮。试验期从产前3周至泌乳12周。奶牛产犊时,测定初乳产量,测定初乳成分及Ig G含量。每周记录采食量,每天记录产奶量,每周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产前3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其初乳产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了初乳中Ig G含量(P0.05)。试验Ⅱ组奶牛初乳中Ig G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奶牛高32.04%和12.40%(P0.05)。产前3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产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增加了产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脂肪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P0.05)。试验Ⅱ组奶牛和试验Ⅰ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以试验Ⅱ组奶牛具有最高的产奶量(P0.05)。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产前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初乳质量,增加奶牛产奶量,本试验中以3%的添加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日粮精饲料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可消化性和氮损失的影响。试验选用6头泌乳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适应期16 d。在每个适应期开始时交换奶牛瘤胃内容物,本试验测定的两种日粮组成(以干物质计)如下:对照日粮(低水平精饲料)含有52%精饲料,试验日粮(高水平精饲料)含有72%精饲料。以上两种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5%和16.4%。与对照组相比,泌乳奶牛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瘤胃pH和氨浓度,但可提高丙酸浓度。对照组奶牛瘤胃中乙酸?丙酸比值偏高。瘤胃甲烷产量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未受日粮影响。两组奶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相似,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提高奶牛产奶量(36.0和33.2 kg/d),而使乳脂肪含量和产量及肠道NDF表观消化率下降。泌乳奶牛采食高水平精饲料有利于瘤胃氨氮向乳蛋白转化,而尿素氮排泄、血浆尿素氮和乳中尿素氮浓度未受日粮影响。两种奶牛粪中排出的氨相似。奶牛采食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瘤胃氨浓度,并可提高利用氨合成乳蛋白的效率。然而,以上结果虽表明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尿氮损失,但对于提高乳中氮转化率甚微。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并非是减少肠道甲烷产量和粪中氨排泄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脂肪营养和生理功能认识的深入,多种脂肪产品用于高产奶牛生产中,大量试验结果证明,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奶牛采食量和瘤胃消化具有影响,作者综述了日粮脂肪在瘤胃内的代谢、日粮中添加脂肪对脂肪酸、干物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粗蛋白质采食量和瘤胃消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9.
就棉籽及其脱脂饼粕对奶牛产奶量、奶成分、经济效益、干物质采食量、体重、瘤胃氮代谢、血液和肝脏指标的影响及在奶牛日粮中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过瘤胃脂肪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产奶高峰期一般出现在采食量高峰的前几周。产奶高峰期以前,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奶牛必将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结果造成体重下降。而泌乳初期的过分减重往往造成产奶高峰期后产奶量的锐减。试验证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特别是保护性脂肪,能够改善奶牛的体况,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的效果;比较不同过瘤胃脂肪来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选择奶牛饲料的理想脂肪添加物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脂肪酸钙和棕榈油脂肪粉均为商业产品。棕榈油脂肪粉是利用油脂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