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媛媛  杨忠芳  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17-22622,22657
阐述了土地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以反映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土壤质量评价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土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是我国土壤质量评价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除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外,将土壤质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能更有效地预警和监测土壤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梳理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为我国土壤质量评估研究及方法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检索方法,收集有关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筛选、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文献415篇、最小数据集155个。基于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选取频率、评价方法和最小数据集等信息,分析近30年来全球土壤质量评价的发展态势、前沿领域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5个物理指标、36个化学指标、35个生物指标和19个环境指标。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其选取频率最高,为96.6%;其次是土壤酸碱度、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容重,选取频率均在50%以上;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等生物指标选取频率较低,均小于25%,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最小数据集构建方法中,主成分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指标冗余,体现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应用最为广泛。被筛选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中,有机质、速效磷、容重和土壤酸碱度在表征土壤质量时应用广泛,频率分别为67.7%、43.2%、34.8%和34.2%。目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土壤质量指标,运用土壤质量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估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适用于土壤可持续管理。【结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酸碱度、容重和含水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构建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及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重点,应用指标体系在大空间尺度评估土壤质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土壤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的内涵,并从土壤质量评价的3个过程,即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分别进行了分析。目前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最小数据集筛选方法、评价指标转化的数学模型、定量化评价方法是当前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质量的最新概念,论述了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气、水、土壤3个方面,对绿色食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及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评价目前中国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的生态健康现状与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务之急。目前关于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土壤-作物-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没有比较完善的、为大家公认的关于农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总体分析法,查阅统计了国内外关于农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的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切合中国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土壤、作物以及环境的健康问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最终初步确定了中国农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区域的评价体系都有22个指标,三大平原指标之间有所区别,充分体现了整体的一致性和区域的特殊性,使得指标体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土壤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保持和提高土壤质量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1])。土壤质量包含诸多指标,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指数,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土地质量及土壤服务功能密切相关~([2])。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学等多个不同体系的因子。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质量动力学方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和土壤相对质量法~([3])。了解土壤质量首先要有精确的土壤质量调查数据,试验测试了一种土壤耕层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植被-土壤属性,构建适用于评价高寒草甸退化的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以期为高寒草甸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若尔盖花湖周边高寒草甸为对象,综合文献、标准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植被-土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草甸质量指数,基于系统聚类和自然断点法划分的草甸质量等级及样地的植被-土壤属性,确定草甸退化程度。【结果】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高寒草甸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8个指标,包括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可食性植物生物量、容重、有机质、速效钾、β-1,4-葡萄糖苷酶和脲酶。其中,土壤有机质、可食性植物生物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综合权重分别为0.232、0.215和0.206,对草甸质量的影响大于其余指标。根据评价指标计算的草甸质量指数(MQI)为0.142~0.713,基于该指数可将草甸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未退化草甸(MQI≥0.36)、轻度退化草甸(0.28≤MQI<0.36)、中度退化草甸(0.20≤MQI<0.28)和重度退化草甸(MQI<0.20),最后拟定高寒草甸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研究区高...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技术适宜性评价是对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在理清水土保持技术适宜性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发现,除了针对特定技术的土壤适宜性以及单个因素的适宜性分析外,主要还是从技术的采用、世界水土保持方法与技术纵览项目、保存率、效益评价和优化配置5个方面间接探讨技术的适宜性问题。关于水土保持技术适宜性评价,从理论体系到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空间评价、空间优化配置都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初步提出水土保持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指标评价标准与权重的确定方法和评价模型,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周晓多  张耿苗  祝惠 《浙江农业科学》2012,(7):1034-1035,1039
通过对诸暨市牌头镇水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分析,并按照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地力评价与分等定级,指出水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一些提升地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诸暨市浬浦镇耕地土壤地力评价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诸暨市涅浦镇耕地质量现状,对涅浦镇耕地耕层土壤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检测分析,按照诸暨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地力评价与分等定级,指出了当前耕地质量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壤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酶是土壤质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土壤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由于土壤酶被作为土壤污染的重要指标及土壤酶活性时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使得土壤酶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防护基材的特点,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3方面出发,建立了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选择4个已完工的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治理的边坡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各个边坡样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边坡样地的现场调查和坡面实际情况,表明所构建的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3种不同枯落物管理方式,即维持正常的枯落物输入、去除和人为控制火烧,对云南松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林地土壤的恢复与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的3种枯落物不同管理的云南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敏感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结合Norm值,确定研究区域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 MDS),筛选出对土壤质量变化敏感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指标,建立了云南松林地枯落物不同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不同管理方式的云南松林地土壤质量以控制火烧枯落物样地最高,其次为维持正常的枯落物输入样地,去除枯落物样地土壤质量最差,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44、0.40和0.39。【结论】人为控制火烧枯落物林地土壤质量最好,然而烧除枯落物对于土壤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火烧时间和火强度。  相似文献   

15.
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和综合水平,同时描述多时段内区域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彰武县阿尔乡实验区的不同类型沙地土壤特性调查研究基础上,将反映土壤特性指标与反映植被生长期的时间指标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软件,实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得出土壤质量优劣顺序:丘间低地>平缓沙地>固定沙丘底>半流沙丘底>固定沙丘顶>半流沙丘顶,通过现场实验调查验证系统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南省宁远县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阔叶林(栎木纯林和常见阔叶树种混交林)、针叶林(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常见阔叶树种+杉木混交林和常见阔叶树种+马尾松混交林)共6种典型林分,测定31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修订最小数据集,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针叶林的pH值、养分元素、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森林类型,且土壤容重最高,阔叶林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与土壤有效元素,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介于两者中间;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容重、有机质、全钾、有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磷和磷酸酶;6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SQI)介于0.25~0.59之间,整体偏低,但中等质量及以上占62.5%;表现为常见阔叶树种混交林(0.52)常见阔叶树种+马尾松混交林(0.48)栎木纯林(0.45)常见阔叶树种+杉木混交林(0.39)马尾松纯林(0.34)杉木纯林(0.32)。结论表明针叶林地的土壤质量显著低于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在针叶林中间种植当地常见阔叶树种能提高林地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8.
土壤健康研究近年来成为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为了更好的保持与提高水及大气的质量,发挥土壤系 统维持植物和动物生产力,支撑人类健康和栖息地等功能,便于进行土壤健康养护工作,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 关土壤健康评价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土壤健康的概念以及三者相互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列举了土壤健康评价时所构建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最后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分析了不同生 态系统的土壤健康评价成果,提出了今后土壤健康评价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土壤质量及其时空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土壤质量评价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质量的概念、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重点分析了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异,并探讨和展望了土壤质量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壶源江诸暨流域农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分析,按照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地力评价与分等定级,指出了该区域农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地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