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奇友  许红 《中国饲料》2006,(16):36-37
本文论述了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膨化对其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可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大豆抗原可引起断奶仔猪的消化道过敏反应。膨化可失活大豆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大豆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2.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是指饲料中所含的一些对养分的消化、吸收、代谢及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人类对抗营养因子的认识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迄今才有几十年的历史。Huis-man 等(1990)指出,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之间有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  相似文献   

3.
一、蛋白酶抑制因子。此因子存在于多种饲料中,如大豆、豌豆、菜豆等豆科籽实及黑小麦和黑麦。在小麦、水稻、燕麦和玉米的胚芽中也少量存在。其中以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有害作用最大,它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抑制畜  相似文献   

4.
1物理方法 1.1加热法 加热法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破坏饲料中对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凝集素、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例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常压蒸汽处理30min左右,其活性可降低90%左右。秦贵信等(1995)报道,全脂大豆在120℃蒸汽加热7.5min,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从20.6mg/g降到3.3mg/g。Schmidt(1987)报道,采用炒烤处理,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性饲料及其相关抗营养因子1 1 豆类 豆科籽实 (荚果种子 ,如大豆、花生、鹰嘴豆、蚕豆等 )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 ,但它们均含有抗营养物质 ,从而限制了其在动物日粮中的使用。这些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血凝素 (植物凝聚素 )、尿酶、脂肪氧化酶、氰化糖苷和抗维生素因子。所有生的或加工不良的豆类 ,都含有不同水平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能与小肠内的胰蛋白酶结合 ,而形成一种无活性的复合物 ,结果正常抑制胰蛋白酶持续分泌的负反馈机制被阻断 ,以致胰腺合成过量的胰蛋白酶。已证实 ,饲喂未加热处理的大豆…  相似文献   

6.
<正>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作用普遍存在于饲料中,它不仅能与动物小肠液中的胰蛋白酶结合来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还会引起动物体内蛋白质内源性消耗。消除饲料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动物体的影响是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胰蛋白酶在饲料中的抗营养作用作一综述。1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及分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又被称作抗胰蛋白酶因子,分子式为C284H432N84O79S7。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功能的小分子量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在低pH条件下可与蛋白质分子的碱性基团结合,络合蛋白质,抑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淀粉及脂类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同时,植酸也具有极强的螯合能力,能与钙、钾、锌、铁及铜等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盐类,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营养的消化吸收的微量成分。抗营养因子可影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些抗营养因子毒性很强,可造成动物中毒和死亡。1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1.1 主要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素、单宁等。1.2 副作用:抗营养因子与消化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减弱其活性。可与蛋白体结合,使粘膜发育异常。可与金属元素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蛋白质、能量消化的抗营养因子、来源、抗营养作用及加工处理等详见表1。2 影响矿物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2.1 …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豆粕中存在非营养因子—胰蛋白酶阻碍物(trypsin inhibitor),它会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蛋白质分解酶的分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美国肯塔基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生化性质和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大豆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其营养价值与利用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本文总结了大豆中两大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即Kunitz类和Bowman-Birk类抑制因子的主要生化性质,以及含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日粮对不同种类动物的饲喂效果和生理反应。另外还介绍了胰腺分泌的蛋白酶与抑制因子的识别与反应机理,以及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阻碍动物生长和引起胰腺增大的作用方式。最后讨论了在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平衡,是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蛋白源。但是,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  相似文献   

12.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常用的几种处理技术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平衡,是单胃动物很好的日粮蛋白源。但是,豆粕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凝血素、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植酸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一方面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内外一直在研究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方法,目前主要有物理、化学、添加剂、生物技术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蛋白酶抑制因子 豆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蛋白酶抑制因子,它对动物的营养具有重要影响。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有KTI(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BBI(弓手抑制因子)两类,在大豆中含量尤其高。  相似文献   

14.
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峰 《饲料工业》1998,19(4):18-19
<正> 1 全脂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特点大豆中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脂肪氧化酶)、甲状腺肿大因子、胀气因子(低聚糖、皂角苷)、植物凝集素、血球凝集素、尿酶、植酸等。其中在大豆中含量较高,对大豆营养效价、生物效价、适口性及动物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胀气因子和尿酶。目前,对其  相似文献   

15.
发酵对豆粕中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种酵母菌A-1、B-1、C-1和木霉S-1对豆粕进行单菌发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豆粕在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下,粗蛋白、粗纤维、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适宜条件为接种量6%,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48h,其中酵母菌A-1、B-1、C-1对提高粗蛋白和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效果显著,粗蛋白提高了15.8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了58.27%,植酸降低了80.11%。木霉S-1能显著降低豆粕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54.74%。  相似文献   

16.
在用做饲料原料的植物和籽实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凡采食后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或引起动物中毒的物质,均属饲料的抗营养因子。1抗营养因子的种类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豆类及其饼糊和某些块根块茎类中。它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  相似文献   

17.
饲草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畜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rion faetor,ANF)是指某些牧草和饲料作物在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并通过不同机制对畜禽营养过程产生负效应的一类物质。一般来讲,它可引起畜禽生长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和器官损伤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降低畜禽对饲料蛋白质消化利用1.1 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特别是豆科植物,并以果实中居多(大豆叶子中含量也很高)。已经证实,蛋白酶抑制剂分为二种:即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欣  冯杰 《广东饲料》2005,14(6):39-40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据报道,STI能引起各种动物生长抑制作用如引起老鼠、小鸡的胰腺肿大和增生.还导致仔猪对日粮能量和氮的利用率降低,刺激胰脏蛋白酶和糜胰蛋白酶的合成,增加体液因子(如胆囊激素)的形成和释放。因此,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改善和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螺杆转速为300r/min,模口直径为4Φ8的干法膨化机,在膨化腔指示温度为90度,110度,120度,130度和140度时膨化大豆,研究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化大豆产品中水分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4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下降。(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随膨化温度的升高呈对数下降,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二者对热的敏感性不同,凝集素对热的敏感性高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在膨化温度超过130度时下降迅速。(3)110-13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脲酶活性为0.38-0.06Δp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为 14.85-5.59mg/g,失活69%-88%,凝集素为0.72-0.00mg/g, 蛋白质溶解度为82.50%-71.58%,时,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与豆饼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膨化温度升高或降低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ANF)普遍存在于植物界(Liener 1980,Cheeke和Shull1985,Friedman 1986.Huisman 1989,Savage和Dio 1989),这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一种植物可以含有多种ANF,如大豆中含有蛋白质抑制因子、植物凝聚素、脲酶等多种ANF;同一种ANF电可以存在多种植物中,如单宁存在于高粱、油菜籽、稻子豆等植物中。ANF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可以保持植物株及其种籽免受霉菌、细菌、病毒、昆虫和鸟类的侵害(Sequerira 1978,Liener和Kakade 1980,Broadway 1986),但对畜禽却是有害的。如果饲料中的ANF含量超过畜禽的耐受水平,将对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