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敏 《四川草原》2010,(5):45-46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  相似文献   

2.
猪副伤寒的病原主要为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该病原主要引起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易感年龄是2~4月龄,最高为6月龄,对于大猪原发性副伤寒的报道极少,因此猪副伤寒通常称为“仔猪副伤寒”。2006年我县某肉猪养殖场的大猪暴发猪副伤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人猪群.许多猪町借本身的抵抗力将其消灭或免疫,有些则成为带菌猪.  相似文献   

4.
吕惠序 《养猪》2012,(6):116-117
仔猪副伤寒(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幼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化猪场中,猪急性副伤寒的发生率普遍较高,所受的损失及危害不亚于其他主要传染病。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2~4月龄仔猪最易感染。初春时节气候多变,温度变化明显,养殖环境稍有不宜,容易引发本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治疗猪急性副伤寒的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希望对同行诊疗工作有所裨益。1流行病学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该改善饲…  相似文献   

6.
仔猪急性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在我县历来时有发生,多呈散发性。2009年我县一养殖场从外面引进一批仔猪暴发副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经济损失较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salmonellosis),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因此,正确的诊断与防治沙门氏菌病对养殖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于它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也称仔猪副伤寒。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表现慢性下痢,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眭肺炎。其病原体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  相似文献   

10.
猪副伤寒即猪沙门氏菌病,其病原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发现其血清型有千余种,对猪危害较大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猪副伤寒是一种引起断奶仔猪顽固性下痢、伴有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及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为特征的传染病[1-2]。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2.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的为大肠坏死性纤维素性炎症及肺炎。  相似文献   

13.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4.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慢性病例可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很多变为僵猪,给养殖业造成损失。今年2月份笔者接诊3例慢性副伤寒的病例。现将主要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猪霍乱沙门氏菌的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呈全球性分布。由于多种沙门氏菌可感染猪,是多种猪肉产品的感染源,因而猪的沙门氏菌备受关注。猪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是仔猪的一种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成年猪很少发生。该病在各地猪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常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此病主要侵害1~4月龄断奶仔猪,所以是规模化猪场提高仔猪成活率与经济效益的大敌,应认真研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猪的一种败血性和坏死性肠炎为症状的传染病,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猪的繁殖和仔猪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可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本病在猪群内发生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它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17.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慢性病例多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  相似文献   

18.
张啸 《动物保健》2011,(9):73-74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猪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诊表现为慢性腹泻,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小猪,成年猪较少发病,故将其称为“仔猪副伤寒”。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不分年龄、性别、季节均可发病。仔猪副伤寒病,又称为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1~4月龄仔猪发生的传染病,各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与猪瘟混合感染,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