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文章从各个技术环节,总结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促进谷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是一项旱作高产技术,研究其推广范围与相应的扶贫效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及增产效应,调查其推广区域及扶贫效果,发现该技术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过程涉及大多数地区,贫困县占比为50.0%~100.0%;该技术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典型贫困县增产幅度为37.4%~89.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渗水地膜机械化高产穴播谷子免间苗技术将科技创新与特色杂粮产业相结合,随着其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开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脱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借鉴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技术的优点 ,将机械穴播运用到谷子的地膜覆盖种植上 ,使机械穴播与地膜谷子种植有机结合 ,可大大提高谷子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在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促进谷子早熟及增产增收诸方面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一、穴播机的选用目前尚无地膜谷子穴播专用机械 ,生产中可选用2BX -2型小麦穴播机种植地膜谷子 ,其播种量可以调节 ,易于控制播种密度 ,能取得较好的播种效果。二、茬口的选择谷子适应性广 ,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 ,但谷子忌连作 ,必须实行轮作倒茬 ,以减轻病害及杂草滋生 ,提高产量。谷子的前茬作物以豆茬…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在宁夏六盘山区宜采用普通地膜膜侧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干旱年份宜选择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渗水地膜、播种覆膜一体机成果及专利技术产品与精量机穴播、免间苗、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山区、丘陵区及广大的干旱冷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1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技术推广,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忻州市耕地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旱坡地,无霜期短、温度低、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持续干旱,直接影响到了谷子的播种,影响了渗水地膜项目的实施进度;五台县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相比,增产率为13~19%,今年渗水地膜谷子3万亩,受益贫困户9500户;代县全县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主要推广了渗水地膜穴播谷子种植技术,示范地点胡峪乡望台村,面积150亩,平均亩产谷子310公斤,亩收入1240  相似文献   

8.
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一项实用种植技术。定西地区于1996年开始地膜谷子机械穴播技术的应用试验,将小麦穴播机应用到...  相似文献   

9.
本技术是引进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发的降解渗水地膜、播种覆膜一体化成果及专利技术产品与精量机穴播、免间苗、密植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渗水地膜(降解)配套旱作高产技术运用渗水地膜覆盖起到增温、保墒、保水和保肥效果。该文从整地施肥,土壤、种子处理,覆膜播种,机械应用,定期查苗放苗,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高粱配套旱作高产的技术要点。采用精量穴播主要解决高粱免间苗问题,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通过几年实践试验,对比种植效果可知,该技术有效提高了作物光、温、水、土、气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旱作区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屯留县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光照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是优质谷子的理想种植基地。谷子间苗是长期以来谷子生产中的一项大问题,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技术主要解决谷子间苗费工问题,既能增温保墒,又能有效除草,从而提高田间管理效率,实现省工省时、增产增收。该文针对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富硒谷子种植技术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已成为大力发展旱地谷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栽培技术要点,为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整理现有旱地谷黍节本增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以机械穴播实现免间苗技术;提出旱地谷黍液态地膜加保水剂和渗水地膜加保水剂两种使除草剂通过保水增效的模式;并以广灵县丘陵区旱地谷黍为例,提出以单嘧磺隆为主混配的谷田除草剂和以莠去净为主混配的黍田除草剂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渗水地膜穴播覆盖技术是冷凉干旱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本文从渗水地膜的技术优势、技术要点、有关应用及增产增收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干旱冷凉地区发展旱作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姚建民教授为首席的创新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形成的多项专利技术。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由省农业厅、扶贫办、农机局、农科院联合组织实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振兴杂粮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穴播与条播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穴播和条播对不同株型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地点穴播与条播相比籽粒产量水平相当或有所提高;穴播可以解决谷子单籽出苗顶土力弱的问题;通过研制穴播机可以实现谷子的精量播种,少间苗或不问苗。  相似文献   

20.
正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是谷子的一项增产新技术。此技术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了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了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了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目的。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严格轮作倒茬,适时整地覆膜谷子忌连作,在茬口安排上必须注意与其它作物轮作,严格防止重茬。谷子与豆类、马铃薯等可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以有效减少白发病、黑穗病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