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加权TOPSIS对各省三大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排序予以评价;其次,借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指数的省际差异;最后,引入空间自相关法对各子系统排序值及耦合协调度在我国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旅游两大系统发展排序值的省际分布具有相似性,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呈沿海地区>西部内陆>中西部省区,经济、旅游系统与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属显著集聚分布,而生态环境与经济、旅游系统间不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与发展冲突。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文中以吐鲁番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18项指标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耦合关系模型对该地区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0-2008年吐鲁番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基本上稳步上升。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协调、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三个阶段,协调程度以高度协调为主。从时间上,2000-2001年耦合协调度值0.3,属于中度协调;2002-2007年的耦合协调度值0.5-0.7,是高度协调;到了2008年耦合协调度值达到了0.8,出现极度协调的状况。说明该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处于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于实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分析了2000—2020年内蒙古103个县(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水平关系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小范围内波动,居民福祉水平持续提高,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中度失调占比逐年下降、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占比增加显著;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从东向西,由北至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在研究期的前10年间变化尤为显著。2)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自相关且在研究期的前10年空间聚集现象加强,总体变化趋势上,低耦合协调值相比于高耦合协调值更易发生扩散,并对周围县(旗、区)产生消极影响。3)工业水平、经济结构、投资力度、城市进程和自然基底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经济效益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中部、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社会效益提升对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促进作用明显,生态效益提升对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12年我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协调水平并不高,城市间及各协调类型间差距明显;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明显,东中西之间呈现梯度差异,东部地区的协调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协调水平较高的区域呈“集群”分布特征,与城市群区域拟合较好,协调水平较低区域呈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协调度全局趋势东西方向上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南北方向上呈现中部>北部>南部的特点;综合性城市的协调度高于资源型城市,不同资源类型与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的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与协调度呈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探讨了农地流转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耦合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性;农地流转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我国的城镇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但农地流转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效应却并不显著;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8743的调节力度将非均衡状态修正到均衡状态,但在短期内城镇化的自身反馈效应并不明显,农地流转对城镇化的短期推动效应不明显;2000-2014年期间,我国农地流转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提升的态势,总体而言,为中度协调耦合。  相似文献   

6.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要求的积极探索,是凝练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基于线性文化空间视角,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为研究区域,推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内涵,运用熵值法、相对优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文化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二者耦合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截止2020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线九省文化资源禀赋综合评价值均值为0.44,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处于0.1-0.5之间,呈高低交替、错落分布的空间态势。2)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居于0.82-0.33之间,总体处于中低水平,由东向西表现为良好协调逐渐向轻度失调变化。3)旅游相对优先度测试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文化资源的优先程度呈不平衡关系,旅游滞后型省份未能充分将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作为西部地区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链式反应。当前西部地区业已显现"城镇化推动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协调为城镇化优化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态势。文中从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促进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的空间策略,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如何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文中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InVEST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栅格尺度对西安市2000-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特点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20年,西安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综合指数先持续增强后减弱,扩张形态偏离圆形,扩张模式以蔓延式为主,有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张的趋势。2)西安市整体生境质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在空间上有“北部低、南部高”的特点,且生境质量在等级上有分别向两极转化的趋势。3)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N”型变化趋势,但多年均值为0.269,为中度失调状态。根据研究结果,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协调还处于相互拮抗期,未来在制定规划策略时,应将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两头抓,加快实现区域动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SDAGIS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08、2013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以中度协调为主,高协调区集聚在三大城市群及部分省会城市。从2003到2013年,协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边境区与东部沿海区有汇合趋势。(2)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水平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集聚,高-高类型主要聚集在三大城市群,低-低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及东北边缘地带。(3)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区域经济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消费水平对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收入比起到阻碍的作用,而交通和投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产业绿色化发展的路径,提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的概念,并构建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天津2000-2010年海陆产业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了海陆产业系统的互动关系,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海陆产业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2000-2010年,天津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度很高,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2)2000-2010年,天津海陆产业系统协调度稳步提高,先后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和中级协调发展三个阶段;(3)天津海洋产业系统和陆域产业系统对耦合系统发展的功效贡献具有时序规律,各子系统自身演化过程经历了"S"型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