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茶藨属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低温持续时间长,春秋两季温差大且变化激烈,露地栽培黑穗醋栗不能安全越冬.探讨该属植物越冬特性的差别,加快其产业化发展而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导致茶藨属植物抗寒性差异的几点原因,阐述了越冬冻害研究的现状,讨论了解决越冬冻害措施,并对如何提高抗寒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韦睿  黄艳  王晓红  刘灵 《北方园艺》2016,(14):202-206
目前东北茶藨子绝大部分处于野生生长状态,为了开发利用该物种种质资源,现从东北茶藨子的生长分布、伴生林型、物候特点等林学特点为切入点,总结现有茶藨子属植物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参照其它开发较早的"第三代浆果"加工发展经验,提出适合东北茶藨子的3个发展方向,即营养成分开发、药用加工及色素提取。同时结合现有浆果开发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未来加工产业发展中,应着重自育品种开发、选择最优贮存方法化、打造一体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亮 《现代园艺》2014,(16):15-15
用体式显微镜、数显游标卡尺等对4种长白山茶藨子属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大小、千粒重等进行观察测量,并对其进行拍照,编排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4种茶藨子属植物种子在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种子表面的纹饰为多皱状纹和嚼烂状纹,颜色多为红色,较难区分,种子的大小间差别较为明显,这些差异可为其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对探讨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原茶藨子属树种资源与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高原茶藨子属树种资源及其开发价值作了简明分析,并总结出了茶藨子属树种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5种景天属地被植物叶片的抗寒性,对测定结果与品种抗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田间抗寒性观察,5种景天属植物中凹叶景天抗寒性最强,垂盆草、佛甲草抗寒性最弱,圆叶景天和胭脂红景天居中。对测定方法进行比较表明,初步测定几种景天属植物的抗寒性,可以采用电导率方法,该法既简便又反应灵敏,如若要精细比较抗寒性,可以采用电导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4个指标综合测定。  相似文献   

6.
茶藨子属植物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落叶灌木,果实为多汁浆果,可直接食用或用于食品、饮料、酿酒及添加调料,对风湿性关节炎、肠胃炎等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 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俗称黑豆、紫梅、黑加仑等,属于茶藨子科(旧属虎耳草科)茶藨亚属的落叶小灌木,是黑龙江省主要栽培果树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冻害是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北缘地区柑桔生产的主要威胁因子,也是致使其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许多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束缚水与自由水比例与抗寒性强弱有着明显的关系,比值越高抗寒性越强;以  相似文献   

9.
利用华蔓茶藨子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研究华蔓茶藨子茎解剖构造及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华蔓茶藨子半木质化茎中不具备潜伏不定根原基,其不定根生根类型属于诱发皮部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始体来源于初生韧皮部下层的形成层。愈伤组织不分化为不定根。  相似文献   

10.
亮叶忍冬与蔓生紫薇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亮叶忍冬,蔓生紫薇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第1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栅栏组织/叶肉组织、上下表皮厚度等抗旱性结构指标上进行检验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亮叶忍冬,蔓生紫薇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对照在叶片厚度、主脉的厚度等抗旱性指标上均极显著变薄,而栅栏组织与叶肉组织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第1层栅栏组织密集度上,2种处理及与对照均没有显著差异;亮叶忍冬、蔓生紫薇2种植物间叶片的解剖结构在各抗旱指标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其抗旱性为亮叶忍冬蔓生紫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柑桔种类叶片组织的细胞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8个栽培柑桔种类和6种野生柑桔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的观测。结果指出,无论是栽培柑桔或野生柑桔,叶片组织结构的紧密度──紧密组织的指数(栅栏组织和下部紧密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的比值)与柑桔种类的抗寒性成正相关;反之,疏松海绵组织厚度的指数同抗寒性成反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947。作者认为, 单一物质或组织的数量(如栅栏组织或海绵组织厚度)往往会随着样品所处生态条件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叶片组织结构的紧密度则是反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部紧密组织三者之间的遗传上的相互制约关系,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因此,它有可能作为抗寒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别名黑果茶藨,俗称紫梅、黑豆、司马罗伊、“黑加仑”。属于茶藨子科(旧属虎耳草科)、茶藨亚属(一作穗状醋栗亚属)的浆果灌木,由于年生长周期短、耐寒,适宜我县浅山温凉湿润气候条件下种植。黑穗醋栗浆果含有丰富的各种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A、B、C、D。维生素C 含量尤高,据牡丹江农科所综合化验室分析报导,每一百克鲜果中含一百二十至二百二  相似文献   

13.
以9种常绿阔叶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低温处理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并观测越冬前后叶片的微观解剖构造,通过变异系数、相关分析从8项叶片结构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和抗寒性综合评价,以期为北方树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整体表现为升高趋势、相对含水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下表皮、栅栏组织较厚的叶片抗寒性较强,栅海比值和组织结构紧密度越大的植物受低温影响越小。越冬前后,阔叶植物的抗寒排序差异较大,较抗寒的树种有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广玉兰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抗寒性,筛选抗寒性较强的种类,对经过低温霜冻后的百香果等6种西番莲属植物进行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西番莲属6种植物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蓝冠西番莲、西番莲>百香果>红花西番莲>哥伦比亚热情果>大果西番莲;百香果5个品种(系)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黑美人">"台农1号">"黄金杂交种1号">"满天星">"芭乐味黄金果",可为百香果抗寒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欧洲茶藨子属植物育种的目标、成绩与发展趋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欧洲茶藨子属植物育种的目标、成绩与发展趋势,为我国该类植物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太行山区易县旺龙沟流域常见绿化树种自然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不同树种在其集中分布区内的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百分比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呈现集中分布在丘陵的不同部位,不同树种栅栏组织所占叶片厚度百分比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栅栏组织所占叶片厚度百分比越大,植物的耐旱性也越强。  相似文献   

17.
刺果茶藨(Ribesburejense Fr.Schm-idt)又名刺儿李、山梨等,也有的地区叫菱尖,是吕梁山脉分布较多的一种野生灌木,属虎耳草科、茶藨子属。其果可食,味酸甜爽口,清香浓郁,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含有丰富的 Vc、有机酸、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素。多食其果,有开胃健牌、灭菌消炎、消除  相似文献   

18.
核桃属植物休眠期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属(Juglans)中的普通核桃、核桃楸、河北核桃和黑核桃4个种的18份种质休眠期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解质渗出率法、组织褐变法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了LT50与枝条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休眠期各核桃种质1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供试种质间抗寒性差异大,LT50在–38 ~–22 ℃之间;种间抗寒性差异明显,依次为黑核桃 > 核桃楸、河北核桃 > 普通核桃。电解质渗出率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均可用于休眠期核桃属植物的抗寒性鉴定,尤其以电解质渗出率法准确度高。用略高于大部分核桃种质LT50的温度(–24 ℃)处理枝条,其相对电导率与LT50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此温度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以及枝条的LT50均可作为休眠期核桃属抗寒性鉴定的理化指标。核桃属4树种1年生茎粗大致相同的枝条中各组织的厚度差异显著,其中木栓层厚度及其在茎结构中所占的比率与枝条的LT50之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可作为休眠期核桃抗寒性鉴定的形态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用显微镜观察比较了10份枸杞属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0份供试材料叶片大多为条状披针形,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不同种间有差异,表现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层数和厚度上;中脉的形状、叶脉所含的沙晶细胞的量都是区分点.  相似文献   

20.
核桃属4 树种展叶期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景花  王红霞  高仪  张志华 《园艺学报》2012,39(12):2439-2446
 以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核桃楸(J. mandshurica Maxim.)、河北核桃(J. hopeiensis Hu)和黑核桃(J. nigra L.)4种核桃属植物的20份种质展叶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了LT50与叶片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供试核桃种质间的抗寒性差异较大,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 ~ 2 ℃之间,在黑核桃、核桃楸及普通核桃中均有抗寒性强的种质资源。利用略高于大部分核桃种质LT50的温度(0 ℃或–3 ℃)处理叶片,其相对电导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高,此温度下处理12 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片的LT50均可作为鉴定展叶期核桃种质抗寒性强弱的物理指标。核桃属不同种间的叶片结构类似,但各有特点。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与其LT50之间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核桃叶片抗寒性鉴定的形态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