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桓台县当地生长的杨树优良新无性系品种,对26个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进行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胸径3个性状均受强遗传控制,3个生长性状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定,初步筛选出21个生长量较大、育苗成活率较高的无性系,可参与区域化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2.
黑杨派无性系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9年生黑杨派 10个无性系试验林材料进行了生长与材性等 14个性状的遗传分析及选择研究。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测表明 ,无性系间 14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各性状无性系重复力在 0 85 2~ 0 987。说明这些无性系在多个性状上存在广泛遗传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从中进行多性状遗传改良是可行的。经多性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选出卡帕茨、5 0杨、I 6 9三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无性系 ,其中卡帕茨为新选无性系 ,在该试验林中生长量最高 ,材积超I 2 14杨 6 9 7%、超中林 4 6杨 7 9% ,且材质优良 ,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树湘林新无性系不同部位育苗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杨树无性系田间扦插育苗成活率,在湘林~90等5个新无性系与对照中汉-17杨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以中汉-17最低;5个杨树湘林新无性系间均无显著差异,可满足大田扦插育苗要求。成活率在苗干区分段问总体上随所取穗条部住的升高而有所下降;但第2、3、4区分段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杨树种苗上部的有芽茎干可以用作育苗种条。在夏季无抗旱措施情况下,年末保存率比春季成活率平均有所下降。大田育苗的保存率、成活率与水培时的皮层凸起呈正相关,反映先期根原基多、水培时易形成皮层凸起的无性系及区分段,可以期望有较高的育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保存率与水培时的发根总长,苗高生长量与水培时的皮层凸起、不定根条数、总长间均没有相关性。试验显示,杨树新无性系扦插繁殖能力的鉴定,最重要、最可靠的程序是通过大田育苗的生产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4.
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榉2年生容器苗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嫁接,研究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大叶榉嫁接成活率平均达64.90%,且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明显;嫁接苗的苗高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地径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除母树枝下高与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母树其他生长性状对其嫁接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嫁接成活率与嫁接苗的生长呈正相关,且嫁接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南亚松(Pinus latteri)种子园嫁接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亚松无性系的成活率和生长性状,为南亚松种质资源保存、种子园营建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亚松种子园不同种源的无性系成活率在28%~88%之间,平均58.5%。海南和越南种源无性系的平均成活率高于防城港。3个种源南亚松嫁接株的平均接穗高生长量、接穗径生长量、冠幅和主干分枝数分别为91 cm、31.32 mm、73 cm和5,不同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成活率大于70%的17个无性系间对比分析表明,越南无性系的生长优于海南无性系;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来自越南的11#和13#无性系生长最优。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落羽杉耐盐能力可达5g/L,在该浓度下大多能正常生长。同时,试验还比较了复选出的11个墨西哥落羽杉无性系在5g/LNaC l浓度下的生长量、生长势、成活率以及电导率4个指标,结果显示该4个性状在参试的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明开展墨西哥落羽杉耐盐无性系选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楸树良种自根苗发展,本研究连续2年对7个楸树不同无性系组培苗造林后的生长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第1年还是第2年,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和树高性状皆存在显著差异。重复力结果表明,楸树幼龄期的胸径和树高都属于高重复力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好。综合2年的生长量数据,7个无性系中生长较好的无性系是5#、72#和2#,生长最差的是64#。  相似文献   

8.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 ~ 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初选出易扦插、速生的尾细桉杂种无性系24个,无性系间单株材积株间变异系数为13.87%~68.55%,无性系内变异可能与母株年龄效应、位置效应和立地环境条件等C-效应因子有关.对桉树杂交育种而言,杂交制种后直接进行育苗、扦插和无性系试验是一条快捷有效的无性系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鲁毛50为对照,经过8年的观测试验,选出憨白杨、38号、T173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3个无性系的育苗造林成活率达到85%~100%,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73%~165%,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材积连年生长量从第4年开始迅速增加,形质指标相当于或超过了对照。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 ,38个 4年生欧美杨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用座标综合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的优劣 ,从中初选出 6个优良无性系 ,其胸径和全高分别比对照高 2 1%和 2 0 %。  相似文献   

11.
经对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中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变异系数;生长性状间有较密切的遗传相关关系,以生长性状为基础,初选出6个较速生的无性系,其平均材积对照比较,现实增益为92.08%,遗传增益为71.34%。  相似文献   

12.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13.
杨树扦插育苗具有简单易行,成苗快捷,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能保证优良无性系的性状遗传,为生产苗圃广泛利用。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杨树扦插育苗需把握七个方面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邵武市35个1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了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经济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和中等的变异系数;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48.17%,比试验对照大105.45%。  相似文献   

15.
以15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2.5、3.5、4.5年生无性系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研究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4.5年生的生长量分析,基于Q型聚类初步筛选出6号、8号和14号等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生长量均达到甚至高于对照的生长量。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无性系进一步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速生、抗虫、耐盐碱和树形优良等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白榆优良无性系77个,并建立了白榆优良无性系基因资源库;进一步优选出17个无性系,以当地实生白榆为对照,在东营地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白榆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测定幼林的树高和胸径,计算材积生长量,调查苗木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白榆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东营当地开展白榆无性系选择十分必要;其中225、陵选3、8302、043和001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遗传增益,正向遗传增益为10.73%~40.47%、16.98%~34.46%、10.19%~31.84%、6.92%~26.85%和12.01%~23.76%,增益显著,且树干通直圆满,对4个试验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225、陵选3、8302、043和001可作为东营当地白榆优良无性系推广的候选品系,建议进一步在类似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7.
杨树扦插育苗关键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扦插育苗具有简单易行,成苗快捷,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能保证优良无性系的性状遗传,为生产苗圃广泛利用.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经验,杨树扦插育苗需把握七个方面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引进两广马尾松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方面明显好于福建选出的马尾松优良家系对照,引进的马尾松优良无性系间、区组间、无性系与区组互作存在极显著差异。入选的12个优良无性系生长优势非常明显,遗传增益大,效益显著,可作为第二代种子园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9.
观测北京、河北、河南3地点的1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试验林,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等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主干通直系数、树体形态系数、抗病虫指数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别。材积生长量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型不同(“广适型”、“高产型”、“低产型”)。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木材密度、主干通直系数、树体系数和抗病虫害指数的重复率分别为0.580、0.536、0.390、0.411和0.500,性状经济权重分别为0.35、0.25、0.10、0.10和0.20,建立多功能型无性系的选择指数,其综合育种增益比对照品种≥15%为中选优良无性系新品种。为北京、河北、河南分别选育出8个、7个和6个优良无性系,平均综合增益分别提高23.9%、24.9%和21.0%;3个地点都中选的37、351、9832和1012等优良无性系的平均综合育种增益提高25.1%。所选无性系皆为雄性,显著提高了城乡绿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杨树8个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种杨树8个无性系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和苗期高、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A65/27、A61/186、A65/31、T120无性系苗期生长量高于对照35/66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