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年将治理10亿亩 ,约占西部严重退化草原的40 %1月13日电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业部2003年1月10日召开退牧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全面启动退牧还草工程。退牧还草的规划目标和重点范围是 ,从2003年起 ,用5年时间 ,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 ,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 ,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 ,先期集中治理10亿亩 ,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 %。2003年 ,安排退牧还草任务1亿亩。经过2003—2004年的试点和完善 ,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 ,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达到草畜平衡 ,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建…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草原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加之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目前欧亚大陆草原植被退化、物种减少、遗传多样性丧失、生产力下降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我国退化草原面积已达90%以上,严重退化草原占50%,由于草原退化引起的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草原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加之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目前欧亚大陆草原植被退化、物种减少、遗传多样性丧失、生产力下降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我国退化草原面积已达90%以上,严重退化草原占50%,由于草原退化引起的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业和畜牧业发展基地,草原占地面积0.87亿hm^2,居五大牧区之首。现代化草牧场的建设作为现阶段内蒙农牧区解决草畜矛盾,以草兴牧、以牧富民,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改善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目标的主要战略途径,在草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增长向现代化集约型增长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多数草牧场缺乏合理的宏观规划与调控,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规模化的畜群结构不合理,超载过牧,草原沙漠化、退化严重,加之草牧场生产力落后,科技薄弱,牧草产量与质量逐年下降,生态与经济效益相互冲突,因此如何在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草牧场总体规划倍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建设的主体,草原保护与建设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过去草原长期超载过牧,滥垦草原,滥采乱挖草原植被,草原建设严重滞后,草原火灾和鼠虫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目前,我国90%的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每年退化面积达3000万亩: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6.
阿坝县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坝县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状况、草原退化情况、草原鼠虫害状况、草原毒害草情况、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效果等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草原建设和保护措施,全面推进和谐草原建设步伐,从而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10,(11):38-38
<正>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m2,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m2,休牧围栏1560万hm2;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m2。退牧还草工程不仅有利于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有利于加快牧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旨在遏制草原退化,实地调研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工程不但初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结构、牧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牧民的收入.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配套资金落实难、后续产业开发滞后三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对退牧还草生态、社会效益的宣传,大力推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项基本制度";2)增加退牧还草工程配套项目建设;3)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4)后续产业的开发务必围绕草原环境的可持续利用;5)加大配套工程建设力度,确保退牧还草效果的巩固;6)提高饲料粮补助和变现标准;7)增加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内容;8)建立生态补偿机制;9)安排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项目;10)加大牧民定居点建设力度,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11)争取实施草原湿地保护项目;12)加强草原监理和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坝上草原是河北省北方的绿色屏障,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张北县地处坝上,属于生态植被脆弱区,草场退化极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加剧,如超载过牧、工业建设等,使草地植被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为了使已退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90%的天然草原已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润丰 《草业科学》2003,20(12):83-85
截至目前 ,在我国近 4亿hm2 的天然草原中 ,已有 90 %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并且正以 2 0 0万hm2 /a的速度扩张 ,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在全国草原保护与建设座谈会上 ,农业部总经济师贾幼陵说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41 7% ,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带 ,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目前除自然因素外 ,造成草原加速退化的重要原因是 ,超载过牧、乱采滥挖、乱开滥垦等人为破坏草原生态和对草原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牧业通讯》2006,(15):29-29
尽管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效果.但草原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农业部有关人士目前在天津提出.国家应加大退牧还草工程的投入力度,争取在2015年以前实现退牧还草20亿亩.基本扭转草原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退牧还草”工程对促进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及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小型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藏北羌塘地区6县10乡(镇)的100户牧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社会认知与政策响应。结果表明,大多数牧民认可并支持“退牧还草”工程,81%的牧民认为工程能有效促进草地恢复;依据草原保护奖励机制(试点)补偿标准,74%的牧民支持长期(10年以上)的生态补偿;考虑生态移民后的生计保障问题,52%的牧民不愿意移民到城镇。因此,有必要及时完善“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并使其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以实现西藏羌塘牧区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草原占国土面积的1/3,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草原面积的40%,生态灾害频繁,并已影响到全国的生态质量,草原生产能力也不断下降,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制止各种形式的人为破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牲畜存栏,转移人类活动的压力,改变以牧为主的传统观念,建立绿色幼畜生产系统,从根本上改善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新疆温带荒漠草地区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新疆的草地超载过牧严重、草原得不到休养、生产力不断下降、草原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退化、沙漠化、盐碱化的的情况下,国家先后启动了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围栏、草种基地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休牧、轮牧、禁牧等项目。为了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研究适宜在新疆种植的牧草品种,有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受超载过牧、鼠虫病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环县天然草原严重退化。通过6年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建成禁休牧围栏560万亩、人工补播211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围栏内天然草原指标平均提高20%以上,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改良恢复。  相似文献   

16.
<正>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鼠害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害鼠啃食牧草,挖洞成丘,严重危害活动区域植被生长,草地形成大面积秃斑,植被覆盖度降低,优质牧草减少,草地产草量下降,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草地生境恶劣。为了确保生态保护建设顺利进行,促进草原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又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由于草原长期超载过牧,滥垦草原,滥采乱挖草原植被,草原建设严重滞后,加剧了草原的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原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造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做好草原建设与管理,发展山、绵羊养殖业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牧业》2013,(24):20
2006—2011年是我国草原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也是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富有成效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国草原生态形势开始好转,草原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草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改变离不开我国草原科技研究的进步和草原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草原科技研究方面。2006—2011年,国家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持续进行,在退化草地治理、草地改良和牧草生产等方面技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信息博览     
《水禽世界》2011,(5):2-3
发改委: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出台新政策据国家发改委8月31日介绍,为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发改委同农业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时期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建设任务5亿亩,配套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1.5亿亩;在相关地区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以解决退牧后农牧户饲养牲畜的饲料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末,随着牧区人口增长、牲畜增加,草畜矛盾趋于突出,青海省90%以上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先后实施了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大工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奖等重大政策,全省草原生态环境总体呈现出好转趋势。监测资料表明,2011年至2016年,青海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覆盖度和鲜草产量对比明显,增幅分别为7.86%和每亩57千克,三江源地区工程区内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