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一般具有少数据和贫信息带来的灰色不确定性,灰色系统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工具。以伊春林区2001~2012年森林资源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理论系统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森林蓄积量、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3个资源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灰色预测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在未来3 a内将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与方法,以松溪县渭田镇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松溪县渭田镇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用材林蓄积量、近成过熟林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检验,预测精度好,可信度高,可为福建省松溪县渭田镇森林资源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变化趋势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1978-2013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地生产率为时间数据序列,分别不同时段建立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一个相对误差较小、精度等级较高的模型,对未来时间内(2018年、2023年)的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地生产率进行灰色预测,并采用内插法计算出2020年的预测值,旨在为确定福建省2020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规划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灰色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森林资源预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对误差低于灰色理论,拟合性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森林资源变化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且对数据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更适合于短期预测,而灰色理论适合于中长期的预测。在进行森林资源预测时,应根据不同目的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宁德市1997-2002年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宁德市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变化进行预测,由于资源建档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等特征,经检验,预测值的精度较高,可以对宁德市未来森林资源数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海南省1979年森林资源清查及后续4次森林资源复查成果,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森林资源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对第五次(2008年)森林资源复查指标进行预测.通过后验差检验法检验,获得的有林地面积、林分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林分蓄积、林分单位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精度都为合格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均少于4.00%,而林业用地面积的精度不合格,平均相对误差为2.83%.预测结果为:有林地面积198.60万hm2,平均绝对残差1.91万hm2;活立木总蓄积8031.45万m3,平均绝对残差143.04万m3;森林覆盖率58.57%,平均绝对残差0.56%.预测值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1984年至2000年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山西省森林资源预测模型,预测了2005年至2015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为山西省制定林业宏观决策,编制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首先构建了适用于湖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该评判模型分析湖北省1990~2005年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论为15年间湖北省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总体良好,其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仅有2000~2001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向下的微小波动,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认为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林业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5~1993年对福建省调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为基础,以1983~1988年和1988~1993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分段控制,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一个误差最小的模型,对福建省1994~2000年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4年消耗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98.5%。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1995~2005年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森林资源消耗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林业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5-1993年对我省调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为基础,以1983-1988年和1988-1993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分段控制,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模型群,从中选出一个误差最小的模型,对我省1994-2000年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4年消耗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98.5%。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生长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利用灰色理论中的 G M(1,1)模型,建立起森林资源消长的动态模型,使林业经营部门能掌握本地区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为宏观森林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数列预测方法,利用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材料,建立资源动态CM(1,1)模型,并进行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且对1995年广西森林资源进行预测,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理论研究森林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生长处于地动态变化之中,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建立起森林资源消长的动态模型,使林业经营部门能掌握本地区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为宏观森林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21世纪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理论与方法,以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 1)模型,对全国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于连续清查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特征,因此,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1975-2017年青田县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为原始数据序列,建立青田县森林资源变化的非等间距灰色预测模型。利用模型求得1975-2017年现有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原始数据的拟合值,结果显示,除1985、1998年的活立木蓄积拟合误差为13.69%、10.28%外,其他相对误差均小于10%,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小概率误差均为1,除森林面积的方差比值为0.42,预测精度为二级合格外,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的方差比值均小于0.35,预测精度均为一级(好),符合林业生产实践对数据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三明市1996-2003年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三明市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指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进行预测,经预测三明市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覆盖率为76.8%、有林地面积176.35万hm2与第二次调查持平,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2694.8万m3。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理论的西丰县森林资源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丰县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2006-2010年)森林资源年度变更统计数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方法,对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建立预测模型。经精度分析,该模型拟合度较高。通过该模型预测了2020年和2025年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为未来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曲靖市2016—2021年森林资源监测结果数据,对森林资源主要指标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探讨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灰色数列预测方法,将修正后的监测数据作为原始数据系列,建立GM(1,1)模型,对曲靖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森林资源管理及提升森林覆盖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灰色参数、灰色方程、灰色矩阵描述灰色系统行为,在关联度分析和灰色建模的基础上,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建立一个从过去到将来的动向预测模型,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