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PCR方法对1株O2/O74混合血清型鸡大肠杆菌检测其iss基因的存在,并与1株O2血清型鸡大肠杆菌相比较.结果表明:鸡E.coli O2/O74混合血清型菌株携带iss基因,但采用目前通用的PCR方法并不能检测出iss基因,必须经套式PCR扩增才能检测出iss基因.O2/O74混合血清型菌株iss基因序列与已知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与人源大肠杆菌iss基因进行比对,同源性为90.6%;与λ噬菌体bor 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为88%,显示了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对1株O78血清型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iss基因的存在。结果显示,鸡E.coliO78菌株携带iss基因,但采用目前通用的PCR方法并不能检测出iss基因,必须经套式PCR扩增才能检测出来。O78菌株所携带iss基因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与人源大肠杆菌iss基因同源性为90.3%,与λ噬菌体bor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7.7%,显示了该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鸡胚致死对HL11、HL32、SD27鸡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检测其血清抗性及iss基因序列。结果表明,3株大肠杆菌为致病性、血清补体敏感菌株,iss基因序列与已知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0%~99.7%。  相似文献   

4.
采用KOD酶和r Taq酶,分别通过套式PCR检测10株大肠杆菌iss基因,以探讨PCR检测大肠杆菌iss基因的缺陷及改进方法。结果表明,r Taq酶、KOD酶对大肠杆菌iss基因1次PCR检出率分别为40%、70%,套式PCR检出率分别为80%、100%;KOD酶1次PCR检出率高于r Taq酶,但未达100%,采用KOD酶套式PCR可降低大肠杆菌iss基因的漏检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对2株强致病性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扩增了iss基因.结果表明,iss基因在2株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中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 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分布及其致病性。分别将分离于发病猪、鸡和犊牛的44株大肠埃希菌计数后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动物来源的44株大肠埃希菌的iss基因存在情况,同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感染后小白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4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达100%;有25株致病性较弱,死亡率为20%~80%;而另有5株接种感染后小鼠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总频率为79.5%;在毒力较强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92.8%;在无致病力(或低毒力)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16.7%;部分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1.6%~99.0%。iss基因致病性强的菌株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不同来源菌株iss基因片段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鸡源、猪源、食品源大肠杆菌Colv、Stxs(stx2、stx2e)、HlyE三种致病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以44份鸡源、24份猪源、26份食品源的大肠杆菌菌株为试验材料,用PCR扩增方法分别对其Colv、Stxs(stx2、stx2e)和HlyE三种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大肠杆菌菌株中,鸡源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检出率为25%,猪源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检出率为4.2%,食品源中没有检出;所有鸡源、猪源、食品源大肠杆菌菌株均没有检出类志贺毒素基因Stx2(Stx2e);鸡源大肠杆菌菌株溶血素E基因HlyE检出率为2.27%,猪源大肠杆菌菌株中没有检出,食品源大肠杆菌菌株溶血素E基因HlyE检出率为7.7%。[结论]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在鸡源和猪源大肠杆菌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溶血素E基因HlyE在鸡源和食品源大肠杆菌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无菌采取病死孔雀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动物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至少携带有papC、iucD、tsh、irp2、iss5种毒力基因,具有高致病性,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1日龄雏鸡对3株O78、O137混合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并扩增了iss基因。结果表明,3株O78、O137混合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均对1日龄雏鸡具有较强的毒力。iss基因在3株O78、O137混合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中的序列与已知的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禽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本文重点阐述了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内容。并介绍了治疗鸡大肠杆菌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不同来源的60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血清补体抗性检测,探讨补体抗性与鸡大肠埃希菌致病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在血清中的存活能力与其致病力间相关系数为0.259,P值=0.0460.05,即大肠杆菌的补体抗性与其致病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来源的鸡大肠杆菌梯度稀释后进行鸡胚致死率试验,探讨细菌毒力与细菌数量对鸡胚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菌数在100~1 000 CFU范围内,菌数与其致病力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鸡胚死亡率表现为菌株毒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可以黏附到家禽机体的呼吸道上皮,从而引起机体发病。1型菌毛基因簇由fimB,fimE,fimA,fimI,fimC,fimD,fimF,fimG和fimH等组成。在国外K12株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E基因是一个大小为为555 bp,具有相变开关功能的片段,我国鸡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fimE基因序列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克隆到了鸡大肠杆菌MG10株1型菌毛的fimE基因,测定了基因序列,并运用相关软件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通过对fimE基因序列分析比较及对fimE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发现鸡大肠杆菌与K12大肠杆菌1型菌毛的fimE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达到99.1%以上;亲水性、抗原性预测表明,二者之间都存在密切的相似相关性。结果表明,核酸同源性为99.5%。fim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中有5个核苷酸残基发生了改变,而预测氨基酸序列变化仅第184位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丙氨酸A;其余无核苷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Iss抗体对鸡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血清抗性的抑制作用,将纯化的Iss融合蛋白免疫雏鸡而获得抗血清,并对3株鸡大肠埃希菌株O2、O78、CVCC1551进行血清抗性抑制试验,分析Iss抗血清对鸡大肠埃希菌血清抗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抗血清对O2、O78、CVCC1551等3株致病性-血清抗性,但iss基因氨基酸序列不同的大肠杆菌均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程度与抗血清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大肠杆菌的致病菌株所引起的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本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1病原学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进一步研究禽大肠杆菌I型菌毛主要结构基因FimH的基因结构及其抗原特性,为深入探索鸡大肠杆菌致病机理及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以已发表的Fim H基因C端核酸序列为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扩增鸡大肠杆菌JS1、JS2、JS6三个菌株的Fim H相应基因,使用Lasergene软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蛋白质结构预测以及进化树的绘制等。[结果]JS1、JS2、JS6三个菌株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7.7%和97.3%,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5.3%、97.6%和95.3%。此外,其抗原决定簇基本相似,但在第78和79位抗原决定簇不同,这说明本研究中的3个鸡大肠杆菌菌株的Fim H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可能对Fim H蛋白抗原结构产生了轻微影响。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实验室分离的3株鸡大肠杆菌菌株FimH基因与选择的国内鸡大肠杆菌菌株的Fim H基因同源性比较高,同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中。[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鸡大肠杆菌I型菌毛Fim H基因未发生明显变异,这为后续研究Fim H基因的功能及其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一种常见多发病,本文分析了发病原因、症状以及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8.
健康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纯萍  宁宜宝  宋立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578-2583
【目的】四环素作为人类和动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其耐药性问题一直为全球所关注。健康动物体内的共生性大肠杆菌作为耐药指示菌和耐药基因的贮存库,了解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健康鸡、猪体内分离大肠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并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中8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269株,其中86.2%的菌株对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健康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鸡体内分离株(P0.05)。tet(A)、tet(B)和tet(M)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健康鸡、猪体内的共生大肠杆菌中,所携带比例分别为87.9%、28.4%和15.5%;所有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均携带tet(A)或tet(B)基因,其中25.0%和2.6%的耐药菌株分别携带有2种和3种耐药基因,tet(M)基因与tet(A)或tet(A)+tet(B)基因共存于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中;健康鸡、猪体内耐药性大肠杆菌在tet(A)+tet(M)基因携带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鸡、猪体内的大肠杆菌分离株普遍对四环素耐药,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主动外排作用为主,核糖体保护基因在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某肉鸡场发生产蛋鸡突然死亡和腹泄的疾病,经尸体剖检、病原分离鉴定,确定为产蛋鸡的大肠杆菌病。此菌的血清型为O107。同时分离到阴沟肠杆菌,作者认为阴沟肠杆菌致病力差,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有其它病原侵入后,它可继发感染协同致病。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很多,但由血清型O107大肠杆菌致病的报告尚少。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敏药物很快使疫情得到平息。  相似文献   

20.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当前我国禽类养殖业影响比较大的传染病,并且容易与新城疫、大肠杆菌等其他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介绍了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防治措施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