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草业是近十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草产业主要包括草地畜牧业、牧草种子业、草坪业、草原旅游业、牧草产品及草地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子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大规模的草  相似文献   

2.
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天祝县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祝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原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天祝县草产业状况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祝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原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天祝县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要大力发展天祝县草产业,必须加强天然草原综合改良,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开发草产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植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全面彻底地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建立信息网络体系。把信息网络纳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建立健全草畜产品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草地管理开发科学技术的长期滞后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李毓堂 《草业科学》2003,20(10):1-6
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角度,论述了近现代世界草地管理开发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中国草地科学管理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和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与经验教训。提出:中国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先进的草产业理论和优秀的草业科技人才,要尽快实施钱学森草产业战略;改革创新国家草地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名人语录     
《今日畜牧兽医》2016,(4):29-30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加文草业是指保护和培育草地资源以及进行草产品生产、加工、利用,获取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性产业。"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草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  相似文献   

7.
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草地保护与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草地资源破坏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迫切需要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建议实行草畜平衡制度、调整牧区经济结构和加大草原建设资金投入,以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草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李守德在中国草原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今后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行,以上两个效益为目标,走规模经营,龙头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是:1、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对草业的保护和扶持,最终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牧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00年全国草地生产力将增长到每公顷15~20个畜产品单位。到2010年草地生产力与主要畜产品产量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使草地畜牧业成为草原牧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13年4月,《草原与草业》杂志编委会主任纪大才、主编邢旗、编委白凤兰和责任编辑梁东亮4位同志赴北京就《草原与草业》第1期中国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国家草业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进行了登门专访。专访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近90岁的老院士畅谈了我国草原保护和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一些客观实际困难,分析了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草产业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从草地资源开发与农业持续发展、草产业的发展战略、草业系统工程理论和基本模式的创立与应用、发展草产业的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草产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动物生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16,25(1):230-239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草地与家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合理收获植物和动物产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含4个生产层,其中动物生产层是重要的生产效益来源。所以动物生产的发展对于我国草地农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11年31个省(市)的动物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动物生产GDP与农业GDP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动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基本可分为4个阶段,1992至1995年,1996至2004年,2005至2008年,2008至2011年,这与国家出台的各项农业政策有关。第二,从动物生产发展的趋势角度方面,农业大省也是动物生产大省。其他地区由于动物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或者动物生产转化的经济效益低,所以动物生产GDP相对小。第三,动物生产增速最快地区大部分为农业大省,这可能是由于粮食生产促进动物生产的发展。第四,动物生产GDP与其他经济指标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因资源禀赋及政策的不同,使各个省市情况迥异。综上所述,我国动物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支持草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poultry industr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region's economy in western Arkansas and eastern Oklahoma. With poultry production has come large amounts of poultry litter to the region. Some suggest excess nutrients from poultry litter have negatively affected water, lowering its usefulness for recreational purposes. This conflict has put the poultry industry at the heart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 in the reg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examine, first,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the poultry industry in the region and, second, the potential economic costs associated with meet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poultry litter produc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ultry industry as a whole supports over 34,000 jobs in the northern economic reg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nearly 15,500 jobs in the central reg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could decrease by around 2% and by over 3% in the central region due to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poultry litter. Thes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poultry industry to the region, including poultry integrators and producers as well as to policymakers looking to balan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牧草种子是草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现代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通过对贵州2015—2017年255个牧草种子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发现,合格率为54.9%,其中水分不合格率为34.1%。提示该地区应高度重视草种质量问题,加强对草种市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Johne’s disease (JD) is a chronic enteric infection of cattl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MAP). The high economic cost and potential zoonotic threat of JD have driven efforts to develop tools and approaches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is disease within livestock herds. Efforts to control JD through traditional anim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complicated by MAP’s ability to caus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is of JD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s. As such, there i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vaccine. This is a daunting challenge, in large part due to MAP’s ability to subvert protective host immune responses. Accordingly, there is a priority to understand MAP’s interaction with the bovine host: this may inform rational targets and approache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Here we review the early host defenses encountered by MAP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pathogen to avert or subvert these responses,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between inges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istent infection in 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牦牛产业是加快甘南州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对于甘南地区传统畜牧业的产业化升级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甘南牦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饲养管理方式粗放、品种退化严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此,从牦牛产业的绿色发展以及它对地方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出发,甘南州应当根植于甘南的绿色生态,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探索构建"草原+牧养+加工+商贸+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将甘南州"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财富优势,在生态平衡中促进牦牛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大背景下,饲草产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和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饲草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内涵、基础和进展情况,分析了饲草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若干关系,提出了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以高效、绿色、优质和安全为特征的新型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本文综述我国肉鸭养殖模式的发展与变迁,介绍了几种新颖肉鸭养殖模式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推广应用的优势,为肉鸭生产者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与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双重背景下,规模化奶牛场亟需探索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提升经济与环境效益,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能值分析理论,对奶牛养殖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合天津地区城郊型和农区型规模化奶牛场的技术应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探讨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影响程度,为奶牛场今后的综合效益提升及碳减排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向好,但受生产成本影响波动大;扩大规模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散养和小规模模式将较长时期存在;牛奶主产区经济优势不显著。要制定提高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机制,化解生产成本提高过快的不利影响;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经营,对散养和小规模模式应适当予以支撑;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南方大力发展奶水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