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北六号"是由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培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2),2002年引入湖北省恩施州,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玉2005010).该品种早发性好,前期抗旱,后期耐涝、耐低温,综合抗性好的中晚熟大穗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丰产潜力大,适宜区域广,品质优良,活秆成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杂交棉花新品种EK28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K288属转Bt基因棉花品种,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79049"作母本、"6068"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等特点.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湖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堰玉18是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用"Z069"作母本,"齐20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8003。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33
品种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恒丰种业发展中心用"T37"作母本,"81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玉米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1012。品质产量: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HBN558"作母本,"HBN227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玉米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  相似文献   

6.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EWL2"作母本,"EWL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玉米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0004。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KB02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徐244选系"作母本,"571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0001。  相似文献   

8.
堰玉18是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用"Z069"作母本,"齐20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8003.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业科学》2012,(21):4883
品种来源: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67129"作母本,F-6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2001。品质产量: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上半部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大地55"获得2014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该品种自2009年以来,已在湖北、安徽、浙江等省累计推广种植近1 500万亩。"大地55"于2008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强、产油量高、双低品质优、种子纯度好等突出特点。在2006~2007年湖北省油菜区试中,"大地55"创  相似文献   

11.
孝早糯08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嘉早303×早糯198)F2作母本和华早糯100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糯稻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单产7.68 t/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2.68%。全生育期114.8 d,比对照两优287长2.6 d。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抗性与对照相当。该品种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质量标准,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湖北省早熟棉育种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北省是我国主产棉区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粮棉、油棉争地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为促进我省粮棉油协调发展,麦(油)后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湖北省麦(油)后棉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缩短棉花生育期(早熟)育种工作的技术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3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源于湖北省棉区的15个棉黄萎病菌单孢菌株(简称湖北菌株)和2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和V99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个棉花品种上,15个湖北菌株中都有致病力与T9或V99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综合分析表明:菌株T9的致病力最强,6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相当或强于菌株V991,7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中等,2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较弱。4个供试棉花品种中中棉12较耐黄萎病。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27个随机引物(10碱基)中10个可以从17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3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8处,17个黄萎病菌菌株可划分为2个RAPD群(RAPD group,简称RG),湖北省的9个菌株和V991属于RG1,另外6个菌株和T9属于RG2。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的棉黄萎病菌种群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冯常辉  孟艳艳  张光梅  张胜昔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11-17812,17838
分析了湖北省棉花单产近年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提出棉花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策略,以期在扩大湖北棉花产业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鄂早19系孝感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工程学院联合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适宜等特点,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衡棉4号是用GK12为外源抗棉铃虫Bt基因的供体,以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和野生棉遗传基础的省1322系作抗病亲本,以冀棉27为丰产亲本,在黄枯萎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突出表现早熟、抗棉铃虫、高产和抗病.适宜在冀中南及同一生态类型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模型的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利用AHP模型对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的渔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湖北渔业概况入手,简要介绍湖北省渔业的基本现状;其次,界定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再次,运用AHP模型对湖北省渔业重点县(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计量;最后,根据计量结果给出了各重点县(市)渔业综合竞争力的排序,并对其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科优66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武汉金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金科1A与自育强恢复系恩恢6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熟籼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抗稻瘟病能力强,抗寒力强等特点,201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