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以随州湖北同星农业有限公司的放养洪山鸡、笼养洪山鸡与岭南黄鸡为试验动物,比较研究了其肌肉水分、脂肪、氨基酸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放养洪山鸡公鸡肉样的水分含量(65.37%)显著低于岭南黄鸡(73.77%,P<0.05);放养洪山鸡公、母鸡肌肉脂肪(12.53%和10.80%)均显著低于岭南黄鸡(17.13%和20.27%,P<0.05);放养洪山鸡公鸡肉样的氨基酸总和、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岭南黄鸡(P<0.05);放养洪山鸡公母鸡肌肉苏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岭南黄鸡(P<0.05).放养洪山鸡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笼养洪山鸡次之、岭南黄鸡最低.  相似文献   

2.
洪山鸡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洪山鸡肉质脂肪酸进行含量分析,结果发现,洪山鸡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且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占主体.在放养状态下,洪山鸡公鸡和母鸡之间除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外,各类脂肪酸的含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洪山鸡母鸡中,放养状态下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的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状态下的,而其他肌肉脂肪酸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笼养状态下,洪山鸡母鸡腿肌和胸肌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岭南黄母鸡(P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肠道组织形态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对18周龄放养和笼养卢氏绿壳蛋鸡各10只(公母各半)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公鸡各肠段绒毛长度均大于笼养公鸡,十二指肠段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公鸡各肠段及放养母鸡十二指肠段的绒毛宽度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鸡各肠段隐窝深度均大于笼养鸡,公鸡各肠段和母鸡回肠段差异显著(P0.05);放养鸡除母鸡盲肠段外,各肠段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均略小于笼养鸡,公鸡空肠及母鸡回肠段的差异显著(P0.05);放养公鸡肝脏、胰腺、胸腺、法氏囊质量以及胸腺、法氏囊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母鸡肝脏、胰腺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下卢氏绿壳蛋鸡的肠道及免疫器官发育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来凤酉水鸡种质资源特性,研究了生态养殖模式下来凤酉水鸡资源肌肉氨基酸含量与风味,并比较分析了其与江汉鸡等3个地方鸡品种肌肉营养及风味差异。结果表明,来凤酉水鸡公鸡、母鸡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分别为3.88 g/100 g、3.84 g/100 g,EAA/TAA分别为43.07%、44.86%,EAA/NEAA分别为75.60%、81.36%,达到FAO/WHO规定的理想氨基酸标准。来凤酉水鸡公鸡、母鸡肌肉中谷氨酸的TAV最大,分别为12.93、12.80,呈味最强。湖北省4个地方鸡品种资源公鸡肌肉中EAA含量差异不显著,母鸡肌肉中EAA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公鸡肌肉中,洪山鸡TAA最高,为(23.70±1.91)g/100 g,然后依次是来凤酉水鸡[(22.8±2.25)g/100 g]、江汉鸡[(19.01±0.75)g/100 g]、双莲鸡[(18.87±1.56)g/100 g],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母鸡肌肉中,来凤酉水鸡的TAA最高,为22.67 g/100 g,显著高于江汉鸡等3个品种,随后依次为洪山鸡(20.05 g/100 g)、江...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105日龄海康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1.48%和92.52%,全净膛率分别为61.85%和61.35%;腿肌的最大pH值显著高于胸肌(P0.05);胸肌肌纤维面积和直径均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海康鸡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5.54%~20.20%,总水分含量为71.93%~75.1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表现为公鸡高于母鸡、腿肌高于胸肌;参考FAO/WHO模式,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参考值,且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在77.72~79.36之间,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初步表明海康鸡产肉性能良好,可作为优良的屠宰加工型肉鸡配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略阳乌鸡在当前舍饲+放养的饲养模式下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差异性,采用饲养试验观测和测定了不同日龄略阳乌鸡公、母鸡的外貌、体重、屠宰性能和肉质营养分析等指标,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略阳乌鸡体重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大,大日龄鸡的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小日龄鸡,且公鸡体重极显著地高于同期母鸡;120d之后,略阳乌鸡外貌发育基本达到成年鸡要求;略阳乌鸡在150d测定的各项屠宰指标、鸡胸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120d;鸡胸肉中全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须氨基酸(NEAA)含量在日龄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略阳乌鸡出栏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洪山鸡、江汉鸡2个湖北地方鸡品种及白羽肉鸡科宝500为试验动物,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的肌肉氨基酸、肌苷酸、水分含量及pH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2个地方鸡品种的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及11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白羽肉鸡科宝500;2个地方鸡品种公鸡和母鸡的肌肉肌苷酸含量均高于白羽肉鸡科宝500,而3个品种公鸡的肌苷酸含量均低于母鸡;洪山鸡公、母鸡肌肉的pH较高,分别为6.12、6.06,其肌肉嫩度较好;科宝500公、母鸡肌肉水分含量分别为74.41%、72.96%,高于2个地方鸡品种公、母鸡。由此可见,两个地方鸡品种的肉质优于白羽肉鸡科宝500,为地方优质鸡育种提供了较好的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藏鸡选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取300日龄藏鸡公、母各15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公鸡体尺指标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平均宰前活重分别为1.43 kg和0.97 kg,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28 kg和0.88 kg,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6%和90.24%,全净膛率为60.16%和59.84%,半净膛率为79.20%和79.07%,腹脂率为1.69%和4.57%,胸肌率为13.03%和14.15%,腿肌率为31.19%和23.60%,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体斜长与全、半净膛重之间,胸深与胸、腿肌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7.73%和77.34%。其中,母鸡胸肌中氨基酸Val、Met、Leu、His、Asp、Ala以及鲜味氨基酸Val、Met、Leu、Asp、Ala高于腿肌,公鸡胸肌中His优于腿肌(P0.05)。公母鸡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2.63 g/100 g和30.43 g/100 g;公、母鸡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4.25%和73.52%,母鸡腿肌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粗脂肪含量为6.29%和5.44%,公、母鸡均为腿肌优于胸肌(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为0.67 mg/g和0.80 mg/g。【结论】体斜长和胸深可作为间接选择藏鸡屠宰性状的选育指标,其腿肌率较高,鲜味氨基酸比例大,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公鸡屠宰性能总体上优于母鸡。藏鸡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100只0日龄瓢鸡饲养至16周龄,对其种质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瓢鸡具有独特的外形外貌特征,16周龄公鸡体重为2 300.64 g,母鸡体重为1 815.75 g;公鸡的胸宽和龙骨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的体斜长、胫长和胸深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4%和91.41%,全净膛率分别为69.52%和69.22%,母鸡除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低于公鸡;公鸡的心脏、肺脏和肠重均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母鸡具有较高的肝脏、肾脏和肌胃器官指数;瓢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瓢鸡的选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为红罗非鱼配合饲料研制和罗非鱼肉质产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的生物化学方法和质构仪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评价两种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海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咀嚼性(12.63 mJ)及水分(79.83%)、粗脂肪含量(1.29%)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7.74 mJ、77.84%和1.05%)(P<0.05,下同),粗蛋白含量(18.13%)显著低于淡水养殖模式(20.46%).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关岛红罗非鱼肌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1.30%和41.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分别为70.36%和70.59%,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92.43和86.30.海水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的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结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中海水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在口感和营养价值方面优于淡水养殖模式,可作为主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内蒙古大豆主产区推广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筛选出该模式下表现最为突出的大豆品种,在呼伦贝尔市巴彦农场对7个蒙字号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蒙豆28和蒙豆14大豆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的综合表现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2.
范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07-5008
[目的]考察不同消毒方式对华中枸骨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华中枸骨的带芽新梢茎段为外植体,分顶芽和侧芽,研究乙醇、升汞的作用时间以及吐温的用量对外植体消毒的影响.[结果]华中枸骨新梢顶芽的最佳消毒方式为:浓度75%乙醇作用50 s,浓度0.1%升汞作用6 min,Tween-801滴;侧芽的最佳消毒方式为:浓度75%乙醇作用50 s,浓度0.1%升汞作用7min.[结论]该方法优化了华中枸骨组织培养的消毒方法,为华中枸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栽培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农业耕作制度和杉木栽培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杉木栽培制度概念,并就杉木栽培制度的作用与实质,栽培制度的演进历史,栽培制度的类型划分和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杉木栽培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不同垄作方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甘薯垄作方式对甘薯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宽80 cm处理的商品薯比例、产量均最优,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盆栽柑桔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多色盆桔的组合模式,并对各组合的嫁接、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促花、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造型及观赏期养护等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开始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成功示范了保护地春瓠子-夏大白菜秧-秋黄瓜-冬萝卜高效栽培模式.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荔浦县的马蹄生产发展较快,但传统的稻—马蹄栽培模式效益并不高,为了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更好的体现稻—马蹄模式的种植优势,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研究马蹄组培苗的培育和繁殖。通过3年的试验,摸索出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文章分析荔浦县发展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效益,并介绍该种植模式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杉木传统栽培制度引起林地严重水土流失及地力衰退的现实,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变革杉木传统栽培模式的生态型栽培模式的递阶层次模型.在满足杉木速生丰产前提下,对既能防治林地水土流失,又能维护提高地力,并考虑其应用可行性的杉木生态型栽培模式进行了综合筛选.选择结果表明:在设计的四种模式中,杉木炼山-穴垦-块抚-间种绿肥日本草×决明豆模式是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地力、持续利用林地较好的一种杉木生态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养殖方式对红壳色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群体养殖、室内单体养殖和室外稻田养殖3种方式,比较了红壳色(A)、红壳家系中正常壳色(B)、"光合1号"(C),以及拟建立的早熟(D)、近亲早熟(E)育种家系仔蟹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群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5.8%,仅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变异系数(CV)为27%,个体大小差异较小,与其余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为7.0%/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单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86.7%,显著高于B、E组(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52%,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与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为5.7%/d,A组与B、C、E组仔蟹生长差异明显(P0.05)。室外稻田围隔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2%,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12%,极显著低于E、D组(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最低,为8.1%/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室内单体养殖红壳色仔蟹能显著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获得更多育种家系相关性状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