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不同组合混播。结果: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 m2播量为1.5+1.5+0.25+0.25 kg,播种采用条播。  相似文献   

2.
贵州南部混播草地几种建植因素最佳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蔬花雀麦、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六种牧草,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在贵州南部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永久型优质人工混播草地最佳的草种组合、豆禾比例、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草种组合是主要因素,播种量次之,用种比例和播种方式无明显影响;贵州南部地区优质永久型人工混播草地的理想草种组合是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白三叶(或紫花苜蓿),豆科和禾本科的  相似文献   

3.
昆明草坪草混播配方优化组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对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和护坡草坪三类草坪混播配方的调查研究,探讨出了适应云南地区种植的9种优化组合。运动场草坪: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 L.)+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 Schreb.)+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多年生黑麦草;观赏草坪: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 L.),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estuca rubraL.),草地早熟禾(优异)+草地早熟禾(蓝月)+草地早熟禾(新哥来得)+草地早熟禾(肯塔基);护坡草坪: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白三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相似文献   

4.
地区混播组合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南方中、高山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紫花苜蓿+羊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无芒雀麦(或披硷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自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红三叶+鸭茅+猫尾蕈白三叶+苇状羊茅白三叶+鸭茅+毛花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马唐+鸡眼草牧草常用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5.
地 区混播组合北北、西北藏高原方中、高山地区方低山丘陵区紫花苜蓿+羊草紫花苜蓿十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无芒雀麦(或披硷草)自三叶+多年黑麦草白三叶+多年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红三叶+鸭茅十猫尾草白三叶+苇状羊茅白三叶+鸭茅+毛花雀稗牧草常用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经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 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 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 紫羊茅和白三叶 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 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7.
在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对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和护坡草坪三类草坪混播配方的调查研究,探讨出了适应云南地区种植的9种优化组合。运动场草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多年生黑麦草;观赏草坪: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estuca rubra L.),草地早熟禾(优异)+草地早熟禾(蓝月)+草地早熟禾(新哥来得)+草地早熟禾(肯塔基);护坡草坪: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白三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相似文献   

8.
从混播牧草品种,刈牧制度,利用强度及施肥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分蘖个体和白三叶生长点的生长特性,二者种群产量及其竞争,共存变化的一般表现。指出,在适宜刈牧利用制度下,辅以一定农艺措施(施肥),可以提高白三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利于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长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在云南昆明小哨开展四年的牧草混播试验,提出了在云南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适宜刈割利用的牧草混播组合为非洲狗尾草+三得利紫花苜蓿以及三得利紫花苜蓿+将军菊苣+多年生黑麦草,建议混播播种量分别为:三得利紫花苜蓿15kg/hm2+非洲狗尾草7.5kg/hm2;三得利紫花苜蓿10kg/hm2+军菊苣5kg/hm%多年生黑麦草10kg/hm^2。  相似文献   

10.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肥量按每667m^2施225kg复合肥+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贵州高寒山区人工草地的生产能力,2018—2020年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塔山村开展牧草混播组合试验。A组:20%威宁球茎草芦+40%雅晴多年生黑麦草+20%海发白三叶+20%瑞德红三叶;B组:20%威宁球茎草芦+50%安巴鸭茅+30%海发白三叶;C组:30%法恩苇状羊茅+40%雅晴多年生黑麦草+30%三得利紫花苜蓿;D组:40%安巴鸭茅+30%雅晴多年生黑麦草+30%三得利紫花苜蓿;E组:40%威宁球茎草芦+30%雅晴多年生黑麦草+30%海发白三叶。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牧草的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第3年取混合样对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A、E组牧草产量显著高于B、C、D组(P<0.05);A、C、E组各年度间组分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强;A、D、E组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超过16%。结论:A、E组适宜作为贵州高寒山区的人工草地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黑穗画眉(Eragrostis uigra)、紫羊茅(Festuca rubra)、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八种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组成三大类(刈牧兼用型复杂类、刈草型简单类、放牧型简单类)十二种不同的混播组合,在力求一致的试验条件下研究各混播组合植被类型的产量动态和植物群落内部各组分的变化规律,以了解各混播组合草地的生产能力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包括豆、禾比例在生产意义上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据此为当地筛选出建立人工草地的理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在其参于的混播组合中,表现出较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可以当选为混播成员,而黑穗画眉、无芒雀麦在其参于的混播组合中逐渐被淘汰。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刈牧兼用型复杂组合总体上优于刈草型和放牧型简单组合,其中当选的组合有 V9(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V10(红三叶+白三叶+鸭茅+紫羊茅)、V12(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当选的刈草型组合有 V2(红三叶+鸭茅);当选的放牧型组合有 V6(白三叶+紫羊茅)、V5(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13.
在科尔沁草原地区进行了不同草种和不同播种量组合的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鸭茅、紫花苜蓿均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种间相容性较好;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猫尾草在苗期种间竞争能力较弱,幼苗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不良。在生产特性方面,草地早熟禾+鸭茅+猫尾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Ⅰ)草地豆科牧草平均产量显著大于禾本科牧草产量(P<0.01);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Ⅱ)草地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全年总产量中,组合Ⅱ的禾本科牧草产量显著大于组合Ⅰ(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是:无芒雀麦占40.3%,苇状羊茅+披碱草占32.9%,紫花苜蓿占26.8%,总播种量37.3kg/hm2,全年干草总产量可达8580.12kg/hm2,其中禾本科牧草占50%左右,适合于放牧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运动场草坪的坪床类型(肥砂,施肥,覆砂,对照)和混播配方(60%高羊茅+20%多年生麦草+20%草地早熟禾;60%多年生黑麦草+20%高羊茅+20%草地早熟禾;60%草地早熟悉禾+20%高羊茅+20%多年生黑麦草)为因子,通过各项指标测定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对所设12个处理进行物理学和统计学评价,确定试验范围内坪床类型与混播配方的优化组合是肥一早,其次是肥一砂一早,再次是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筛选适合亚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的草坪混播组合,对当地表现良好的草坪草进行混播建坪,分别在幼坪和成坪阶段观测相关指标,采用多项表观指标及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各组合的坪用表现给予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播草坪在成坪速度、抗杂草能力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体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混播草种间的互补性优势,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化组合有3个,分别为:Z3(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20%+白三叶10%+紫花苜蓿20%)、Z2(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30%+白三叶20%)和Z1(狗牙根50%+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在五级评价体系中位居Ⅱ级和Ⅲ级.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筛选出用于水土保持的最优混播组合为:Z3,即高羊茅40%+多年生黑麦草10%+狗牙根20%+白三叶10%+紫花苜蓿20%.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喀斯特地区天然草地生产能力,采用补播和施肥的方法探索了天然草地改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补播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混播草种组合,可提高鲜草产量71.64%,施肥量按每667m2施225kg的复合肥+尿素可提高鲜草产量67.45%。  相似文献   

17.
毕节山区的牧草种类多,尤其是地方一些野生牧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能够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抑制水土流失,是草地植被恢复和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物种。为了解决毕节市近年来人工草地建设中出现的草种选择和搭配不当,地方优势牧草品种选育滞后,天然草地的牧草种类贫乏、草丛单纯、结构简单、豆科牧草稀少和引进品种很难扎根落户的问题,特进行了本地优势野生牧草与部分贵州培育牧草、引进牧草8个牧草的混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播中采用多年生耐旱、耐寒牧草威宁草芦、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的混播组合可保持牧草常年青绿。在毕节喀斯特山区比较好的草种搭配是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扁穗雀麦+白三叶+鸭茅,威宁草芦+紫花苜蓿+鸭茅。  相似文献   

18.
几种常见牧草在毕节地区的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观测比较各种牧草的生育期、植株高度、单株分蘖(分枝)数、牧草产量,筛选适合毕节地区各县市种植、产量较高的牧草品种。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中,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红三叶、墨西哥玉米、高丹草的产量较高,可在毕节地区养殖小区和大户中推广应用,从而解决规模养殖中草料不足的问题;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和高麦草等品种只能添加于建植放牧型草地,而高羊茅和百脉根则不适宜在毕节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刈牧后休闲期对草地牧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瓦庆荣  代志进  卢琪 《草业科学》2000,17(3):33-34,38
通过不同间隔时期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监测与分析,得出随着休闲期的增加,青绿物质和死亡物质均呈现上升趋势,在较低和较高草地牧草现存量下都会降低牧草生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