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1):90-92
为了研究华东地区清洁级实验鼠中鼠痘病毒(ECTV)、小鼠肝炎病毒(MHV)和仙台病毒(SV)感染症的流行情况,从华东地区4个主要实验动物供应基地分别购入ICR和(或)C57BL/6小鼠各30只,SD或Wistar大鼠各15只。采用摘眼球法采集血样和分离血清后,用进口商品化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小鼠的ECTV、MHV和SV的血清抗体。大鼠因为一般不易感染MHV和SV,因此只检测ECTV血清抗体。调查结果显示,在华东地区4个主要实验动物供应基地中,有3个基地的清洁级实验大、小鼠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在另1个基地的清洁级ICR小鼠中,MHV和SV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7%和100%,C57BL/6小鼠的MHV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实验动物供应基地大部分商品化的实验大、小鼠中,上述3种疫病的检测质量合格,但在个别基地中MHV和SV依然存在,且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净化鼠群,同时认真开展鼠病的监测工作,保证实验用鼠的质量,以免对实验用鼠的繁育和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20只外购的KM和BALB/c小鼠发生了酷似鼠脱脚病的典型症状,取病鼠的肝、脾、肾、淋巴结和脑作组织学检查,发现其病理变化呈痘病毒感染的特征性改变,组织镁浆液接种传代的BHK细胞,可发生明显的CPE变化,经电镜超薄切征及负染检查发现大量的痘病毒颗粒,粒子的中心为DNA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拟核,在衣壳的外面有囊膜包裹,对鸡红细胞均呈阳性凝集反应(HA为1:16),用小鼠痘病毒ELISA试剂盒检测病鼠血清呈阳性反应,用病毒悬液免疫接种KM和BALB/C小鼠后,发现前者感染性强,发病快,症状典型,以急性为主,并迅速出现死亡。后者对鼠痘抵抗力强,一般呈陷性感染,特征性症状出现较缓慢,但后者一旦施加实验因素动物则出现症状,也可迅速死亡。实验证明,该群小鼠患的传染病病原为鼠痘病毒。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实验动物质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保障。感染疫病的实验动物,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严重的可导致动物大量死亡,影响实验进度。有的疫病甚至可以感染实验人员。本研究对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的170批次不同品系的实验小鼠共计340只,来自于国内各科研单位119批次不同品系的实验小鼠共计232只,进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汉坦病毒、鼠痘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小鼠细小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和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进口小鼠8项疫病均无检出,而国内小鼠肝炎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和仙台病毒检出率较高,小鼠微小病毒和小鼠细小病毒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54.6%、26.9%、9.2%、0.8%和0.8%。  相似文献   

4.
尽管当前体外实验技术发展迅猛,但实验大鼠和小鼠因其应用范围广、获得方便、价格适中等优点仍作为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大量使用。大鼠、小鼠易患多种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可能使动物实验结果失去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动物实验终止,甚至给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成为社会生物安全的隐患。在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常见传染性疾病中,病毒病占有重要的位置,且相对于其他传染性疾病来讲更难以控制。本文详细综述了5种大鼠、小鼠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及其诊断、防疫措施,为实验动物的一线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自然感染鼠痘材料,以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91-KMPV。通过人工发病、临床病理观察、病毒的电镜观察、多种细胞培养、细胞传代和多次复归本动物、毒力毒价、稳定性试验以及血清学和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等证明所分离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小鼠传染性脱脚病病毒。应用分离到病毒制备抗原及标准血清,建立了HA和HI等检测方法。为该病的监测净化提供一项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为了控制鼠害而构建的基因重组鼠痘病毒变成了毒力很强的病毒杀手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基因修饰生物的安全性和用这种方法生产生物武器的恐慌。这项研究是将小鼠透明带蛋白3 (Zona pellucida 3 ,ZP3 )重组到鼠痘病毒基因组 ,再将重组病毒接种于小鼠后 ,诱导小鼠产生抗卵蛋白的抗体 ,这样在几个月内就能破坏掉雌性鼠的卵而使鼠绝育 ,从而达到对鼠害的生物控制。研究人员至少在 1个实验小鼠品系上证明此重组病毒有效 ,但对另一品系 Black6小鼠却无效。此前有研究证明 ,在痘苗病毒中插入白细胞介素 4(IL-4 )能增强病毒激发的…  相似文献   

7.
<正>小鼠具有体型小、繁殖快、性周期短、产仔数多、饲养管理费用低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上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1]。小鼠中昆明鼠(KM)、NIH、ICR为最常用3个品种[2]。KM小鼠起源于远交系小鼠,于1944年引入云南昆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饲养繁殖,已成为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小鼠,是我国独有的远交群实验动物[3]。动物福利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动物生理上和精神上两方面的"康乐"[4],以及为了达到"康乐"  相似文献   

8.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被研究最多、最细,质量控制最严格的动物当属小鼠.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性成熟早、产仔多、繁殖快、体型小、便于管理、价格低.在转基因动物实验中,在小鼠上施行转基因的难度比大家畜低,能提供较多的受精卵,同时能把握住早期胚胎的发育时序,原核可见度高.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转基因技术实验中.一般来说,BALB/C、C57、ICR等几种品系均可应用于转基因实验,但因ICR鼠价格便宜、母性好,且是国际标准型,故多用ICR鼠.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自然感染鼠痘材料,以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91-KMPV。通过人工发病,临床病理观察,病毒的电镜观察,多种细胞培养,细胞传代和多次复归本动物,毒力毒价,稳定性试验以及血清学和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等证明所分离病毒是痘病毒科下痘病毒属小鼠传染性脱脚病毒。应用分离到病毒制备抗原及标准血清,建立了HA和HI等检测方法。为该病的监测净化提供一项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构建了1株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RF5/ORF6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并进行了小鼠免疫实验,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能够刺激免疫鼠产生特异性PRRSV ELISA抗体,促进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对免疫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IFN-γ的分泌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所构建重组鸡痘病毒可以对小鼠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具有成为抗PRRSV感染新型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鼠痘病毒检测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痘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暴发性流行 ,致死率较高 ,常造成全群淘汰 ,危害极大。临床表现以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 ,故又称脱脚病。鼠痘病毒的感染一般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急性感染表现为健康小鼠在一出现症状的几小时内就死亡 ,不能检测到抗体 ,剖检有广泛的肝、脾坏死灶。慢性感染表现为鼠群中有散在的小鼠死亡 ,临床症状为脚、尾、鼻端及耳下有溃疡性病灶。剖检有肝脾肿大、白色斑点状坏死灶、淋巴结肿大 ,肾有充血灶和坏死灶。此时抗体已产生 ,能检测到高滴…  相似文献   

12.
小鼠体外寄生螨的防治试验郭光广西药品检验所530021在开放型实验动物饲养中,实验小鼠体外寄生螨是最普遍的,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极适合螨虫生长发育,如管理不善感染率可达90%~100%。实验小鼠感染螨后,重症患鼠会发生脱毛、搔痒、皮炎...  相似文献   

13.
鼠痘(mouse pox)是由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ECTV)感染实验小鼠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烈性传染病,为SPF小鼠必须排除的病原之一。本研究基于ECTV主要核蛋白P4b基因片段建立了实时定量PCR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用于检测C57BL/6小鼠感染ECTV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中的病毒载量,并用病理组织学观察验证了qRT-PCR方法的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RT-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小鼠感染后d5和d7不同组织的病毒载量,d5不同组织中病毒载量低于d7,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可用于ECTV感染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分布和消长动态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鼠痘、小鼠肝炎和鼠仙台病毒感染症这3种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鼠病在国内的流行情况,对这3种鼠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鼠病在国内清洁级及以上级别的实验大、小鼠中的流行情况,同时对如何防控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这3种鼠病在国内清洁级或以上级别的实验大、小鼠中均有检出,应进一步提高实验大、小鼠屏障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重视微生物监测的作用,有效提高实验大、小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分类学上,小鼠属于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动物。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PMSG和HCG及冲胚方法对小鼠超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具有个体小、生长快、繁殖力强、饲养方便等特点,是胚胎工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借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小鼠进行超排,是获得胚胎工程研究必需的大量卵母细胞或早期胚胎的有效途径。由于受激素组合、小鼠日龄、环境等多因素影响,试验结果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探索小鼠超排及其早期胚胎收集的有效方法,试验采用4种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处理小鼠,并在冲胚过程中对比子宫输卵管直接冲胚法和输卵管全段剖开冲胚法,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动物65只清洁级昆明系小白鼠(其中17只雄鼠)…  相似文献   

17.
采用TaqMan探针法支原体通用型和肺支原体特异型双通道荧光定量PCR法,对清洁级SD大鼠150只I、CR小鼠120只,C57小鼠100只,普通级SD大鼠104只I、CR小鼠97只,C57小鼠76只,检测支原体和肺支原体感染情况。清洁级SD大鼠中检测到1只支原体阳性;清洁级ICR小鼠和C57小鼠中支原体和肺支原体未见阳性;普通级SD大鼠中检测到2只支原体阳性,1只肺支原体阳性;普通级ICR小鼠中检测到1只支原体阳性,2只肺支原体阳性;普通级C57小鼠检测到1只支原体阳性。表明清洁级实验动物大鼠中仍然存在支原体感染;普通级实验动物大鼠和小鼠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清洁级动物。  相似文献   

18.
鼠棒状杆菌为小鼠和家兔的常见寄生菌,一般对健康动物的致病力较低,偶可引起假结核病。该菌感染多为隐性,但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实验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为此鼠群中鼠棒状杆菌感染已引起重视,规定除普通级动物外,其余等级的动物均不得检出该菌。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宁片实验小鼠体表寄生虫的调查报告郭光广西药检所张洁宏广西区卫生防疫站530021实验小鼠的体表寄生虫,尤其是螨虫的感染,在实验小鼠生产中极为常见,重症患鼠发生脱毛、搔痒、皮炎等症状,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依照国家科委1989年颁发《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0.
致畸试验是鉴定动物致畸物的标准试验法,在评价药物、化妆品、保健品及农药的生殖毒性研究中至关重要。理想的致畸试验所用的实验动物对受试物的代谢过程应与人相近,胎盘结构亦相似,产仔多、孕期短、价廉、来源容易及操作方便。大鼠、小鼠及家兔常常是致畸试验中首选的实验动物。研究中为保持试验背景的一致,常常设立阳性对照组,其中阳性对照剂的选择对于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非常重要。为此,查阅国内外阳性对照剂在大鼠、小鼠及家兔使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以探讨不同的阳性对照剂对大小鼠及家兔的致畸范围、致畸情况,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